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
鼓勵孩子是個腦力活兒。
云兒在畫畫,畫完以后拿起作品給我們看,眼睛里閃爍著尋覓知音的炙熱光芒,我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湊過去仔細地端詳。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組織好語言,然后抬起欣喜的雙眼迎向云兒炙熱的目光:“你畫的是一片草地,草枯黃了,有幾只麻雀在草地里玩,對嗎?”云兒興奮地看著我,幸福地晃著腦袋說:“是的。小草……小草黃了……麻雀沒有吃的了!”“麻雀餓了嗎?”“是的?!彼鸭埬没厝ィ之嬃藥讉€小黑疙瘩:“我畫的是草莓,給麻雀吃的?!薄巴郏惝嫷牟葺眯迈r啊,他們都帶著小帽子呢!”其實,她給我看的就是幾條雜亂的線和幾個小黑點兒。
有時候我會假想另一種可能——把畫面倒回到開始,回到云兒畫完畫拿來給我看,我看了以后說:“畫得真好!云兒好棒!”然后會怎樣?有可能云兒再亂畫幾筆跑去玩秋千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她的創(chuàng)作結束了。
所以我覺得知音般的鼓勵才能推動孩子的創(chuàng)造。寫到這兒,我想到了一個詞——可持續(xù)性。簡單的一個“好”字就沒有可持續(xù)性。
孩子從不缺乏創(chuàng)造力,但需要動力,用動力一步一步地推進創(chuàng)造。你仔細觀察一對玩過家家的小孩兒嗎?她們可以玩好久好久,一會兒一個新點子,一會兒設計一個新場景,為什么?因為她們互為動力將游戲推進了下去,這不就是創(chuàng)意產(chǎn)生的過程嗎!
孩子的動力從何而來?來自“同類”的認同。你知道嗎,孩子有時候不和你玩,是因為他覺得你什么都不懂!寶貝和你說紅頭發(fā)姐姐,你得知道她叫美莉達。
為了與孩子同步,就要先把自己放空,回歸天真,融入孩子的想象中、創(chuàng)造中,同一個視角、同一個語境,跟著孩子的思維進入她神奇的世界——共鳴,共鳴是前提。然后,躍升為高手,在孩子腦洞大開的時候,四兩撥千斤地鼓勵一下,話不多,但言之有物,完美地構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塑造,塑造是目的。接下來,推進!推進是創(chuàng)造的靈魂。
所以我說,鼓勵是個腦力活。“好!”“真棒!”“不錯!”這種萬金油一樣的贊美沒有給孩子實質性的指導,它們就像一陣溫柔的風吹過孩子的耳朵,揮一揮衣袖,沒帶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