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林
置放在老家屋角的木箱,盡管朱紅顏色早已褪去,內(nèi)壁還有蟲蛀的痕跡,可我把它視為古董。只因在箱里面裝有我母親的“寶貝”,就是她在世時的三十多個工作筆記本,筆記本已有股發(fā)霉的氣味,紙張略帶潮濕,翻起來還有些夾頁,然而,所記字句清晰可見。
母親自在村上工作以來,就有做筆記的習慣,幾乎是從未間斷。母親做筆記多是在夜晚,即在忙完一天要做的工作以及家務農(nóng)活后,憑借微弱的煤油燈光或若暗若明的電燈光,一筆一畫地完成的。她是一個很用心、很認真的人,每個筆記本扉頁上都寫著“人民勤務員”字樣,內(nèi)頁記事均以時間為序,言簡意賅,字跡工整,很少有涂改的地方,邊角沒有一處折疊,并在頁腳中間標有自然數(shù)碼。為了節(jié)省紙張,她還用筆記本背面記事,既有工作部署,又有落實情況,還有心得體會,不知不覺地,就是30個春秋。
母親的筆記本,如同一部村史?,F(xiàn)摘抄1983年5月5日記錄的一段話:
在今天召開的修建村道動員會上,不少群眾反映,有少數(shù)村民小組的干部在分配下戶田土時,不但自己的田土丈量放得松,還優(yōu)親厚友。同時,害怕自家的田土納入村道建設(shè)范圍,不切實際地繞道規(guī)劃,被征用田土的群眾意見很大,要求村“兩委”調(diào)查處理。在得知情況后,我和班子成員一道逐家逐戶進行了走訪,并及時召開了村民座談會,隨后,提出了整改方案,對個別占小便宜的干部進行了批評教育。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認識到,干部要在群眾中有威信,關(guān)鍵是從自身做起,堅持黨性原則,不存點滴私心,不謀絲毫私利,辦事公道正派,用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母親生病住院期間,仍堅持每天做筆記,不過不是在夜晚,她總是避開打吊針或疼痛難忍時段,記載的多是家庭開支、人情往來、診療情況等內(nèi)容。有好幾次,我守護在她的病床前,看著母親戴著老花鏡,不顧雙手不停地顫動,一個字一個字艱難地寫下,心里很是難受,委婉地勸她多休息、多靜養(yǎng),而她還是那句老話:“閑著也沒啥事,有點事做病就好多了,話說回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即便在辭世的前一天,母親仍然在病床上顫顫巍巍寫日記。處理完母親的后事,我在清點遺物時,發(fā)現(xiàn)箱子里裝有一大沓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載了很多東西。直覺告訴我,這些本子不能丟失,更不能毀掉,要作為一個“傳家寶”代代珍藏。我花了整整一個通宵,逐頁地將全部內(nèi)容細讀了一遍,被母親干工作的執(zhí)著精神所感動。
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鄉(xiāng)鎮(zhèn)工作。臨離開家時,母親送給我一個硬面筆記本,那是父親因工作出色獲得的獎勵。我把它攜帶到了單位,那天晚上,我鄭重地記下了當日所做的工作。記錄了一段時間,也許是忙里忙外深感疲憊的緣故,產(chǎn)生了放棄做筆記的念頭。這時,母親叮囑的話語“工作再忙也要擠出時間做筆記”縈繞在耳旁,我立即拋棄了懶惰的思想,認真記好每日每事。母親去世后,我也記了二十多本筆記。
已有多日沒回老家了。我打算趁晴好天氣,回一趟老家,把母親的筆記本拿出來曬曬,再仔細翻讀一遍。
責任編輯:劉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