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蘭芬
他是料行老板的獨子,她是弟妹成群的長姊。他家是幾進幾出的青磚大瓦房,她家是竹子夾著黃泥筑的土坯房。出嫁那天,她在花轎里聽到轎夫議論:這姑娘好命,從粥鍋跳進肉鍋里了。
世間的幸福,哪有這樣容易得到?
新婚第三日,在洞房簇新的罩子油燈下,他甩給她一沓零零角角的毛票子,輕描淡寫地吩咐她:數(shù)一下。
她坐到燈下,把鬢角的頭發(fā)攏到耳后,把那散了一桌的票子先歸置整齊,然后,按照元、角、分的不同單位,把這些錢分成若干摞,一張張、一摞摞數(shù)給他看。每一摞都數(shù)完了,心里已默算出了總數(shù)。她抬起頭輕啟朱唇,鎮(zhèn)定地給他報出了結(jié)果。
結(jié)果當然是對的。他從心里折服的,不是她做事這樣有條理,而是不識字的她,是如何能將這筆故意用來刁難的錢算清楚的。她也從心里輕舒了一口氣:家里離集鎮(zhèn)近,小時候常跟著父親一起趕集,聰慧的她默默學(xué)會了看秤、算賬的本領(lǐng),沒想到,新婚開始便已派上了大用場。
從此以后,他便收了心,安安生生地跟她生娃過日子,一輩子依賴她。她去城里幫小兒子帶孩子,六十歲的他坐在村頭的大樹底下抹眼淚;臨死前,他拉著她的手說:“我有福氣,走在你前頭了……”
這故事中的男人和女人,就是我的爺爺和奶奶。
奶奶嫁過來后,滿院孩子跑,生活就已開始捉襟見肘——原來,那木材鋪的名頭,早已是徒有其名。不過,爺爺身體弱,長年病,工分自然掙得少,隊里看他念過書讓他當會計。他嫌麻煩、嫌累人不去……奶奶到處跟人說好話,好在她一雙巧手出了名,大姑娘小媳婦要畫個花樣子,剪個鞋樣子,都求她,落下了好口碑。
父親也常對我講,奶奶是很會過日子的人,能把一個錢花出十個錢的價值。過年時殺的雞,要留著正月十五待完客才能煮給孩子們吃。孩子們饞得太狠——臘月二十四接祖先的那一頓雞雜燉粉條,是讓父親多少年后依然念叨的美味。在奶奶手里,幾乎沒有什么東西是一無用處的——黃瓜吃完,那苦苦的蒂曬一曬腌了就是極好的下飯菜。到我長大時,有什么針線活,也是去找奶奶??傆浀谜驹谒媲埃贿吔o我縫扣子,一邊疼愛地說:“量身連(鄂東方言,縫的意思),得人嫌!”
孩子大了,各種“運動”也來了。自己受點白眼挨點打擊也還能忍了,最痛心的是孩子們跟著受牽連。父親初中畢業(yè),成績出類拔萃,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話也說不清楚、賬也算不明白的某同學(xué)去上高中,自己回家里去當一輩子農(nóng)民。很難相信,一個沒讀過書也未見什么世面的女人,竟有如此的膽量,到處去求人,還講得好理,結(jié)果是:父親上高中,考上了大學(xué),他后來和二叔一樣,成為了國家干部,吃上了“公家飯”。尤其是三叔,成了十里八鄉(xiāng)少有的大學(xué)生。
我是奶奶的長孫女,11個月大便跟著她睡,是她用糖水泡著麻花油條喂大的。在我的記憶中,我家和二叔兩家一共十幾口人,奶奶仍然像個老母雞一樣,護著一大家子,依然是主心骨。
院門口那棵大梨樹,年年初春花開花落,俯首看著這一大家人。
奶奶似乎在一剎那間老了。
最后,她老得連牌都打不動了,最常見的姿態(tài)就是坐著。那時候,她最高興的事,就是我們都回去,一群孫輩圍在她身邊,哪怕嘰嘰喳喳說著與她無關(guān)的話題,她也笑得開心。重孫子滿屋滿院舞槍弄棍鬧得雞飛狗叫,我們看不過眼拉過來就要訓(xùn)打,她不拉不扯,平和的一句:“弄亂了怕什么呢?等你們走了再收拾,別嚇著孩子!”跟她長長的寂寞相比,亂點又算什么呢?
每次回來,我也像當年她對我一樣,用心為她購來吃穿用度的東西??墒牵谝粋€整天不出門的老人,錢已并無多少用處。一件新衣,幾乎沒有出門的機會,也就沒了穿的樂趣。給她照相,也只推脫。因為年輕時好看,怕見到自己老了時的樣子。只是,年輕時的剛強依然改不了,洗頭、洗澡、洗衣服……但凡她能下床挪得動半步,這些事情是絕不讓別人插手的!
最后,奶奶終于吃喝拉撒全只能在床上了,不管心里如何不情愿。飯,要等著晚輩喂了才能進口;身子臟了,也要等到媳婦兒騰出手來才能擦洗。就連那過年過節(jié)的熱鬧,也只能隔著幾扇門才能聽到。我們都沒想到,那個到了八十歲依舊要穿得齊整干凈的奶奶,有一天,也會被病痛和衰老折磨得不像人樣子!
最作不了主的,還是臨走的那一刻。養(yǎng)育了滿堂兒孫的她,走的時候,身邊居然沒有一個人!等我趕回家時,看到的只是靈前那一幀遺像……
梨花幾度夢里落,夢里卻難見親人。
責(zé)任編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