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鄉(xiāng)食雜記

2015-06-05 20:31李滿強
湖南文學(xué)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巴羅蕎麥洋芋

李滿強

高處的暖鍋

臘月三十的下午,我在院子里拆了鞭炮,一根一根點著玩,抬頭間,瞥見父親從堆放雜物的窗臺上取下一個灰頭土腦的東西,瞇了眼,湊在跟前噗噗地吹,我問他:這是啥玩意?父親邊吹邊應(yīng)我:敬神的暖鍋子!

吹去了上面的灰,那東西顯出了真實的模樣:一個像砂鍋一樣的粗砂器物,高約四十公分,中間凸起,是個煙囪,緊挨著煙囪,一圈兒中空的凹槽,底部有個小洞。我瞅到暖鍋膛里還有不曾完全燃燒的木炭渣。父親倒了木炭渣,又放到水盆里,仔細清洗。

年三十在哄鬧中很快就過去了。除夕醒來,我們?nèi)ヌ梦堇锝o爺爺拜年,給先人上香??耐觐^,起身的時候,我看到那個暖鍋高高地立在神案前面供桌的中央,煙囪里繚繚繞繞冒著青煙。它的周遭,是高高壘起來的菜。我踮起腳,看到有我平時最難吃到也最喜歡吃的肉片,焦黃焦黃的,還有雞蛋餅、豆腐、粉條。暖鍋似乎在故意挑逗著我的食欲,冒著熱氣,嘟嘟鳴叫,飯菜的香味在堂屋里彌漫開來……但這個暖鍋我是吃不到的,父親說,這是給逝去的那些先人們享用的。敬完神的食物,娃娃也不能吃,要給家里的長輩,也就是爺爺奶奶吃。

這是小時候第一次見到暖鍋的景象。它是那么的高大、神圣,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

嘗到暖鍋的滋味,是后來。

三天年過完之后,村子里開始耍地攤夜社火。我那會兒才上小學(xué)一年級,因為個頭小,頂獅子、舞旱船、跑紙馬、敲鑼打鼓這些重要的社火角色都輪不上我,由村里高大帥的小伙子們擔(dān)任;“載旦”和“船娘”的角色,也是由十幾歲的女孩子們來完成的。好在我有一副跟著伙伴們放羊時練就的大嗓門,于是“社火頭”就叫我唱曲兒?!秳袢诵摹贰妒啤贰独C荷包》《十炷香》等曲兒,腔調(diào)簡單,在臘月里“燒”社火的時候已經(jīng)基本練習(xí)會了,即使偶爾忘了也沒關(guān)系,因為還有唱了好多年的大人們在那主唱,我們充其量也就是個幫腔的。

老家的社火在附近是出了名的,獅子威武,紙馬靈活,還有會武術(shù)表演的“拳棒手”……每年都有附近的村莊來請我們?nèi)パ莩?。這是最讓我心動向往的時刻,我們叫社火“出莊”。老家人取笑某個有點本事的人,會說:“哇,你還是個出莊的社火嘛!”出莊是比較嚴(yán)肅的事,社火隊演不好了,會遭到用土揚、“熬社火”等一些羞辱。所以出莊的那天,天還沒黑,社火隊就集中了,動作不熟的,要多練上幾遍;曲兒不熟的,也要再溫習(xí)溫習(xí)。臨走的時候,社火頭兒還要三大紀(jì)律八項注意地叮囑一番。

天黑下來之后,一干人提著燈籠,收拾好東西,就敲鑼打鼓出發(fā)了。鄰村的人也早早在村口提了燈籠,敲鑼打鼓地迎接。轉(zhuǎn)了東家轉(zhuǎn)西家,耍上三五家之后,就到了我最心儀的地方。主人早在院子里擺好一排門扇,門扇上十幾個暖鍋子一溜兒排開,熱氣騰騰,火苗亂竄。暖鍋子旁邊是村里人家端來的油餅、花卷、饅頭。主客寒暄一番之后,幾十個人圍著門扇開始呼哧呼哧地搶著吃,有些人沒有筷子,怕暖鍋里的菜沒了,就地取材,折一些高粱桿兒當(dāng)筷子,只見筷子雨點兒一般落下,不一會兒,十幾個暖鍋就都見了底。

鑼鼓聲再度響起時,吃完暖鍋的人,就要給主家唱個道謝曲:“天上的星星打吊吊,我給親戚把謝道,我有心給親戚多玩耍,月落燈滅難回家……”因為肚子里裝著香噴噴熱烘烘的暖鍋,每次的道謝曲,我都唱得特別起勁。

這些都是小時候關(guān)于暖鍋的記憶。

現(xiàn)在的李家山,地攤社火是很多年沒有再耍了。正月里的年輕人,更鐘情于喝酒、打牌、上網(wǎng)、看電視這樣的娛樂方式。倒是暖鍋,從供桌上走了下來,成了農(nóng)家冬日的家常美食。

裝暖鍋是有講究的,要一層一層地裝。先在底層鋪上生洋芋片,酸菜、蘿卜片;第二層可以放入泡好的粉條、煮熟的雞塊、排骨,再依次加入豆芽、白菜等生蔬菜;最上層可以放一些炒制好的五花肉片,豆腐和丸子等。暖鍋里面的菜,最多可達七層之多。裝好的暖鍋,蓋上蓋子,才能生火。夾一些燃著的木炭,放在暖鍋的膛里,用扇子將火扇旺,等暖鍋里冒熱氣的時候,用調(diào)好調(diào)料的湯汁兒不斷地澆淋,好讓下面的菜入味。

吃暖鍋也是有講究的,要從最上層開始,一層一層地吃。暖鍋的精華其實在下層,經(jīng)過湯料的澆煮,土豆已經(jīng)軟爛如泥,入口即化,白菜和蘿卜也搖身一變,成了讓人迷戀的事物。有朋友說,吃暖鍋就像看人,歷久彌香,不到最后,你是無法品出它的真味的。

暖鍋有新式和舊式的兩種,新式的是紅銅做的,很像四川、重慶、北京一帶的涮鍋;舊式的是傳統(tǒng)的砂土燒制的那種,我們叫土暖鍋。比起銅暖鍋來,我更鐘情土暖鍋,因為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燒煮,食物的味道已經(jīng)深深地滲入到粗砂器的縫隙與顆粒當(dāng)中,這樣的暖鍋,沉淀了時間的記憶和味道,這樣的老暖鍋,即使你不用調(diào)料,只裝上菜,用火煨,也有濃郁的香味。去年正月里,我在秦安一個名叫雙廟的小村莊里看地攤社火,有個老漢抱著一個小巧的粗砂土暖鍋說:這是光緒年間的,我們先人傳下來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吃過它,現(xiàn)在是我家最值錢的寶貝呢!

其實暖鍋這東西,并不是吾鄉(xiāng)特有的事物,江南某些地方,給了它一個很有品味的名字:“胡適一品鍋”,這土里吧唧的東西,怎么就和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人物聯(lián)系到了一起了,有待進一步考證。最近和散文家李新立喝酒,新立兄說,暖鍋其實是古代祭祀用的青銅器演化而來的,醉酒之后,吃暖鍋,聽之,深以為然。

而距我七十公里的莊浪縣,暖鍋這種地方小吃已經(jīng)被發(fā)揚光大,開發(fā)出了葷暖鍋、素暖鍋,配上莊浪特制直徑達四十公分的大饃饃,吃暖鍋成了當(dāng)?shù)匾粋€盛大的景象。我曾暗自揣測,鄉(xiāng)人喜歡暖鍋,大概是冬天里,出門在外的人趕回來,外面的雪下得正緊,一家人團坐在溫?zé)岬耐量簧?,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可以吃出來的那種團圓熱烈的景象罷。

洋芋菜

洋芋大概是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北方人喊它洋芋,南方人叫它土豆,搞科研的人稱它馬鈴薯,貓叫咪咪,其實都是一回事。不過可千萬別小覷了這土頭土腦的東西,它是可以上得了國宴,進得了百姓廚房的菜。在我的隴東老家,長久以來,小麥、玉米、洋芋算是主要的農(nóng)作物。前者是主食,后二者,農(nóng)民除了留足自己的日常用度之外,還要拉到集市上糶了,換取一些收入,是農(nóng)民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吃洋芋,有文吃和武吃兩種。

文吃洋芋,我最喜歡的還是川菜的做法。酸辣洋芋絲或者醋溜洋芋絲。一盤好的洋芋絲,最講究的還是刀工和火候。取一兩個洋芋,仔細洗干凈了,去皮,先切片,再切絲,刀工好的師傅,能切出兩三毫米、細如頭發(fā)的洋芋絲來,而且不會斷。民間有許多切洋芋絲的好手,以前下鄉(xiāng)的時候在靜寧一個鄉(xiāng)鎮(zhèn)吃飯,曾親眼目睹一個姓李的師傅,閉著眼,全靠手上的感覺,刀剁案板響,當(dāng)當(dāng)當(dāng),不到一分鐘的工夫,一個碩大的洋芋就成了整齊有序的洋芋絲。

切好的洋芋絲,要放到?jīng)鏊锲?,一者去污,二者,是去淀粉,這樣入鍋炒的時候,就不會糊了。洋芋放入清水之后,需要準(zhǔn)備蒜瓣、干辣椒、蔥、姜、鹽。油料以我們本地的胡麻油或者菜籽油最佳。等油入鍋,快冒煙的時候,放入干辣椒,撥弄一下,等它出味之后,再放入蔥、姜、鹽和洋芋絲翻炒。翻炒時可適當(dāng)加點水,火要相對猛一些,火若是太弱的話,容易炒糊。等洋芋絲七八成熟的時候,再滴一些香醋,撒上蒜瓣,一盤酸辣洋芋絲就可以出鍋了。酸辣洋芋絲一般不放醬油,避免它染了洋芋清白的本色。

老家還有一種比較文的吃法,是洋芋叉叉。洋芋叉叉不能切絲,要用擦床擦成絲,盡量讓洋芋溢出更多的淀粉來,也不用在清水里漂洗,在洋芋絲中撒少量小麥粉,用手?jǐn)嚢枰幌拢扔蜔崃酥?,直接入鍋攤平,撒上蔥花和鹽,焙。要用文火。火若是太急的話,就會焦。等靠鍋的一面焦黃之后,再翻到另一面,繼續(xù)焙。焙好的叉叉,像餅子一樣。用薄面餅卷了,佐以大蔥,是極其過癮的美食。像這樣的吃法,還有洋芋糅糅,洋芋夋夋。

比起文吃來,老家最常見的,還是武吃。

武吃的做法比較多,有煮、炸、烤、燒等等。要么是整塊的洋芋,要么是畫個十字,橫豎兩刀。煮洋芋保證了洋芋最初的味道,經(jīng)過一番溫度和水汽的洗禮之后,洋芋一般會炸開花,老家人都叫“笑”。剛出鍋的洋芋,還燙手,在兩手之間來回掂著,趁溫度還沒有降下去,沿著笑開的地方,迅速將皮剝了,涂上韭菜或者小蔥做的醬,一口咬下去,呼哧呼哧,口腔有些燙得受不了,但是極其過癮??狙笥蠛椭笱笥蟛畈欢啵嵌嗔艘环萁瓜?,更醇一些。

武吃里面,最喜歡的,還是冬天的燒洋芋。

我小時候身體弱,哥哥姐姐都幫著父親干重農(nóng)活,放羊的任務(wù)就落到了我頭上。我也喜歡放羊。最喜歡的是秋天和冬天的周末,跟村里的人一起放。這里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在放羊的時候吃上好東西。秋天可以在野地里燒豆角和玉米,冬天則可以燒洋芋。

其實到冬天的時候,地里的洋芋基本都收完了,該入窖的入窖,該做粉條的都變成了白花花的粉條。拿去換錢的,早已被洋芋販子販到天南海北去了。但是洋芋是長在土里面的,即使是活干得最細致的莊稼人,也不能一一挖了回去,總有一些漏網(wǎng)之“芋”潛伏在冬天挖過的洋芋地里。西北的冬天冷,一般都在零下好幾度。洋芋在土壤里,也就是三四公分的深度,入九之后,就基本凍死了。造化是很神奇的,這些凍死的洋芋,若是找出來,做菜,是不能吃的,但若是燒了吃,那可真是人間美味。

怎么找洋芋呢?我們這些放羊娃都不是千里眼,但辦法還是有的,人找不到,羊能找到。把羊群趕到那些收獲過的洋芋地里,我們就站在羊群中間看,若是哪只羊低頭在地里刨,肯定是下面有洋芋。這時候放羊人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眼要尖,手要快,等羊基本刨出來的時候,趕緊把羊驅(qū)趕開去,撿了。若是時機把握不好,這些漏網(wǎng)之芋就成了羊的美食。等撿上幾個后,就可以燒洋芋了。野外的柴火是現(xiàn)成的,要么撥拉一些野草和樹枝,要么直接取地主人還沒有拉回家、已經(jīng)風(fēng)干了的洋芋蔓。將洋芋置于蔓底下,點了火,一干人圍著火,嘻嘻哈哈,取暖。等火勢小下去之后,十幾分鐘的工夫,從熱灰里扒拉出洋芋來,湊在嘴前,噗噗吹了上面的灰,咬一口,不僅甜,而且柔韌,勁道。天啦,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居然能吃出肉的味道!

除了這些家常的吃法,西北人還把洋芋和羊肉一起燉了吃,也是難得的美味。洋芋切成三公分左右的方塊,用熱油過了,緊皮,然后入鍋和羊肉一起燉,洋芋可以吸收一些肉的膻味和油膩,但又不爛,不糊,入口即化。新疆的大盤雞里面,洋芋更是必不可少的輔料。

據(jù)說洋芋這個原產(chǎn)美洲大陸的事物,是十六世紀(jì)輾轉(zhuǎn)歐洲進入中國大陸的。大概連原產(chǎn)地的人都不會想到,它在中國西北角會有如此廣泛的種植和豐富的吃法。距我一百公里的甘肅定西,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rèn)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那里的洋芋個大面飽,不僅僅養(yǎng)活了定西人,也通過火車運到了四面八方,登上了南方人的餐桌,出現(xiàn)在肯德基店里,成為人們舌尖上的最愛。

蕎麥涼粉

涼粉是北方常見的特色小吃之一。二○一一年春天,在山西游完懸空寺后,中午和幾個詩人朋友在渾源縣城吃午飯,朋友說一定要嘗一下這里的特色美食———渾源涼粉。我們?nèi)サ氖钱?dāng)?shù)刈钣忻摹靶∠眿D涼粉店”。渾源涼粉是土豆粉做的,加了渾源本地產(chǎn)的酥大豆,頗有些軟硬兼修的意思。此外,比較有名的還有川北涼粉,是用豆粉做的,酸辣綿軟,生津止渴。

但我最喜歡吃的,是老家隴東一帶的蕎麥涼粉。

蕎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我們的先民,《齊民要術(shù)》里就有關(guān)于蕎的記載,但蕎麥大面積的推廣與種植,則是唐代以后,唐人所著的《四時纂要》和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里面,都有確切的記敘。蕎麥性甘味涼,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有降血壓,開胃寬腸,下氣消積的藥用功效,用當(dāng)下流行的話來說,蕎麥?zhǔn)丘B(yǎng)生的好食品。

在我的老家,蕎麥飯食的做法比較多,有蕎面節(jié)節(jié)、蕎面疙瘩、蕎面攪團和蕎面饸饹,以及蕎面涼粉。

母親說,蕎面涼粉好吃,但是做起來著實是要費一番氣力的。

先取干凈飽滿的蕎麥,在石磨上磨了,磨成做蕎粉用的蕎面,我們不叫磨,叫“拉”。石磨不能用齒口太細的,要用粗口石磨,這樣拉出來的蕎面,果實和蕎麥殼分離開來,呈顆粒狀。拉好的蕎面,用簸箕順著風(fēng),將蕎麥皮簸出來,剩下的就是做蕎粉用的顆粒狀的面,我們叫“蕎麥糝子”。

拉好蕎麥糝子,才是做蕎粉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醒”蕎麥。將蕎麥糝子放在清水之中,泡。泡的時候,可以用勺子舀去表層浮著的一層細碎的黑皮,那是蕎麥皮的雜質(zhì)。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會泡成面醬,影響后期的制作,太少了,糝子就會泡不醒。一般是吃完晚飯,選一個粗瓷盆泡上,睡一覺,等天明之后,人醒了,蕎麥糝子也剛好泡醒了。然后就進入了做蕎粉最費氣力也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搓蕎粉。

將泡醒的蕎麥糝置于案板之上,用手掌來回不停地搓,類似于揉面。用小搟面杖或者瓷碗亦可代替手掌。用力要勻稱,得把握好節(jié)奏,是個技術(shù)活。一只手搓,另一只手要將那些濺開來的糝子及時攏到一起,在不停地揉搓之中,蕎麥糝子變得精細柔軟,面粉里的筋也就慢慢出來了。這時候,就可以下鍋煮。將搓好的蕎粉糝子放入盛了清水的盆里,攪動一下,再用細細的篩過一遍,將那些殘留的雜質(zhì)去掉,然后就將蕎粉水放在鍋里燒。水和蕎麥糝子的比例,是要靠經(jīng)驗來掌握的。大火燒開之后,就得控制火候,用文火慢燒,火若是太急的話,蕎粉就容易糊,而且熟不了。一邊燒火,一邊用搟面杖不停地在鍋里攪動,蕎粉在鍋里嘟嘟冒著氣泡,面筋因為加熱,迅速團在一起。熟好的蕎粉要趁熱用勺挖出來,倒入盆、大碗等一些器物,再將裝有蕎粉的碗和盆置于涼水之中,等它們降溫成型。

蕎粉挖完之后,還有一層粘在鍋底的,要用鍋鏟鏟出來,不懂的人,會以為這是廢棄之物,而行家都知道,這叫“蕎粉呱呱”,是最好吃的,不僅有蕎粉的筋道,更有鍋巴的焦香。

在等待蕎粉變涼的時刻,母親也不會閑著,開始利索地準(zhǔn)備各種輔料和湯料,輔料一般是蒜泥、蔥花和姜末,蒜泥搗好之后,擱在一邊。蔥花和姜末要放在熱油中炒一下,出鍋,盛在碗里。湯料一般是醋或者漿水。取一些蔥花置于熱油中爆了之后,倒入醋或者漿水,加鹽,熗了之后,燒開。

這時候盆里的蕎粉已經(jīng)變涼了。將器物翻過去,使勁一拍,蕎粉坨就顫顫悠悠地落在了案板之上。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用蘸了水的刀切成條或者片,也可以用專制的上面布滿斜狀小孔的金屬拉板,拉成粉條。切好的蕎粉和呱呱可以和在一起,放到碗里,再盛上醋湯或者漿水湯,調(diào)上熗好的蔥花、蒜泥、熱油潑好的紅辣椒,一碗正宗的隴東蕎粉就上桌了。

除了蕎粉之外,還有蕎粉魚魚,前面的做法和湯料的配置大致一樣,只是中間有點差別。當(dāng)蕎麥糝子在鍋里的時候,勿需攪得太稠,能掛住線的時候,用勺子舀了,倒進專用的漏勺里,用搟面杖在漏勺里攪,熟透的蕎粉從漏勺里滴入涼水中,迅速降溫,變成蝌蚪或者魚兒一樣的形狀。再用小一點的漏勺撈出來,瀝水,加入湯和蔥花、油潑辣椒等佐料。魚在碗底游,花在湯上飄,是極能激發(fā)人的食欲的。連湯帶魚,用細白瓷小勺舀起來,光滑爽口,還沒來得及嘗出味道,一碗魚魚已迫不及待地入肚了。

老家最有名的蕎粉是秦安蓮花的。蓮花是秦安、靜寧、莊浪三縣的交界地帶,距離聞名中外的大地灣彩陶博物館也就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是附近最大的鄉(xiāng)村集市。每每到一三五七這些單日,附近的鄉(xiāng)民們都從四面八方趕來跟集。男人們一般忙著買賣,而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大多則是奔著一碗蕎粉而來。在十字一帶,一圈兒都是賣蕎粉的攤兒。在任意一個簡陋的小板凳上坐了,攤主頭也不抬,只問一下:要切的還是拉的?吃的這位則高聲應(yīng)了:切的。只見那攤主左手掌著一塊粉嘟嘟顫悠悠的蕎粉團兒,右手握了刀,也不用砧板,直接在手里切。在你為她的左手揪心的當(dāng)兒,幾刀飛快地下去,不多不少,剛好是一碗。板凳上的人,趕緊接過去,連蕎粉上面的佐料還沒有攪勻,就心急火燎地吃了開來。在蓮花看鄉(xiāng)人吃蕎粉,實在是一種盛大的景象。老家有句俗語說:不吃蕎粉了趕緊騰板凳。說的是也是這個意思,好東西,不愁沒人吃。

這些年在小城生活,市場里有現(xiàn)賣的豆粉,可以買來自己做了吃,省事不少,然而總覺得缺了一些什么。豆粉看起來白靜可人,但是味道太寡,也沒有蕎粉的筋,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甲午年秋天,我回李家山,轉(zhuǎn)道蓮花,朋友帶我去當(dāng)?shù)刈钣忻摹胺鲜w粉店”,我給父母買了幾斤。老家現(xiàn)在都種了蘋果,沒地種蕎麥了。再者,父母都已年屆七十,沒有力氣做蕎粉。晚上陪著父母在家里吃,兩碗蕎粉下肚,酸辣爽口,額頭上沁出了一層細密的小汗珠,心里不免感嘆:這蕎粉,貨真價實,是老家的味道,也是記憶中的味道。

羊毛套子酸拌湯

看到這個題目,朋友們也許會啞然失笑:羊毛套子是美食嗎?即使是食物,一看這名兒,就先倒了胃口!

但是諸位且慢,國人對食物的命名,有時夸張,有時貶低,若非親口嘗過,萬不可望文生義,犯了主觀的毛病。比如那翡翠白玉湯,也不過是白菜煮豆腐罷了,而那“猛龍過江”,其實只是一碗清水里放了一根大蔥……已故著名小品演員趙麗蓉和鞏漢林最為叫座的作品《如此包裝》,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一個地方的美食,大多與此地的民風(fēng)物產(chǎn)息息相關(guān),是有性格的,就如南方人喜食甜食甘怡,北方人則重酸辣刺激。吾鄉(xiāng)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地帶,物產(chǎn)貧乏,十年九旱,能在此地生根發(fā)芽養(yǎng)活人的作物,不過數(shù)種。羊毛套子的主料還是老家最常見的洋芋和蕎麥面粉,是窮人家的美食。

做羊毛套子,先要取個大面飽的洋芋三五個,仔細洗干凈,去皮,在金屬擦板上擦,在來回搓擦之中,洋芋變成了白色糊狀物,里面的淀粉得到了有效的釋放。擦好之后的洋芋糊,盛在盆子里,放入少量的清水,再取適量的蕎麥面粉撒在里面,邊撒邊用筷子攪動,面粉不能撒得太多,也不能太少,稀稠的把握,全靠主婦的經(jīng)驗。有些勤快的主婦,還會在里面放入少量蔥花。和好的洋芋糊,用勺子挖起,倒在燒熱的平底鍋里,均勻攤平,烙熟,老家人叫攤饃饃或者攤餅。一盆和好的洋芋糊,能攤上厚厚一疊餅。

餅子攤好后,備好蔥花、蒜瓣、胡麻油,加新鮮的大肉片,爆出味道后,將案板上的攤餅用刀切成方塊或者菱形塊,倒入鍋內(nèi)一起炒,肉的滋潤和淀粉的甘醇在熱氣升騰之間,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讓人聞香止步。吃一口,柔韌勁道,口齒生香。

因為羊毛套子是干菜,還要配上酸拌湯,才過癮。

拌湯做起來比較容易,和點小麥面,在案板上搓好,用菜刀剁成小顆,開水下鍋,然后調(diào)上熗好的漿水,撒上蔥花,就是解渴的好湯。一碗羊毛套子下肚,再喝上兩碗酸爽的漿水拌湯,打一個飽嗝,那個舒坦,大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氣勢。老家有俗語云:“世上有五美,公羊打角牛喝水,天快亮的瞌睡新媳婦的嘴,羊毛套子酸拌湯?!睆倪@俗語上,你或許能猜度出這羊毛套子酸拌湯有多爽。

今年夏天,我陪四川來的幾個詩人朋友在蘭州城關(guān)區(qū)的大眾巷吃飯,大眾巷是蘭州有名的美食一條街,窄窄的街道兩邊,一溜兒全是隴上美食。在一個小飯館的菜單上,赫然列著:蘭州破棉襖。驚訝之余叫來老板打聽,原來這道菜正是我們老家的羊毛套子。我曾問父親,為什么叫羊毛套子呢?父親說,這菜炒出來之后,亂蓬蓬的,也不知是哪個先人就給起了這么個名字。我估計,起這名的人,大概是羊倌之類的人物,沒識過字,信手拈來,但形神兼?zhèn)洹_@個菜名,也是西北人只求實際、不講浮華性格的體現(xiàn)。

父親還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月,一般人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端一碗給左鄰右舍的老人孩子。村里有兩戶人家,是本家親房,一窮一富。窮的一家沒年豬,富的一家殺年豬的那天,窮的一家知道他們是要做羊毛套子的,心想是本家,肯定會端一些來,連晚飯也沒做,在家里等,等到掌燈時分,還不見本家端來,就想,肯定是在招呼幫忙殺年豬的人呢。一家人饑腸轆轆地聞著羊毛套子的香味在整個村莊上空飄蕩,一直等到快上門閂睡覺的時候,本家還沒端來。窮的這一家仍然沒死心,還抱著希望,大門沒閂,油燈也沒滅,直等到凌晨,不但沒吃上本家親房的羊毛套子,還搭上了一盞燈油。

這絕非杜撰,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事。這些鄉(xiāng)村美食里面,不僅有鄉(xiāng)人的性格,更有人世的冷暖。

巴羅腸

隴東鄉(xiāng)下有諺云:“臘月八,家家門上掛的豬尾巴,過來過去擦嘴巴?!闭f的是那時候家家缺衣少食,家境好點的,到了臘八都要殺豬。家境窘困之人,為了避免別人瞧不起,每天出門的時候,用豬尾巴擦一下嘴,看上去油汪汪的,意思是自己肚子里也是裝了好飯菜的。這貌似打腫臉充胖子的舉動,其實是為了在眾人面前維護自己那點僅有的自尊。

這回要說的是一篇與殺豬有關(guān)的鄉(xiāng)間美食:巴羅腸。

據(jù)父親講,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吃厭了宮里的山珍海味,對什么都失去了胃口,轉(zhuǎn)而責(zé)備御廚們的手藝不佳,于是下了詔書,遍尋天下有獨門秘籍的廚子,若是能做出讓他開胃的飯菜,便升官晉爵,反之,則要殺頭治罪。這樣一連殺了幾個廚子之后,皇宮里面沒有人敢為皇帝做飯了。但天子的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正在諸大臣愁眉緊鎖、六神無主的當(dāng)兒,一個西北村夫揭了皇榜。皇帝問他會做什么,這人答曰:巴羅腸。皇帝說,你可知道,你要是做不出我喜歡的飯,是要殺頭的。這西北村夫說,殺頭不怕,但有一個條件,懇請皇上應(yīng)允,皇帝點了頭之后,村夫說:您三天不要吃飯。皇帝覺得這個鄉(xiāng)間廚子有點意思,就答應(yīng)了他。

到了第四天,這西北廚子端上了自己親手做的巴羅腸,饑腸轆轆的皇帝一連吃了兩大碗,連呼快哉!廚子說,皇上啊,不是草民的巴羅腸好吃,是您現(xiàn)在錦衣玉食,不餓,所以對五谷吃不出味道來。后來讀書,看到朱元璋和翡翠白玉湯的故事,和這個大同小異,大概是民間的傳說吧。但在我的隴東鄉(xiāng)下,在我的記憶之中,巴羅腸一直是只有過年時節(jié)才能吃上的美味。

過了臘八之后,鄉(xiāng)間開始殺豬。辛苦了一年的莊稼人,即使手頭再緊缺,日子再難熬,到了年關(guān),也是要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的。村頭路尾若是遇見,在互相點上煙鍋的當(dāng)兒,這邊的一個問:今年殺年豬沒?那邊的一個笑著答:殺了,不怎么肥,也就兩百多斤。說著,美美地吐出一口煙,很是揚眉吐氣的樣子。這邊的便乘機恭維他:那你今年的年“大”得很??!

回到正題上來,說巴羅腸怎么做吧!

臘八殺年豬的時候,用盆子將新鮮的、還冒著熱氣的豬血盛了,然后在熱血之中撒入蕎麥面粉,邊撒邊用筷子攪勻,一直撒到豬血和面粉堅硬為止。呈塊狀的血面,要放在日光下晾曬,曬干之后,還要放在自家的石磨上再磨一遍。

血面粉磨好之后,掛在屋檐下的豬腸子就該登場了。自檐下取下腸來,用堿水正反揉搓著洗,直到干凈為止。在我家,這個過程一般是由父親來完成的。父親洗的時候,我在旁邊眼巴巴地瞅著,因為我知道離我最愛吃的巴羅腸已經(jīng)不遠了。等父親洗干凈之后,母親就將盛在盆里的雪面粉小心翼翼地灌進腸子里去。一根腸子,從中截開幾節(jié),分段裝。裝瓷實之后,再用線在兩邊綁牢了,很像現(xiàn)在超市里火腿腸的樣子。裝好的段腸,放在鍋里蒸上半小時,等涼下來之后,切成薄片,然后在熱油中放入蔥末、蒜瓣、姜末和自己腌制的酸菜,爆炒,一碗熱氣騰騰的巴羅腸就可以上桌了。

經(jīng)過這么一道有些繁雜的工序,蕎麥面的清香和豬的血肉就完美融合到了一起,入口的巴羅腸,清爽可口,肥而不膩,是難得的美味。我們家最多的時候有八口人,爺爺奶奶、父母和我們兄妹四人,一頭豬的腸和血制作的巴羅腸,基本上一頓就可以吃完。我剛撂下碗,就開始盼望著明年臘八殺年豬的事,覺得時間要是能快進就好了,期盼的過程是那樣漫長。及至年齡漸長,我暗自猜想,像巴羅腸這樣的食物,是在那些困苦艱難的日子里,鄉(xiāng)人為了填飽肚皮,在肉和面都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將僅有的食材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不料想?yún)s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色美食。

因為父母還生活在鄉(xiāng)下,每年過年,我都要回李家山,但是正宗的巴羅腸卻很久沒有吃到了?,F(xiàn)在的日子好了,鄉(xiāng)人過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殺豬,巴羅腸卻是很少做了,一來覺得麻煩,太費事;二來一些會做的老人都相繼過世,這些古老的手藝正在失傳。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小媳婦,個個穿得光鮮漂亮,拿著新潮的手機,會網(wǎng)購,會使用微信、QQ聊天,但若是問起一些傳統(tǒng)食物的做法,頭都搖得撥浪鼓似的。比起老一輩來,她們更愿意坐享其成,更鐘情于一些超市和商店里的速食食品和沿街叫賣的垃圾食品。

巴羅腸其實是血腸的一種。我曾詢問過許多老人,為什么叫巴羅腸,但這些老人說,他們的爺爺奶奶都是這么叫的,也說不上個一二三來。這些年我在外游蕩,去過寧夏、內(nèi)蒙和河西的一些地方,見過一些血腸的做法,尤其是滿族的血腸,似乎更豐富一些,有涼拌血腸、蒜泥血腸、蒸血腸,但我還是最喜歡老家的巴羅腸。每一種食物和它的味道,若是與你的記憶和成長有著血脈的聯(lián)系,就會永遠地鐫刻在心靈深處,時間越久,越是濃烈,越是念想。

猜你喜歡
巴羅蕎麥洋芋
變黑的蕎麥
大將軍搬磚
自大的馬謖
蕎麥
攪動在靈魂深處的洋芋
蕎麥
蕎麥花兒開
永遠的洋芋
兴山县| 定陶县| 皋兰县| 崇文区| 福贡县| 日喀则市| 齐河县| 固阳县| 榆中县| 平舆县| 千阳县| 康平县| 安顺市| 北川| 永丰县| 红河县| 隆化县| 大丰市| 青岛市| 于都县| 温州市| 铁岭市| 靖宇县| 方山县| 天津市| 班玛县| 富民县| 平果县| 奉化市| 黄大仙区| 洛南县| 古丈县| 台安县| 綦江县| 阜宁县| 麻江县| 大安市| 郸城县| 宜川县| 双城市|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