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紹波,孫偉,馬偉
(華電國際鄒縣發(fā)電廠,山東 鄒城 273522)
鄒縣電廠#7機組給水加氧處理應用分析
崔紹波,孫偉,馬偉
(華電國際鄒縣發(fā)電廠,山東 鄒城 273522)
以華電國際鄒縣發(fā)電廠#7機組為例,對給水采用全揮發(fā)處理和加氧處理情況進行跟蹤對比,通過水汽品質、水冷壁沉積量及給水系統(tǒng)壓降等變化,說明超超臨界直流爐機組給水加氧處理是更安全、經(jīng)濟的運行方式。
1000MW機組;超超臨界機組;加氧處理;給水
華電國際鄒縣發(fā)電廠(以下簡稱鄒縣電廠)四期工程#7,#8機組為1000MW燃煤汽輪發(fā)電機組,分別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7月投運。鍋爐為超超臨界變壓直流爐,采用單爐膛、一次中間再熱、平衡通風、全懸吊結構Π形布置。汽輪機為一次中間再熱、單軸四缸四排汽、沖動凝汽式,中、低壓缸均雙流反向布置。給水系統(tǒng)配置2臺汽動給水泵,1臺電動給水泵備用。高壓加熱器為雙列三級式。
該工程為引進技術國產化項目,給水處理方式設計為啟動時還原性全揮發(fā)處理(AVT(R)),正常運行時加氧處理(OT)。在投產初期,由于OT在國內還屬起步階段,為慎重起見,機組正常運行后沒有直接采用OT,而是沿用AVT(R)。隨著國內超超臨界機組的發(fā)展,為對比OT的應用效果,鄒縣電廠于2009年在#7機組開展了OT試驗。
1.1 AVT(R)方式下氧化膜的特點
根據(jù)氧化膜生成機制,電廠水汽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腐蝕又可分為電化學反應和化學反應。水與碳鋼反應生成氧化膜的機制依據(jù)溫度條件有所不同:從常溫到300℃范圍內,水與碳鋼通過電化學反應生成氧化膜;在400℃以上,蒸汽與碳鋼通過化學反應生成氧化膜。
由于在低溫條件下水作為氧化劑沒有能量使Fe2+氧化為Fe3+并最終轉化為具有保護作用的氧化膜覆蓋層,氧化膜處于活性狀態(tài)。Fe3O4的溶解度大約在150℃時最大,提高溶液的pH值有利于降低氫氧化亞鐵的溶解度。
在凝結水系統(tǒng)、低壓加熱器和第1級高壓加熱器入口的水溫和化學介質條件下,當局部水流動條件惡化時,鐵的溶解會轉變?yōu)榍治g性腐蝕,即會發(fā)生流動加速腐蝕(FAC)。
在300~400℃高溫區(qū),水分子具有能量使Fe2+氧化為Fe3+,因此在省煤器的出口段到水冷壁的金屬表面形成了內層薄而致密、外層也較為致密的Fe3O4氧化膜。此溫度區(qū)是化學反應與電化學反應混合區(qū)或過渡區(qū),隨著溫度升高,氧化膜生成的反應逐漸由電化學反應轉為以化學反應為主。
綜上所述,除高溫段外,中、低溫段的金屬氧化膜是不夠致密的,其Fe3O4的溶解度較高,即使熱力系統(tǒng)的水質接近理論純度,或通過提高pH值盡量降低氫氧化亞鐵的溶解度,但因聯(lián)氨處理條件下形成的雙層Fe3O4氧化膜由致密的內伸Fe3O4層和多孔、疏松的Fe3O4外延層構成,疏松的Fe3O4外延層不耐水流沖擊,給水系統(tǒng)會發(fā)生局部流動加速腐蝕。同時,給水系統(tǒng)氧化膜釋放出的微量鐵離子會造成給水含鐵量高,并使下游熱力設備發(fā)生氧化鐵污堵和沉積。
由于鐵氧化物不斷在熱負荷高的部位沉積,在水流作用下生成了表面粗糙的波紋狀垢層,該類垢層除降低鍋爐受熱面的傳熱效率外,還增加了流體阻力,造成鍋爐壓差不斷上升。
1.2 給水氧化處理的原理
在OT方式下,由于不斷向金屬表面均勻地供氧,將外層Fe3O4間隙及表面覆蓋上Fe2O3,使金屬表面形成了致密穩(wěn)定的雙層保護膜,改變了外層Fe3O4層空隙率高、溶解度高,不耐流動加速腐蝕的性質。這是因為,在流動的高純水中添加適量氧可提高碳鋼的自然腐蝕電位數(shù)百毫伏,使金屬表面發(fā)生極化或使金屬的電位達到鈍化電位,在金屬表面生成致密而穩(wěn)定的保護性氧化膜。直流爐應用OT技術,在金屬表面形成了致密光滑的氧化膜,不但很好地解決了爐前系統(tǒng)存在的水流加速腐蝕問題,還消除了水冷壁管內表面波紋狀氧化膜造成的鍋爐壓差上升的缺陷。兩種處理方式下氧化膜狀態(tài)如圖1所示。
圖1 兩種處理方式下氧化膜狀態(tài)
加氧處理必須在水質很純的條件下進行。直流爐OT時,只需考慮給水含氧量和給水含鐵量的關系,嚴格控制給水的電導率即可。DL/T 805.1—2002《火電廠汽水化學導則 第1部分:直流鍋爐給水加氧處理》規(guī)定條件:(1)給水氫電導率應小于0.15μS/cm;(2)凝結水系統(tǒng)應配置全流量精處理設備;(3)除凝汽器管外汽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各設備均應為鋼制元件;(4)鍋爐水冷壁管結垢量達到200~300 g/m2時,宜先進行化學清洗。
因此,為了解#7機組運行狀況,從2009年12月開始進行了10個月水汽品質跟蹤試驗分析,摸清了AVT(R)和弱氧化性處理(AVT(O))方式下水汽品質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對給水、凝結水、主蒸汽等氫電導率、陰離子以及高速混床出水指標的分析,發(fā)現(xiàn)#7機組具備了OT條件。水質分析情況如下。
(1)水汽系統(tǒng)的給水、蒸汽氫電導率指標良好,均小于0.15μS/cm;但也有少量雜質,主要是氯離子與硫酸根離子。
(2)精處理混床處于氨型運行,各臺混床出水氫電導率在0.08μS/cm以下。凝汽器嚴密性良好,基本無冷卻水滲漏;凝結水氫電導率正常運行中小于0.15μS/cm;有少量有機酸及Cl-滲漏。
另外,2010年1月#7機組小修時水冷壁向火側結垢量為147.70 g/m2,不需要進行化學清洗。
試驗發(fā)現(xiàn),#7機組已具備了加氧處理條件,2010年10月組織實施了加氧處理操作。
(1)20日16:30開始向凝結水側加氧,初始給水氧的質量濃度為100μg/L左右。
(2)約2.5 h后除氧器入口監(jiān)測到氧,低壓給水系統(tǒng)很快被鈍化。
(3)21日10:05開始向除氧器出口加氧,24 h后省煤器入口監(jiān)測到氧,高壓加熱器、給水系統(tǒng)氧化膜轉換完成。
(4)在省煤器入口監(jiān)測到氧(91μg/L)的同時,主蒸汽、高壓加熱器疏水也監(jiān)測到氧(15μg/L)。
(5)23日00:00主蒸汽氧的質量濃度達到30 μg/L,此后一直比省煤器入口氧的質量濃度低50 μg/L,1周后逐漸降至20μg/L左右。
(6)23日15:30關閉高壓加熱器至除氧器六路連續(xù)排汽門。主蒸汽與高壓加熱器疏水基本同時測到氧,且含量比較接近,說明高壓加熱器疏水系統(tǒng)氧化膜基本不用轉換或轉換較快。
(7)給水pH值由9.2~9.4逐漸調小至8.6~9.0。給水氧的質量濃度為40~60μg/L,每天消耗氧氣約1.5瓶。
加氧處理后對水汽系統(tǒng)鐵離子進行了長期跟蹤分析。發(fā)現(xiàn)給水、高壓加熱器疏水等鐵離子含量均比AVT(R)時降低,且波動幅度也變小。
(1)給水鐵的質量濃度由加氧前的10μg/L以上降低至5μg/L左右,銅的質量濃度基本維持在2μg/L以下。
(2)主蒸汽鐵的質量濃度也降低至5μg/L以下。另外,高壓加熱器疏水鐵的質量濃度由加氧前的5~8μg/L降低至5μg/L以下,高壓加熱器疏水銅的質量濃度基本維持在2μg/L以下。
(3)#7,#8機組水冷壁管向火側結垢量與沉積率變化。#7機組首次割管是運行14個月后,結垢量為132.86 g/m2,#8機組首次割管是運行22個月后,結垢量為122.53 g/m2,說明#7機組投產初期水冷壁管表面狀況不如#8機組。但在后面割管檢查中發(fā)現(xiàn),#7機組結垢量和沉積速率明顯下降,而且#8機組結垢量已經(jīng)達到了化學清洗標準。#7,#8機組水冷壁管向火側結垢量與沉積率比較見表1。
(4)#7,#8機組給水泵出口至啟動分離器壓差比較。給水系統(tǒng)壓降可以說明水冷壁管與省煤器管內有阻力,由于直流鍋爐水冷壁管內徑小,若管內有雜質沉積,壓降會明顯增加。2013年#7,#8機組滿負荷運行時,給水系統(tǒng)各點壓力、壓降平均值見表2。#7機組給水泵出口壓力比#8機組低0.731MPa,#7機組省煤器至分離器壓降比#8機組低0.726MPa,說明#7機組水冷壁系統(tǒng)沉積量少,且光滑致密。
表1#7,#8機組水冷壁管向火側結垢量與沉積率比較
(5)#8機組鍋爐化學清洗后未加氧處理壓差變化。2014年初,#8機組根據(jù)水冷壁結垢量情況,對鍋爐水冷壁、省煤器及高壓加熱器系統(tǒng)進行了化學清洗。清洗后只采用了AVT(O)方式,運行2個月滿負荷下給水系統(tǒng)壓差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省煤器至分離器壓降由0.950MPa升高至1.410MPa,上升速度比較快。因此,#8機組應盡快采用OT方式運行。
圖1#8機組鍋爐化學清洗AVT(O)方式壓差變化(2014年)
(6)#7,#8機組高壓加熱器疏水門阻塞情況。加氧處理后給水系統(tǒng)金屬表面的氧化膜細膩、緊密,大大減小了給水系統(tǒng)的流動加速腐蝕,減少了給水系統(tǒng)鐵的質量濃度。#7機組高壓加熱器疏水門被氧化鐵粉末堵塞現(xiàn)象減緩,比#8機組清理次數(shù)減少一半。
綜上所述,相同類型機組在滿足采用OT處理條件時,采用該方式運行,可降低給水系統(tǒng)流動加速腐蝕,減少熱力系統(tǒng)受熱面內管壁中鐵氧化物的沉積量,從而提高鍋爐受熱面的熱效率。
[1]DL/T 805.1—2002火電廠汽水化學導則第1部分:直流鍋爐給水加氧處理導則[S].
[2]陳裕忠,黃萬啟.1 000MW超超臨界機組給水加氧三年實踐效果分析與評價[C]//中國電廠化學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長沙: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火電分會電廠化學專業(yè)委員,2013.
[3]李志剛,陳戎.火電廠鍋爐給水加氧處理技術的研究[J].中國電力,2004,37(11):47-52.
(本文責編:白銀雷)
TK 223.5
:B
:1674-1951(2015)04-0052-03
崔紹波(1975—),男,山東萊蕪人,高級工程師,從事火力發(fā)電廠化學技術監(jiān)督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E-mail:9479225@163.com)。
2014-09-18;
2015-01-19
孫偉(1966—),男,山東濟寧人,技師,從事火力發(fā)電廠化學運行和技術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馬偉(1972—),男,山東濟寧人,技師,從事火力發(fā)電廠化學運行和監(jiān)督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