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夏荷圖
一朵荷花開了。
又一朵荷花開了。
第三朵荷花也開了。
我在西湖邊無所事事地數(shù)荷花,像小時候在楊家峴的院落里仰著頭數(shù)星星一樣,認真、煞有介事。其實,我數(shù)荷花的時候,它早就開了,開成一大片了,以致于我都有點兒鶴立雞群的錯覺——我這樣敘述,只是幻想著自己真的能夠碰到一朵西湖邊的荷花開放的過程。要是碰上,那該是多美的一場邂逅。荷葉田田,數(shù)也數(shù)不盡,就像滿天的星星多得數(shù)不過來一樣。且行且數(shù),不經(jīng)意間,我已經(jīng)快走完楊公堤了,左手是杭州花圃,我沒進去,想繼續(xù)走,與大白天相比,此時的安靜實在難得,五湖四海的游客還沒來,只有吹著湖風(fēng)晨練的附近居民在慢跑,在堤邊扭動腰肢,聽著越劇。
以前,在課本里學(xué)過《荷花淀》,孫犁寫的。他老人家駕鶴西去多年了,前些天還買了一套他的全集,又碰到了《荷花淀》,他的語言再美,但百讀不如一見。命運的派遣,讓我在西湖之側(cè)看到了滿池荷花,層層疊疊的荷葉綠意盎然,襯著盛開的荷花,它別樣的紅簡直是水鄉(xiāng)江南的一闕夢幻,為塵世提供著令人迷醉的美感與修辭。
經(jīng)過曲院風(fēng)荷的碑亭,前面是斷橋。那是看雪的地點,不屬于夏天,所以就鉆進了曲院風(fēng)荷。這是西湖十景之一,這里最初是釀造官酒的地方,因其地多荷花,漸成以荷為主題的公園。傍水建造的廊、軒、亭、閣,古樸典雅,與綠云荷香相映成趣。對著一池荷塘,碧綠的荷葉與荷花會挽留住你的腳步,帶走你的目光。滿池的荷葉在微風(fēng)中搖曳著,一株株粉紅的荷花像羞澀的少女,婷婷地立在池塘中央,吐露出來的芬芳引來彩色的蝴蝶。一陣湖風(fēng)吹來,淡淡的清香之氣彌散其間,共同締造出一個美的清涼世界。
其實,賞荷的地方不少,南京的玄武湖、蘇州的拙政園、揚州的瘦西湖、武漢的東湖,都是賞荷的雅致之處。細究起來,大家都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各說各的荷花好。但西湖荷花的美,其意味深長之處在于美在湖中,亦美在人心,換句話說,賞荷是杭州市井百姓心頭的一件風(fēng)雅大事。也許,在全國的報紙上只有杭州是一座把荷花開放的花事拱手相讓給頭版頭條的城市。這一點,讓我這個從業(yè)新聞行當(dāng)十余年的人頗為驚訝。細細思忖,也正常。我在這里碰到過的販夫走卒,骨子里都是有點兒風(fēng)雅的,春天里品一杯明前龍井,夏日里賞一塘荷花,秋風(fēng)里去聞聞桂花之香,冬天的踏雪賞梅,都是他們?nèi)粘I罾锊豢苫蛉钡拇笫?。而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北方,一朵花要在人心里占有這樣的分量,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曲院風(fēng)荷里的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我就繞著西湖離開了。在湖邊,碰到杭州西湖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把小船靠在湖邊,賣西湖蓮蓬和荷葉,引來不少市民和游客。蓮蓬就是荷花的蓮房,是荷花的花心,嬌小嫩黃地藏在花瓣里,等荷花脫落了再跑出來。清涼的西湖蓮子鮮嫩多汁,盛夏時節(jié)備受人們喜愛。一只蓮蓬,三五塊不等。
我知道,那是他們要吃荷葉粥。
荷花盛開,江南人的味蕾也在經(jīng)歷一場狂歡。采一朵新鮮的蓮蓬,嘗幾粒蓮子,如果不過癮,還可以弄點兒蓮子芋頭湯、蓮子羹。我無心去擠,因為我的廚房已經(jīng)兩三個月沒開灶了。
一個人慢悠悠地往蘇堤走,南山路上有一場“絕色風(fēng)荷”的畫展,想去看看。
豆綠芙蓉
本來要去九溪,結(jié)果歪打正著地去了虎跑公園,恰好有一場“香遠益清”的碗蓮展。碗蓮,顧名思義,就是種在碗里的蓮花。在古代,是文人雅士的案頭清供。沒承想,在這里遇上了。仿佛一場夏天的艷遇。一一看過,有案頭春、粉珠等碗蓮,真是大開了眼界。最奪人眼球的是豆綠芙蓉,碗口大小,根須緊緊包裹著藕根,它們緊緊縮在一起,仿佛不敢面對這么多的游客。
據(jù)說,它努力了十年,才這么小地開。
一朵花,要小到什么時候呢?
烘青豆茶
去塘棲古鎮(zhèn)摘枇杷,有點兒彌補沒去超山看梅花的小遺憾。今年伊始,杭報副刊的周華誠送我一張明信片,自制的,上面的圖片他用的就是塘棲,頗有創(chuàng)意,也就對這個地方心生向往了。但超山的梅花開了,我人卻忙了,就沒去。心里一直牽念著等枇杷熟了。終于到時間了,就坐車去了。到了鎮(zhèn)子上,枇杷節(jié)的開幕式剛剛結(jié)束,大紅的地毯還沒撤去,游人如織,馬路上到處都是枇杷攤子,一派紅火。和預(yù)訂的農(nóng)家樂接上了頭,他在車站門口等我們。有點兒像地下黨接頭的意思。到了他家的園子里,有不少親子游,人多,雜亂,吵,一生氣,就買了一籃子折回古鎮(zhèn)。聽說水北街不錯,就跑去逛逛。過了一座橋,橋下面就是水北街,擠得水泄不通。看到這樣子,我沒心思走了,就跑進一家茶館。一進門,主人熱情地迎過來,問:“喝什么茶?”我說:“龍井吧!”剛才還看到有人在臨街的鋪面上炒龍井。一看,茶品一般,有表演的成分,引得一幫游客圍了個圈,有人在旁邊拍照,他身后的一位婦女熱情洋溢地給游客們推介茶葉。這也算夫唱婦隨吧。主人推薦說,“這里的烘青豆茶不錯的呢?!蔽覜]聽懂,復(fù)問,她改說普通話了。轉(zhuǎn)換能力之強,是江南小鎮(zhèn)的村民們現(xiàn)在必備的能力之一了。我依了她,像是嘗個鮮。茶端上來了,嚇我一大跳,這哪是茶,簡直就是一碗湯,蘿卜干、野芝麻、橘皮,都有,要是加半碗米飯,就是茶泡飯了。她可能發(fā)現(xiàn)了我的驚訝,忙說:“好吃的,好吃的?!薄戏饺税押炔杞谐圆瑁押染埔步谐跃?。把喝酒說成吃酒,我能理解,比如楊梅燒酒,既能喝,還能吃浸泡了若干天的楊梅,所以,叫吃酒也是說得過去的。但我對把喝茶叫吃茶是保留自己意見的。不過,這碗茶可真正配得上吃茶。街上的人流絲毫沒有散去的意思,我想看看人去樓空的水北街,就坐在茶室里等。主人問我,你是搞藝術(shù)的吧。我笑而不答。我的笑而不答,一定讓他有了神秘感。于是,她開始給我滔滔不絕地講起茶來了,說的是一口南方普通話,我聽得懂的:“我們塘棲這里,每年春天有‘打茶會,婦女們帶著自己的新茶串門,嘗嘗鮮。你喝的這茶,叫烘青豆茶??雌饋砗唵?,要做好難。橘皮要漬過鹽的,野芝麻要炒過的,蘿卜干也是自制的,還有人專門跑到蕭山去買,還有紫蘇籽也要炒的,攪拌在一起,跟茶葉一起,泡開喝。紫蘇是我們南方的植物,采來,扎成小把,極好看,還能解毒,炒螺螄時會放一些。茶就是徑山的茶,聽說寺廟里的人最愛喝。我們都是古鎮(zhèn)開發(fā)了以后才從老人跟前學(xué)著炒的,弄得不好。今年春天,街頭的一位老人死了。她炒的茶可香呢。有人來錄像,還有人來采訪。”暮色抵臨,水北街的游客散去,安靜了下來,我起身告辭,出門付茶錢時她竟然不收。說我聽她講了那么長的話,成朋友了,怎么好意思收錢呢??磥砦覀兠總€人都是孤獨的,孤獨得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孤獨得連狂歡都成了集體的孤獨在發(fā)作。我無法抗拒這個時代的來臨,攜帶著自己孤獨的靈魂混入了水北街的茫茫暮色,不知所措。
和孟浩然談?wù)劷ǖ律剿?/p>
公元七三○年的春天,你有一場流傳千古的約會。那是詩人李白聽說你要下江南,古道熱腸的他就捎來口信,約你去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雖然他才華橫溢,但對你敬仰有加,五年前浪游襄陽的他聽說你隱居城東南的鹿門山中,還特意拜訪你。那一次你應(yīng)邀到了江夏,在黃鶴樓一帶愉快地度過了一段快樂的詩意時光。之后,你乘船東下,他還情深意長地把你送到江邊,后來寫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言簡意豐地記錄了彼時的情景,并傳為一段佳話。
也就是這一年,你開始了吳越漫游,來到了新安江畔的建德。
這是一座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深藏于秀美山水的老城。早在兵戎相見金戈鐵馬的三國時期,這里就設(shè)縣制,屈指一算,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擁有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條干流及三十八條大大小小的溪流的建德,用江河縱橫來形容,一點兒也不夸張。你到達的新安江,是從建德西部的芹坑埠入境,自西向東,奔騰而去,流經(jīng)洋溪、下涯、馬目、楊村橋,在梅城與蘭江匯合后流入富春江。我一直想借著想像的翅膀還原你在建德度過的這個夜晚。你一定思念家鄉(xiāng)了,要不,如此美麗的山水怎么在你的筆下那么哀愁呢?你在那首《宿建德江》里略去了出行的背景,目之所及,唯有暮晚時的江面,茫茫水煙一定加深了你內(nèi)心的孤獨。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高懸于天際的明月映于江水,清涼的光輝讓你愁緒萬千。我知道,你身在建德時心情欠佳,畢竟,你曾經(jīng)懷揣一顆赤忱的心奔往長安,卻又懷著一腔被遺棄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你孑然一身,面對悠悠江水,羈旅的惆悵、仕途的失意、故土的思念以及理想的幻滅,如同江水般涌上心頭。
也許,因為心情郁悶,你也沒去登臨烏龍山。它就在新安江、富春江、蘭江交匯處的北岸,因山石烏黑蜿蜒如龍而得其名。高臨江岸氣勢雄偉的烏龍山,《水經(jīng)注》也不忘對它記錄一筆:“浙江又東北經(jīng)建德縣南??h北有烏山?!贝恕盀跎健奔礊觚埳?,亦稱烏石山。后來,有一位名叫陸游的宋代詩人為之寫下了“東館煙波秋漸瘦,北山霧雨晝多昏”的句子;再后來,公元二○一二年的夏天,一個名叫葉梓的甘肅詩人,也在烏龍山頂發(fā)了一會兒呆,思念了一個人。
多年以后,新安江畔建起了一座水電站,一定是你根本想不到的事。那是一九五七年四月,在新安江畔的桐官峽谷,中國建國后自行設(shè)計、自制設(shè)備、自主建設(shè)的第一座大型水力發(fā)電站建成了,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空調(diào),賜予了建德城獨特的氣候,并成就了一個十七度的精美傳奇。大壩隔出的高峽平湖和大壩攔起的一百多米的水深,讓十七度的建德新安江成為建德的一張文化名片。
我是一個北人,被命運派遣來到了西子湖畔。浪跡山水是我為數(shù)不多的癖好之一。我雖自命不凡,但仍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所以也抵擋不了十七度的誘惑,只身來到了這座風(fēng)格獨絕的江城。我在建德匆匆兩日,目睹了這里的水之清、霧之奇,用黝黑的皮膚體味了這里的風(fēng)之涼。我一直記得,晨風(fēng)吹來的那個美妙瞬間,我也一直記得那個霧鎖新安江的早晨,濃得化不開的霧讓新安江像一個玲瓏剔透的遙遠夢境。我還混跡在一個旅行團隊里,去了一個名曰月亮島的小島,在它頗有文藝氣質(zhì)的氛圍里,聽到了被十七度江水環(huán)繞暈染的江南絲竹。這也是一個北人第一次領(lǐng)略了絲竹這種樂器動人心弦的力量。哦,差點忘了跟你說,我還一個人去了趟梅城,一座風(fēng)格迥異于烏鎮(zhèn)、西塘的江南古鎮(zhèn),那里的古街古井令人念念不忘。
孟浩然,我不知道你在建德待了多長時間,這個歷史之謎就留給熱情十足的歷史學(xué)家。我一直想知道的是,你在漫游吳越之后為什么沒有在建德置一塊地安度余生呢?我如此異想天開,是因為我自建德歸來后,就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在這里置一間房,最好就在新安江畔,種花養(yǎng)草,寫詩彈琴,終老余生。
唯如此,才不負建德山水。
江邊舊宅
去郁達夫故居的路上,富陽的朋友在短信里說,故居就在郁達夫公園。我一聽在公園里,興致不高了。這些年,見過不少因人而名的公園,大同小異,風(fēng)格雷同,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等到了郁達夫公園,卻改變了我最初的看法,公園人少,清靜,三三兩兩的閑人躺在連椅上乘涼,交談,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江面上的風(fēng),吹來絲絲涼意。
郁達夫故居是間舊式三開間的樓房,一圈低矮的磚墻圍成一個小院子——其實,這是前移了的故居。本來,郁達夫故居在城關(guān)鎮(zhèn)的一條幽巷里,上世紀末因為舊城改造,就整體南移十余米修復(fù)而成,但門楣上“達夫弄一號”的門牌還在。一進門,是個小花園,一條甬道一分兩半,左側(cè)放一水缸,右側(cè)是個小花園,據(jù)說,最早是中草藥園。這讓我想起郁達夫的舊事,少年時代的郁達夫曾經(jīng)不小心掉進過缸里。為什么會有個藥園呢,因為郁家祖上幾代都是儒醫(yī),郁達夫祖父的癖好之一,就是種點兒花木草藥。
一座小小的花園如同一面鏡子,能照出童年的影子來。
進了正廳,陳列著魯迅、豐子愷、黃苗子、茅盾等名家的題字及畫作。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廳左墻的那幅魯迅先生的親筆手書:“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早在讀高中時,魯迅的這句名言就背得滾瓜爛熟,動不動在作文里引用一番,才不管恰不恰當(dāng)呢。原來,這是魯迅寫給郁達夫的。此詩的落款是:“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偷得半聯(lián)湊成一律?!?/p>
“達夫賞飯”,自然一段風(fēng)雅的民國舊事。
一九三二年十月五日,郁達夫因長兄任江蘇高等法院上海刑庭庭長,宴請魯迅、柳亞子等名流,飯局散時,郁達夫拿出一幅素絹,請大家題詞留念。魯迅當(dāng)場寫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辈㈩}“達夫賞飯閑人打油”贈郁達夫,以記其事。半年后,魯迅復(fù)又寫出這首著名的七律。郁達夫收到后回詩唱和:醉眼朦朧上酒樓,《彷徨》《吶喊》兩悠悠。群邙竭盡蚍蜉力,不廢江河萬古流。
正廳左側(cè)是廚房。菜柜、土灶、水缸等烹飪用具一應(yīng)俱全,灶頭下的小小竹飯籃讓老屋透出一種古老的江南氣息。這兩年,我去過不少江南的鄉(xiāng)下,已經(jīng)見不到這樣的陳設(shè)了。
二樓是郁達夫及其母親的臥房。
郁達夫母親的臥房,這里略去不說。郁達夫的房間里,一張老式木床占去了大半空間,靠墻有一列老藤編制的書架,墻上貼著郁達夫與孫荃的合影——那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郁達夫的婚姻感情生活因偶遇王映霞而生出不少軼事來,且有“富春江上神仙侶”之說。實際上,郁達夫自己就坦言,他與孫荃“確曾有過一段甜蜜的日子”。他們結(jié)婚時,將這間書房改為新房,還風(fēng)雅地命名為“夕陽樓”,孫荃著有《夕陽樓詩稿》,郁達夫有《夕陽樓日記》——這間江邊老宅,就見證了他們寫下這些文字的甜蜜時光。
從小院出來,對面就是富春江。
江水有些濁黃,讓我想起黃河以及黃河邊度過的幾年光景。臨江而望,不遠處即是林木茂盛的鸛山。據(jù)說,山之東側(cè)有“松筠別墅”,是郁達夫哥哥郁華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建??上焯珶幔瑳]去登臨。心底里還是想去看看的,也想看看鸛山磯頭的澄江亭,那是郁達夫兄弟的嘯詠之地。鸛山的影子在郁達夫的詩文里閃爍可見。一九一三年的一個夏夜,他登鸛山后還賦有一詩,詩曰:
夜發(fā)游山興,扶筇涉翠微。
蟲聲搖絕壁,花影護禪扉。
遠岸漁燈聚,危窠宿鳥稀。
更殘萬籟寂,踏月一僧歸。
詩寫的是一次夜游。蟲聲搖曳、花影晃動的夜晚,以踏月而歸的僧人而結(jié)束,這樣的夜晚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有異曲同工之妙,溫潤而清寂——郁達夫的小說散文里溫潤之氣十足,有種濕漉漉的感覺。我想,這與一江水、一座青翠之山的滋養(yǎng)有關(guān)吧——所以說,故居不僅僅是幾間房、一座院落,更是一方山水,唯如此才能構(gòu)成一個人、尤其是一個作家的精神胎記。
該回的時辰到了,回頭一望,故居門口有一尊青年郁達夫的雕像,他身著長袍手執(zhí)書卷,眺望著富春江,意氣風(fēng)發(fā)的神情里似乎暗藏著小小的憂傷。
葛 嶺
夜讀《抱樸子》,想起葛洪,就想去葛嶺走走。
葛嶺在寶石山上,相傳,葛洪曾在此結(jié)廬修道煉丹,故得名。關(guān)于葛洪,略記如下:葛洪(二八三—三六三年)字稚川,號抱樸子,江蘇省句容縣人。晚年隱居廣東羅浮山,煉丹采藥,又從事著述。
葛嶺雖為嶺,但南方的嶺著實不高——后來查資料,葛嶺只有一百六十米高。葛嶺綿延數(shù)里,東連寶石山,西接棲霞嶺。從北山路拾級而上,兩旁古柏夾道,清泉低流,風(fēng)景不錯,是一處尋幽之處??墒牵以诼飞鲜冀K回憶《抱樸子》里的句子,似乎有些心不安。甚至,我期待著在半道上碰上一位高人,發(fā)髻高綰,細眉如煙,青衣大袖,粗布包裹,哪怕他與我擦肩而過,也是好的。可惜沒有,我碰上的全是成雙成對的男男女女——據(jù)說,這里有一高檔會所是富人的去處,也是白領(lǐng)們的休閑之所,因為周末,他們紛紛去那里過周末了。
遇一巨巖,上刻有“咫尺瑤臺”四字。
瑤臺一詞,頗有仙意。我站在巖石下,算是與仙境咫尺之遙嗎?眼前的抱樸道院,舊址是抱樸廬,始建于晉,唐代擴建,歷五代至宋猶存,南宋時曾為權(quán)相賈秋壑(賈似道)據(jù)為別墅;如今只僅存南側(cè)之抱樸廬遺址。據(jù)民間傳說,李慧娘與裴生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越劇《李慧娘》演的就是這故事——我在紹興看過一次,具體的情節(jié)早都忘了。道院最上,是“初陽臺”,元代稱“葛嶺朝暾”,庭院外假山多姿,古木參天,中有假山居高臨下,為南宋仿孔明的“八陣圖”而置。據(jù)說,這里是杭州觀日出的最佳之地,錢塘十景之一的“葛嶺朝暾”就是指這個。朝暾者,初出的太陽。讀古代游記知道,每當(dāng)晴天破曉,日輪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間霞光萬道,半天俱赤,湖水似錦,景色極為壯觀秀麗??上襾頃r是黃昏,還是一個陰天的黃昏,日落西山的美麗景致根本看不到,我只看到霧茫茫一片,混濁的天空有點兒像道家描寫的混沌初開之日呢。
至于有多混沌,等下嶺繼續(xù)讀《抱樸子》吧。
下山時經(jīng)過了一座路亭。亭的石柱上刻了六副精彩紛呈的楹聯(lián),其中一副,我頗喜歡:
有幾兩阮公當(dāng)著?
作一半白傅勾留!
上款題“乙卯仲冬”,下款署“朱錫榮時年七十有七”。
上聯(lián)講的阮公,即阮孚,屐是古代鞋子的一種,通常指木屐,底有前后兩齒?!端螘x靈運傳》說:“靈運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后齒。幾兩就是現(xiàn)代語所說的“幾雙”。上葛嶺須登山,所以上述楹聯(lián)的出句說:一生要穿幾雙阮孚感嘆過的木屐?。?下聯(lián)講的是,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八二二年)十月,詩人白居易來杭州擔(dān)任刺使,到長慶四年五月,前后停留在杭州有三個年頭。他在杭州所作《春題湖上》詩說:“湖上春來如畫圖,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上述楹聯(lián)的對語就用白居易的詩意說:暫且像白傅——太子少傅白居易所說的那樣,一半為西湖勾留吧!
另外一副,曰:
曉霜背聽風(fēng)鈴鐘
明月倒涵漁港棹
大抵說的是從路亭這里看到的景色吧??上?,這只是今人一個奢侈的夢,哪像中國夢那樣,會實現(xiàn)呢。
乘風(fēng)邀月
郭莊是清代的杭州綢商宋瑞甫建的一處私宅,宅隨其姓,就叫宋莊,大約在民國年間,宋家敗落,賣給汾陽郭氏,改稱汾陽別墅,俗稱郭莊。從宋莊到郭莊,地是原來的地,人卻不是原來的人,看到的不是世道人心,而是歲月流轉(zhuǎn)。
我去郭莊,是無聊,而非尋景。
進了宅子,前宅后園,南北分“靜必居”和“一鏡天開”兩個景區(qū)。莊園借西湖之景,與西湖山水融為一體,被譽為“西湖古典園林之冠”。我繞過一個個景點,選了乘風(fēng)邀月,想坐下來喝杯茶??衫锩嫖ㄒ坏牟枳溃腥?,我卻獨愛這個地方,就站在不遠處抽煙,等。我知道這地方是不能抽煙的,就偷著抽,看到有園林工人過來,就把煙藏在袖筒里,像初中生抽煙躲藏老師那樣。記得上高中時,抽煙的學(xué)生哪有這樣好的山水,都是躲在廁所附近,碰上老師,會把煙頭藏在袖筒里。
那一撥人走了,我搶先進去——他們前腳出,我后腳進。
他們一定以為我是神經(jīng)病了。
甚至,他們是討厭我一直站在不遠處才離開的吧。
古代的人,因為交通不發(fā)達,才會想到乘風(fēng)邀月的詞,現(xiàn)在的人什么沒見過,誰還會這樣想?再說,如此風(fēng)雅的事,現(xiàn)在不興了。剛才這些人,即使在乘風(fēng)邀月軒,也不談琴棋詩畫了,說的是股票、女人拆遷。我聽見到他們就不停地計算拆遷款的事。
我要了一杯龍井,一個人喝。眼前的湖水,靜靜的。我覺著,我們這個時代不但負了山水,更負了山水園林主人的一片苦心。比如說,我此刻置身的郭莊,是杭州并不多見的園林建筑,它不似盛名之下的劉莊那么富麗堂皇,而是散淡,不事張揚,而且,這里的建筑小品,古色古香。往大里說,整個郭莊,園外有湖,湖外有堤,堤外有山,風(fēng)外有塔。往小里說,郭莊就是塔、山、堤、湖之內(nèi)的一點兒夢想。
而我,就是那個夢想深處的人了。
龍井村記
二○一二年三月三日,星期六,又一個陰雨綿綿的日子——絲毫沒有停歇意思的南方之雨,快把人折磨成抑郁癥了。也許,這只是我一個北人的大驚小怪。我出門去了龍井村——雖然報紙上說龍井茶月底才開園采摘,可還是想去看看,畢竟,在號稱“茶鄉(xiāng)第一村”的龍井村里看看碧綠的茶園、來來往往的茶客,也是一件有趣的踏青之事。到了村子,已是下午三時,長期的雨水把街道洗得干凈而發(fā)亮,偶爾經(jīng)過的一兩個游客的影子,幾乎能在街面上看出倒影來。
先在僑商我家度假村登記好住處,然后出去玩兒。
雨,大了起來,只好在村子里隨便走走。一圈兒逛下來,發(fā)現(xiàn)這里算得上是好山好水。東有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錢塘江,北邊的獅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如此一塊風(fēng)水寶地,怎能沒有好茶!暮色四合,拐身走進臨街的一家茶社,想看看茶葉。一進門,主人熱情地迎上來,以為要買茶。女主人主動泡了杯龍井,坐下來,且喝且聊,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茶葉的舊事。慢慢地相熟了,原來,這里的男主人姓李,世世代代住在龍井村,他十三歲開始學(xué)炒茶,已經(jīng)四十七年了。已經(jīng)六十歲的人了,在風(fēng)景秀美的龍井村,開家小店,以賣茶為生,這樣的生活真讓人羨慕。
晚飯在度假村的餐廳吃,有一款野菜丸子,是一種名叫地菜的野菜做的,湯里輔以木耳,極好吃。它的清淡,讓人回味悠長,有少年時代暗戀的味道。夜讀稀里糊涂帶去的《隨風(fēng)而行》——一冊詩集,一冊伊朗的一位電影導(dǎo)演寫的詩集。
次日早晨醒來,下了一夜的雨終于停了,像是為我游玩提供便利似的。于是,花十塊錢趕緊去龍井村的景區(qū),主要是想看看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樹。進入景區(qū)門口,約來導(dǎo)游,她講得倒背如流,口若懸河,有一股機械的感覺,像是電話那端的接線員,了無生機。其實,這是中國導(dǎo)游的職業(yè)病,不能苛求人家。天天面對美女都會有審美疲勞,遑論一處景點。十幾分鐘后,她講完了,道了一聲甜美的“歡迎下次再來”后溜之大吉,我開始自個兒玩,這樣也隨心,就當(dāng)前面她的講解是給我普及了一下龍井村的基本知識,墊個底。
站在十八棵沾染了皇恩的茶樹前,不像先前聽到的那么神乎其神。我的家鄉(xiāng)有句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斯言妙哉。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又去了辯才亭。其實,相比于乾隆,我們更應(yīng)該記住這位當(dāng)年在上天竺任住持的法師。相傳,北宋元豐二年(一○七八),他退居老龍井,在獅峰山麓開山種茶,開創(chuàng)了龍井種茶的先河,后人稱他為龍井茶的開山鼻祖。而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六下江南、四到龍井茶區(qū),只是官員權(quán)力的延伸罷了。從辯才亭拐個彎,就是一尊他與蘇軾論茶的塑像。雨后的蘇軾與辯才像身干凈,目光清澈。步行下山,在兩株宋梅前佇立良久,雨后的梅花,含苞欲放,宛似一場進展緩慢的愛情。有人在梅樹的枝干上貼了張紅紙,上書一支江南歌謠,頗有煙火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如果沒有西湖龍井,這個村子一定只是杭城郊外一座寂寂無名的小村莊罷了。村因茶名,據(jù)說現(xiàn)在富得流油了,據(jù)說也富了一批用烏龍早冒充明前西湖龍井的人。西湖龍井是一個品牌,是茶中王子,可是村子里似乎少了些文化的氣息,那些立在茶園邊諸如“西湖龍井產(chǎn)地保護區(qū)”之類的牌子,并不是文化與精神的延伸。
想像中,應(yīng)該在進入村口就能聽到隱隱約約的琴聲,低回高雅,琴聲的起落迂回間有淙淙流水的聲音,那是九溪源的流水對琴聲的和鳴。目之所及,應(yīng)當(dāng)是一座座錯落有致、粉墻黛瓦的江南民居,遁身其中,有一座小小花園迎面而來,近處有一張古老的竹質(zhì)茶桌,上置青瓷茶具,等待著茶客的尋古訪舊。哦,在這個加速度的時代里,這只能是我的癡心妄想。因為,當(dāng)我甫入龍井村時,遇到了不少衣著鮮艷的中老年婦女,她們站在路邊,主動邀你入室品茶,熱情的模樣讓人不免聯(lián)想起火車站附近招攬旅客的人們。
“潘玉良紀念周”
幾年前,電影《畫魂》公映時去電影院看——其實不是沖著鞏俐,而是因為潘玉良。記得那天的鄰座是個女孩,一邊看一邊用手絹擦眼淚——我是聽見她唏噓不已后才發(fā)現(xiàn)的,很驚訝。當(dāng)然,我不是驚訝她少女時代的多愁善感,而是驚訝身邊居然坐著一個帶手絹的女孩子。在這個紙巾盛行的年代,讓人覺著碰上了一場溫情脈脈的艷遇。
也許,她是把《畫魂》當(dāng)作勵志片來看的。
不得不承認,潘玉良的人生履歷,簡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勵志片。孤兒,雛妓,小妾,大學(xué)教授,享譽中外的大畫家,如此反差巨大的身份之變,有時真讓人連想都不敢想,莫非,她的人生真是應(yīng)了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老話。后來,在閱讀中外畫史時零星看過她的畫作,印象不深,一晃而過。
一晃,又是數(shù)年。
數(shù)年之后的我被命運驅(qū)趕,南遷于湘湖之側(cè)。某日,在當(dāng)?shù)氐拿襟w上看到了潘玉良畫展的消息。這次畫展是由浙江美術(shù)館和安徽博物院聯(lián)合主辦的“彼岸——潘玉良藝術(shù)展”。于是,想去附庸一番風(fēng)雅。從我三月二號在《錢江晚報》上看到畫展消息到我走進南山路的浙江美術(shù)館,時隔一周有余——回憶起來,這一周,簡直就是我一個人的“潘玉良紀念周”。
二○一二年三月四日,在網(wǎng)絡(luò)上重看電影《畫魂》,竟然覺著鞏俐演得真好,至少比李嘉欣好——這兩大美女演員都曾飾演過潘玉良。晚上略有遺憾,就是因故沒聽由安徽博物院副院長黃秀英主講的《潘玉良與她的畫作》的講座。
二○一二年三月五日,讀《畫魂:潘玉良傳》,石楠著,作家出版社二○○六年出版。
三月六日至九日,讀《潘玉良作品選》,山西人民出版社二○一一年九月出版,山西博物院與安徽博物院聯(lián)合編著。從油畫翻到彩墨速寫,翻到哪頁是哪頁,喜歡畫中的那些女人,線條優(yōu)美,有淑娟氣。記得有幅《乳?!罚∠箢H深。
三月十日,周六,下了一個月的雨終于停了,而且還有太陽,久違的太陽稀罕得快成天空的不明物體了。出門,去浙江美術(shù)館看畫展——這里請允許我稍稍介紹一下畫展吧——其實,這次畫展展出的是她旅歐期間的作品,當(dāng)然這也正是她畫藝日臻成熟的時期。走進偌大的展廳里,最醒目的是她的三幅自畫像,分別是《黑衣自畫像》《紅衣自畫像》以及另外一幅無題的自畫像。展廳觀者寥寥,一派安靜,實為難得。潘玉良關(guān)于女性人體的一些畫作,寥寥數(shù)筆,勾勒得傳神,讓人覺著大街上穿著高跟鞋、當(dāng)當(dāng)當(dāng)?shù)刈呗返哪切┳砸詾槭堑呐映髽O了。
看畫展的意外收獲是,從兩幅畫中的跋文里知道了潘玉良與陳獨秀以及張大千之間的友情交往。
《側(cè)身背臥女人體》,是潘玉良一九三七年的畫作。畫上有一段陳獨秀的親筆題跋,曰:“余識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見其進,未見其止,近所作油畫已入縱橫自如之境,非復(fù)以運筆配色見長矣。今見此新白描體,知其進猶未已也?!睘槭裁搓惇毿銜}跋?原來,當(dāng)年陳獨秀一直以新青年的新觀念支持潘贊化與潘玉良的戀情——潘贊化可謂是潘玉良的再生父母。倆人在上海結(jié)婚時,陳獨秀是唯一的來賓和證婚人,而且,正是陳獨秀建議潘贊化送潘玉良去報考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從而使潘玉良走上藝術(shù)之路。
在另一幅彩色立軸的《豢貓圖》上,有張大千的題跋。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家住上海的潘玉良在南京中央大學(xué)美術(shù)系任教時,就與同住滬上的張大千開始來往。一九三六年,張大千受聘南京中央大學(xué)美術(shù)系教授,交往更加密切。據(jù)說,潘玉良臥室里就掛著一幅張大千的《墨荷圖》。一九五六年五月,五十七歲的張大千第一次赴巴黎舉辦畫展,應(yīng)玉良之邀,前往家中小聚。飯畢,潘玉良邀張大千入畫室點評其新作《豢貓圖》。張大千看見兩只相互嬉戲的白貓,形象生動,背后的簡筆山石里斜出的枝頭,有幾抹綠色,筆墨清雅,就欣筆揮毫,寫下五行長長的題語:“宋人最重寫生,體會物情物理,傳神寫照,栩栩如生。元明以來,但從紙上討生活,是以每況愈下,有清三百年更無進者。今觀玉良大家寫真所豢貓,溫婉如生,用筆用墨的為國畫正派,尤可佩也?!?/p>
從美術(shù)館出來,恍惚覺著整整一個下午看的不是畫展,而是一個女畫家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一生。她的一生,個人命運與動蕩歷史交織在一起,甚至能從多重的轉(zhuǎn)變里看到新文化運動以來,教育、藝術(shù)、女性精神等諸多領(lǐng)域內(nèi)觀念的碰撞和變遷。
三月十七日下午,復(fù)去浙江美術(shù)館聽講座,主題還是潘玉良,是蘇州大學(xué)湯哲聲主講的《女畫家潘玉良——畫魂一曲傳奇人生》。他講得詼諧有趣,我不停地記筆記,還帶了錄音筆??上У氖?,我的鄰座再沒有當(dāng)年拿手絹擦眼淚的女孩,而是一對情侶,每人手里拿著蘋果手機,忙著發(fā)短信、聊天,時不時地還會旁若無人地親吻一下。
楊梅燒酒
端午節(jié)一過,夏至就來了,楊梅也上市了——江南民謠“夏至楊梅漫山紅,小暑楊梅出蛆蟲”,說的就是這般景致。
我是一個北人,以前沒吃過楊梅,南遷后方得大快朵頤了一番。楊梅也不過是南方水果的一種而已,只是楊梅嬌氣,不宜存放。這樣的自然特性就讓人們得想點兒辦法,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如此甘甜的果實爛掉吧,心里的不舍與眷戀促生了楊梅燒酒。這其實是我一知半解的胡思亂想。但這樣的胡思亂想讓我覺著,楊梅燒酒有點兒像一個人想把青春或者愛情收藏起來容日后慢慢細品的意思。后來,讀《中國烹飪史》,才知道,早在隋唐時期,為了讓果子保存更長的時間,老百姓們想出了糖腌法、鹽腌法和酒藏法。楊梅燒酒就是酒藏之法的經(jīng)典之作。
其實,我最早知道楊梅燒酒是在郁達夫的文字里。那篇《楊梅燒酒》的短篇小說,郁達夫講述了自己在杭州湖濱的一個四五流小酒肆里與舊友們喝楊梅燒酒的故事,兩個人喝了三杯便醉了。奇怪的是,我第一次喝楊梅燒酒,卻越喝越清醒。那是在朋友的家里。她家的酒壇子是瓷的,是祖上留下來的,上面有朵朵開著的梅花。幾塊醬鴨,一場歐洲杯,半壇楊梅燒酒,一個通宵達旦的夜晚,半壇酒快沒了的時候,東方的曙色也亮起來了。
第二天,我見到了朋友的母親親手釀楊梅燒酒的場景了。先將新鮮楊梅清洗后,自然晾干(如果用酒洗存放時間能更長),兩者的比例大約為一斤楊梅比四到五斤白酒,酒最好是高度酒,四十五度以上,嚴密地包扎好瓶口,密封放上二十天左右即可食用,開封后不宜再行兌酒。那粒粒飽滿的楊梅浸染在香氣濃郁的燒酒中,透著楊梅的紅潤,很好看。
她七十多歲了,身體硬朗,整個過程看上去氣定神閑,很江南。
楊梅燒酒,浸下三兩天后,就可以喝了。這時的燒酒,又叫楊梅露,顏色梅紅,口感微甜,沒了嗆人的濃烈,變得很清口,綿綿的帶著楊梅微微的酸甜,酒量不大的人也可以喝上一小杯。如果燒酒喝干了而楊梅還有,可再添上燒酒浸沒楊梅密封保存,時間長了楊梅會被燒酒浸泡成米黃色,變得相當(dāng)厲害了,酒量差點兒的,僅僅吃顆楊梅說不定就醉了。
看著她安心地在家里弄幾壇楊梅燒,真好。可惜自己時時有漂泊之感,無心進行如此沉穩(wěn)的試驗,不做也罷。不過,朋友送了一壇,我也就有了獨自的楊梅燒酒的夜晚。一個人,窗外的雨不緊不慢地下著,開壇,挾一粒楊梅放入嘴角,一口咬下去,一股辛辣的滋味便從中溢出,讓人忍不住閉緊了眼睛,再細細品味,酒的辣勁過后,便有一股甜味從口中而生,那便是楊梅的滋味了,而靠近楊梅核的汁液卻是苦澀。一時間,嘴中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卻是讓人有一種說不盡的舒坦。仿佛生活,在經(jīng)歷了諸種味道后,最后還是沉浸于美的生活里。
楊梅燒酒,是適合在梅雨天里一個人慢慢地喝的。
在江南,釀楊梅燒酒也是一門手藝。不是人人都會釀的。手藝不同,這首先體現(xiàn)在挑選楊梅上。楊梅的挑選也是很有講究的,個大個小并不重要,生熟程度卻是有要求的,泡酒用的楊梅要生一些的比較好,如果用十分成熟的楊梅,浸泡的時間一久,那楊梅就“爛”了——這種爛,不是真爛,而是走形;楊梅的顏色越黑紅越好,顏色顯淺的楊梅是不適合泡燒酒的,還有燒酒,散裝糟燒好一些,要是用臨安的蕎麥燒,就更好。有不少人,為了一壇酒,會跑到臨安的街頭去買。還有,因為要保證楊梅的干燥,假如不是特別有潔癖,做楊梅燒酒所用的楊梅是盡量不要洗,一洗,接著在燒酒里一泡,楊梅就“爛”了。他們所說的爛,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爛,而是指那楊梅軟得沒有了筋骨,變了形。
《本草綱目》里說,“楊梅滌腸胃,燒灰服,斷下痢,勘驗”,李時珍把楊梅燒酒也變成了一味藥。農(nóng)村人也有經(jīng)驗,吃酒浸的楊梅不長痱子,還有止腹瀉的奇效。據(jù)江南人講,浸泡過的楊梅,可以入藥,用來止瀉。我沒試過,想必是靈驗的,因為民間的智慧實在是太偉大了。
也據(jù)說,現(xiàn)在有人用洋酒來泡楊梅酒了。我沒喝過,但一聽就索然無味了。這就像把一塊藍印花布鋪在了歐洲人的桌面上,不倫不類。畢竟,楊梅燒酒不僅僅是酒,更是中國江南的風(fēng)物,雜糅著時間的重量。
葉 梓:本名王玉國,1976年生。中國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第27屆高研班學(xué)員。出版有詩集、散文集五部。 現(xiàn)供職于蘇州吳中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