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肇圻
中國船舶登記局從籌備到初創(chuàng),再從船舶登記局到船舶檢驗局、中國船級社,昨日的幼苗漸漸長成了參天大樹。然而,當我們回望出發(fā)的那個時間點時,竟發(fā)現(xiàn)生日背后還隱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jié)。已是家喻戶曉。船舶登記局(船舶檢驗局、中國船級社的前身)的生日也是八月一日,已是五十多年的史實。最近與中國船級社編史的同事談起,這個日子是否有文字根據?從1951年參加籌建船舶登記局,到1956年見證它的成立,再后來在八月一日與大家一起歡慶它的生日,這件事并未引起太多關注。前些天有人問到我這個老船檢人,倒還真是一時難以作答。
為了追根溯源,我查看了交通部和船舶登記局的檔案(是否已查全不敢說),也查閱了自己殘存的一些筆記。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大致還原事情的本像。
1951年3月20日至4月14日第二次全國航務會議決議,在海運、河運和航務工程三個總局之外,成立船舶登記局,而且經過政務院5月25日第86次政務會議決議批準。這是交通部文件中,第一次出現(xiàn)“船舶登記局”。同年11月在交通部機構表中列有部長及副部長直接領導的船舶登記局,編制25人。
1952年8月29日,在向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報告中,雖是海運管理總局的文號,但由王首道副部長簽發(fā)。其中講到決定成立船舶登記局,先行籌備。9月29日陳云署名的財經委員會批示:同意積極籌備建立船舶登記局。
1956年6月30日交通部填報的“中央機關編制名額統(tǒng)計表”中列有三個總局和船舶登記局,船舶登記局編制20人。
1956年8月11日交通部發(fā)布“關于機構改組的通知”。此時交通部的機構設置已從總局制改為職能局制。三個總局已撤銷,船舶登記局仍保留,編制24人。
1956年船舶登記局成立之后,交通部對其屬性進行了明確,于1957年6月17日以交船(57)章字第48號“關于建立船舶檢驗機構,加強船舶技術監(jiān)督工作的指示”中規(guī)定:船舶登記局目前為部內的職能局。
1957年張致遠局長曾經組織草擬船舶登記局組織章程,除登記局內同事外,還邀請登記局外的人員參加討論。在其第五次討論會上,部法律室唐鴻烈主任說:交通部實行的是職能局制,船舶登記局是職能局,不需要單獨制訂組織章程。由此終結了有關船舶登記局組織章程的討論。
從以上情況看,那時交通部認為船舶登記局是職能局,并且已經過五年的籌備,具備了成立的條件。在部機關由總局制改為職能局制時,與其他職能局一起宣布成立,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許是船舶登記局正式成立時沒有單獨的專門批件的一個可能原因。印象中,謝中峰局長1958年到任后,曾找過批件,沒有結果。他還曾多次談到過,船舶登記局從事的檢驗監(jiān)督,不僅在交通系統(tǒng)內,還涉及全國航運、造船、漁業(yè)以及船用設備制造業(yè),同時還從事國際業(yè)務,要代表國家簽發(fā)船舶證書,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執(zhí)法單位,不應僅僅是交通部的職能局。話中的意思是應該有個單獨的成立文件。但是,到1958年再提此事,已時過境遷??磥沓闪⑶昂缶褪沁@樣定位的。
以上摘自檔案和筆記的文字資料,可以說是“實”。還有一點“虛”。就是第一任局長何時任命或到職。查人事檔案,已力所不能及。我那時正好不在北京,也沒有記錄。但口頭詢問一些老同事還是能做的。以下是多方詢問的匯總。
1956年交通部機構改組,是夏天,不記得開大會宣布,只是按通知,調換一下辦公室。
張致遠從大連調來,是在機構改組前不久。問過的不少同事,都不記得他曾任海運管理總局副局長,可能是遠洋處或機務處處長,但有人記得,5月份他單身住在東皇城根交通部招待所。大連實習隊的同事說,實習結束后回到北京,5月份,曾與他一起住招待所;6月份,在分配去大連和上海工作之前,曾聽他講過一次話。蔣希源還記得,張致遠與他有過一次談話,問他青年團的工作怎么做。原來船舶登記局都是一些年紀大的人,現(xiàn)在實習結束,增加了年輕人,應該有團組織。蔣希源簡單作答后,張致遠就讓他臨時當團支部書記,把大家組織起來。那是7月份之前,因為7月份蔣希源被分配回大連工作。
從以上情況分析,那時張致遠已參與到船籌處人員管理。但作為什么身份,是海運管理總局副局長,還是機務處處長,協(xié)助主管一下船籌處,還搞不清楚。那時海運管理總局還是存在的。因為機構改組的通知是8月11日發(fā)布的。
下面再寫一點回憶。
謝中峰局長到任后,很重視開展國際業(yè)務。盡管那時沒有條件,他也經常要我提供一些國外驗船情況。一次,我整理了一份資料給他,其中提到德國勞氏船級社成立于1867年1月1日,挪威船級社是1864年6月14日,引起了他的興趣。問到前蘇聯(lián)船舶登記局是什么時候成立的,我的答復是1913年12月31日。他說,今后與國外驗船機構和航運、保險單位打交道,最好也有個成立的日期,而不僅是年份。現(xiàn)在找不到批件,那就自己定一個吧。“八一”怎么樣?這個日子很響亮。當時我以為那是隨便說說而已,但后來他告訴我,這件事他向主管副部長朱理治匯報了,同意八月一日。在整風運動中,部批準將船舶登記局改名船舶檢驗局,謝中峰局長宣布自八月一日起使用新局名。這件事那時并不在意。這次查閱檔案。在1962年交通部安全監(jiān)督局的檔案中有一份文件,是“船舶檢驗局簡介”,其中寫有“船舶檢驗局于1956年8月1日在北京成立”。這可能是在檔案中第一次提到誕生日。
人的生日是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天,寫入出生證,記在公民身份證編號內。單位、企業(yè)的成立,則是它開張或掛牌,或上級單位批準的日期。如果籌備時間長,為了說明歷史悠久,也可用計劃設立的時間。也有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說不準一個具體日期,但又需要紀念,就選定一個日期?!鞍艘弧苯ㄜ姽?jié)或許是個先例。還可以舉出其他一些例子,國外也一樣。例如,作為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的政府間海事協(xié)商組織(現(xiàn)改名國際海事組織)的官方文件宣稱:1959年1月6日召開第一屆全體會員國大會,正式開始活動。而在2008年卻在3月17日慶祝它的60周年。那是聯(lián)合國在日內瓦召開海事會議,通過的政府間海事協(xié)商組織公約生效的日子。但這個公約通過的日子是1948年2月19日。由此看來,拿通過公約的日子作為生日,有點勉強,因為只是通過,還沒有生效。但從年頭來數,比之1958年早了10年。與1959年正式活動比,則多了9年。是否有這種考慮,不得而知。
圖1:右起第三人為胡恩如工程師
船舶登記局這個名字來自前蘇聯(lián)專家的建議,因為前蘇聯(lián)的政府驗船機構叫船舶登記局。它的俄文名稱是Peructp CCCP,英文譯名為Register of Shipping of USSR。追根求源,這個名字又來自英國勞氏船級社。雖然英文名字是一樣的,但為了區(qū)別國家驗船機構和民間船級社的不同性質,當時的翻譯采用了不同的譯法,前者叫船舶登記局,后者叫船級社。
更改局名的建議曾提過兩次。第一次是船舶登記局剛成立不久。按照國際公約要求和國際慣例,在船舶證書、信封、信箋和規(guī)范等正式文件上,都要印有單位的徽標,如前蘇聯(lián)船舶登記局印有局徽,英國勞氏船級社印有社徽。1956年10月11日,張致遠局長向部里寫簽報,提出局徽的設計方案,請求部長批準。同時建議將“登記局”改為“檢驗局”,10月23日章伯鈞部長批準了局徽圖案,但局名仍用“船舶登記局”。第一次建議更改局名沒有成功。
船舶登記局這個名字,確實不符合實際,容易引起誤會。因為它并未反映出這個局的性質、功能。它原本是一個船舶技術監(jiān)督和船舶檢驗機構,但名為船舶登記局,似乎只是從事登記的行政部門。當時就有人拿著船舶產權登記的資料要船舶登記局辦理。局里的胡恩如工程師(見圖1)和其他同志也數次接到電話,要找船舶登記局代為辦理登記。更有甚者,有一次胡恩如工程師說,還接到要登記船票的電話。這顯然是,船舶登記局在1956年剛宣布成立,是一個新單位,部外甚至部內也不了解它的性質和工作職責,只是顧名思義,鬧了笑話。
圖2 機構調整前的交通部組織機構圖
圖3 機構調整后的交通部組織機構圖
在大鳴、大放、大辯論運動中,局內不少人建議更名。經過反復推敲,多數人主張改為船舶檢驗局,但這種改名直到謝中峰局長到任后,才再次下決心。當時,1958年6月作為整風運動的一項整改措施,謝中峰局長要我寫了個簽報報部批準,便從1958年8月1日開始正式使用船舶檢驗局這個名稱。后來,船舶檢驗局成為事業(yè)單位,成為部外機構,又改名為中國船級社。但仍接受交通部授權執(zhí)行國際公約規(guī)定的職能。
在此當中,1958年2月交通部在其機構設置圖中,船舶登記局沒有改名,見圖2。而到1958年10月交通部在其機構調整后的機構設置圖中,“船舶登記局”改成了“船舶檢驗局”,見圖3。與此同時局徽也作了修改,見圖4。
圖4 機構調整后的局徽
1958年10月16日至21日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驗船工作會議。會前,謝中峰局長提出要擴大宣傳。當時船舶檢驗局沒有出刊權。秘書科的楊家林科長一面寫簽報,申請出刊權;一面去交通科學院,商定在水運技術通訊名下,出一期驗船???,專刊的封面見圖5。還搞了一個虛擬的編輯委員會,他總負責,其他人根據需要臨時調入。第一期由廖厚澤負責組稿編輯。
這期專刊的出版目的是宣傳全國驗船會議。主要文章有四篇。一是交通部副部長孫大光在會上做的報告“貫徹黨的總路線開展船舶檢驗工作”。他講了當時的全國經濟形勢,驗船工作的現(xiàn)狀,然后提出了今后驗船工作的努力方向。這里摘幾句孫副部長有關驗船工作現(xiàn)狀的內容:“從1951年開始籌備,到1956年才正式成立,幾年來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許多重要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例如對于船舶檢驗工作的性質、任務、體制分工,檢驗范圍,以及領導方法等問題,都沒有明確規(guī)定,或者規(guī)定了,也沒有切實執(zhí)行”。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批評,而且過于嚴厲。謝中峰局長卻說,這些問題不僅是驗船部門內部要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部領導重視,引起注意,統(tǒng)一意見,才能形成共識,推動工作。起草報告時,似乎沒有這段話。原來是謝中峰局長向孫副部長匯報會議準備情況時,請孫副部長講的。
圖5
第二篇文章是謝中峰局長的總結報告“第一次全國驗船工作會議總結”。當時,由于船舶登記局(船舶檢驗局)的成立,使全國驗船工作走上了新的階段,驗船人員都極為興奮,他們在執(zhí)行檢驗,保障安全的同時,更加強調為運輸生產服務。謝中峰局長的總結在解答一些工作問題之外,主要從思想上、作風上加以突出。
第三篇是上海、長江、大連和天津等地代表的發(fā)言摘錄。他們在匯報以往工作情況時,也講了今后的設想。
第四篇是一個專論,強調驗船人員要努力學習,精通業(yè)務。
還有一篇是有關模范事跡介紹的文章“打破常規(guī),突破船舶運輸關鍵的林 鵠”。林 鵠是福建省交通廳福州航運管理局的驗船技術員,是全國驗船人員中唯一一個出席第二次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的人。他雖然工作在保障航運安全的監(jiān)督崗位上,但能深入運輸企業(yè),與廣大船員一起,挖掘運輸潛力,做出了貢獻。船舶登記局曾請他來局里座談。這次刊出他的事跡,也是配合驗船工作會議,號召驗船人員為運輸生產服務。
1959年1月1日是海船入級章程和第一套驗船規(guī)范開始試行的日子。??宿D載試行通知外,還撰專文對這十一本規(guī)范,即有關建造、材料試驗、焊接、噸位丈量、救生設備、消防設備、信號設備、航行設備、電力設備、無線電設備和載重線等規(guī)范作了介紹。同時說明了這些規(guī)范在起草過程中征集意見的情況。這套規(guī)范主要適用于國際航行船舶,但包含了沿海航行船舶的有關規(guī)定。為使大家了解劃定沿海航區(qū)的原則和依據,用專文作了說明,以有利于更好地應用這些規(guī)定。
我國是1930年國際船舶載重線公約的締約國。專刊轉載了人大常委會承認此公約的決定和外交部的有關通知,以增加了解。
最后有一篇短文是介紹船舶檢驗局,其中附有14個國外船級社的簡介。
這期專刊,內容豐富、實用,文字簡潔、易懂,還附一些小消息。其中,雖然已在9月23日有正式公文宣布要創(chuàng)辦“驗船通訊”,并廣泛征集稿件,但在這期??杏衷俅魏喴f明,還在最后刊登了“約稿啟事”。可惜的是,出刊權的申請未獲批準。這期驗船??堑谝黄?,也就成了最后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