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藍(lán)紫
清晨,詩人常建循著一條小路走向竹林深處,遇見一座破舊古寺,寺里有座禪房深藏在繁花里。詩人如遇天女散花,花滿一身。此刻他清空的心里盛滿了碧潭映照的花影、山光和那穿花而來的飛鳥。人世靜寂,只有禪音輕輕擊打著詩心。于是,詩人拈花在山寺的禪院里寫下那首《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這首詩美得光芒動蕩,人走著走著就到了禪房花木深處,恰是寓意佛家大美皆在不經(jīng)意間,花苞開徹之微響和花朵墜落的微聲皆是禪機。
佛祖于靈山拈花示眾,眾人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遂得佛祖?zhèn)鞣?,于是禪宗在拈花一笑里立身。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皆讓人珍惜世間美好,人們在拈花微笑里領(lǐng)悟微妙至深的禪境。
有禪師游山至佛寺,寺里首座問:“和尚何處來?”禪師說:“游山來?!笔鬃鶈枺骸暗绞裁刺巵恚俊倍U師又說:“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笔鬃謫枺骸按笏拼阂??”禪師說:“也勝秋露滴芙蕖?!?/p>
禪意走在芳草里,又追逐落花回。在春意盎然和秋露滴芙蕖中超越時間的滯隔,只時時以人意浪漫,向著花色艷三分。
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拈花微笑的心靈美學(xué)。在這條路上,有人盡日尋春春不歸,芒鞋踏破隴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尋求內(nèi)心的自安,不在踏破芒鞋之處,而是回歸自己的內(nèi)心,就能看到心中春已在枝頭。所以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回歸本真,便是在參透人生。
桂花盛開時,常常來找禪師問法卻不得要領(lǐng)的黃庭堅再次來到寺廟,禪師領(lǐng)他到了山門外,忽然回頭問:“聞木樨香否?”黃庭堅輕輕一嗅,答“聞”。禪師用孔子的一句話說:“吾無隱乎爾?!秉S庭堅遂得領(lǐng)悟。
心靈獲悟不在孜孜不倦的外求,其實就在輕輕一嗅間,嗅到自己所渴求的那瓣心香。
恢復(fù)心意的單純,如同常建摒棄熙熙攘攘的大道,步人一條只容—人踏足的曲幽竹徑,走到花木深處,然后紅塵喧擾的凡身就此沉靜下來,化為羽身飛進(jìn)山光水色里,看見了內(nèi)心空潭之靜美,在寂靜中聽見了靈魂輕擊心磬的清響。
鳥入山色,是那靈光閃現(xiàn);空潭映影,是在摒絕紅塵;清馨出塵,已是因果參悟;鳥鳴珠箔,群花自落,于是詩境圓成。
所以禪更像是一種心靈美境的修養(yǎng),無須攀登靈山,只需安坐花木深處,人便能坐成王維詩里的辛夷花,“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痹趦?nèi)心的空山中靜靜綻放,與花草同在,與山月同在,人便獲得了一種大自在。
從此宇宙的浩渺與人世的平常里處處是悟境,那千劫只如花隨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