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衛(wèi)
摘要:教學點在全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普遍存在,針對教學點存在的基礎設施薄弱、信息落后、資源貧乏等問題,筆者通過長期調查研究,提出了教學點信息化建設的應對措施,希望引起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農村教學點? 信息化建設? 對策研究
【分類號】F323.3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鎮(zhèn),農村適齡兒童逐漸減少,為優(yōu)化教學資源,各地通過對農村中小學“撤并建”的布局調整,較好解決了農村學生上學遠、上學難的問題。以筆者所在的貴州為例,全省現有教學點3400多所,占全省中小學總數的22.8%。但是,這些教學點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資源缺乏,師資老化,信息閉塞,嚴重影響到教學點教育信息化的建設。
1、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1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有了較大改善,但城鄉(xiāng)仍然有較大差別,特別是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設備十分落后,現狀令人堪憂。比如貴州,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在全省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學校僅占60%左右,還有相當部分教學點因缺乏硬件設備而無法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1.2農村教學點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不足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地處偏遠山區(qū)的教學點師資力量短缺、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教學點教師老齡化較重。比如貴州省六枝特區(qū)朗岱鎮(zhèn)石糯尾教學點,全校7個班近170名學生,僅7名教師,且年齡都在45歲以上,其中1名已70多歲;二是教師流動性大。經調查發(fā)現,目前教學點教師大多由代課教師和特崗教師擔任,工資低、待遇差。教師每月工資1000至2000元,加之農村條件艱苦、基礎設施差,大多老師不愿留在基層。三是教育信息化觀念落后。在一些具備信息技術條件的學校,一些教師把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當成一種負擔,不敢用、不會用現代教學設備。
1.3農村教學點接觸教學新信息不夠
由于農村教學點大都還沒有開通互聯網,教師獲取優(yōu)質教學資源受限,課堂教學大多局限于傳統(tǒng)教材。比如貴州省六枝特區(qū)朗岱鎮(zhèn)上寨教學點,全校僅有的一臺電腦也用在了學校日常辦公上,因而教師獲取新的教學信息較難。通過調研還發(fā)現,即使一些具備信息化條件的地區(qū),教學點教師能夠接觸到的也大多是面對城市教育的教學資源,適合農村本土化的教學資源相對較少。
2、對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困難的原因分析
2.1教育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工程建設,特別是對于貧困邊遠的省份來說,由于經濟比較薄弱,財力有限,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以貴州為例,全省依托“薄改”項目和“校企”合作模式積極推進鄉(xiāng)鎮(zhèn)以上中小學“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建設,鄉(xiāng)鎮(zhèn)以上中小學寬帶接入和多媒體終端建設超過60%,而對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多還停留在口頭上。
2.2農村教學點教師教育信息化培訓不夠
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不足是制約現代教育信息化推進的又一重要瓶頸問題。目前,伴隨“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實施,為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各地以縣域為單位開展教學點骨干教師培訓。但是,通過近兩年培訓的實際情況看,參加培訓的大都是一些年輕教師。大多數老教師由于不懂電腦知識,即使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效果也不明顯,所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較難。
2.3農村教學點優(yōu)質教學資源嚴重匱乏
由于教學點大多地處偏遠山區(qū),教育資源嚴格匱乏。 一方面,一些學校因缺乏現代教學設備,沒有獲取信息的渠道,再加之教師數量少,教學任務重,一些國家規(guī)定學科如英語、美術、體育課因缺乏專業(yè)老師而無法開足開齊;另一方面,由于教學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一些具備教育信息化條件的學校獲取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能力有限,教育信息化設備閑置、使用率低,浪費現象嚴重。
3、推進農村教學點信息化建設的對策措施
3.1加大對教學點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指出:建立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在教育投入中加大對教育信息化的傾斜。特別要加強對農村、偏遠地區(qū)教育信息化的經費支持。因此,信息化建設經費的來源,首先要依托財政投入。其次,采取“政企合作”模式進行。通過市場運作,讓企業(yè)先行墊資,后政府分期償還,切實解決財政資金缺口問題。再次,獲取社會資助。加大對教育信息建設的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yè)的關注、關心和支持,吸引社會各界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資或捐助。
3.2注重對教師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培訓
提升教學點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要結合農村教育、學校信息化設施和教師隊伍的特征,選擇適合于教學點教師需要的方式開展培訓。一是利用遠程教育開展培訓。在已開展“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的學校,可以利用衛(wèi)星傳播系統(tǒng)對教師進行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具備網絡設備的學??梢宰尳處熗ㄟ^網絡資源的學習提升素質。此外,還可以把一些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做成光盤,讓教師通過觀摩學習提高能力。二是開展集中教育培訓。讓教師帶著“教學任務”參加培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做到學用結合,通過“互動式”培訓, 便于教師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讓教師感受到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優(yōu)勢,迅速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三是開展校本培訓。各地要根據本地教育信息化的實際,組織學科經驗豐富、信息素養(yǎng)水平較高的骨干教師和專家,通過專題講座、案例選講等方式開展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3.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機制
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工作是關系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重要工程,筆者認為,要從根本解決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問題,除了要增加投外,還應進一步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機制建設:一是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勵考核機制, 要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認證與專業(yè)技術職稱評定有機結合起來,在職稱評定、評先選優(yōu)等方面優(yōu)先考慮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師;二是建立教育信息化教育培訓工作機制。要注重整合資源,加強對省、市、縣三級教育信息化專家團隊的建設,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指導各地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師培訓工作,逐步提高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建立教學點教師待遇增長機制。要進一步改善教學點教師待遇,做到以事業(yè)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逐步改變教學點教師因待遇過低導致人才流失問題,從而為全面推進農村教學點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規(guī)劃(2011-2020)》;
[2] 洪艷萍,陳利谷.我國農村教學點復式教學現狀研究與分析;《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11期;
[3] 趙丹,吳宏超.農村教學點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分析;《教育與經濟》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