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晴
在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蘇軾是一位罕見的全才,他的人格、文品、官品,數(shù)千年來被后人稱道。而在蘇軾的背后,曾有一位偉大的女性給予他教誨,她就是蘇軾的母親程氏。
程氏出生于四川眉山一個官宦之家,其家是當?shù)貦?quán)勢顯赫的豪門望族。雖貴為千金小姐,但程氏自幼不喜奢華,不戴珠寶首飾,不穿綾羅綢緞,整日與詩書文章、筆墨琴棋為友,連父親都說她“辜負了自己的富貴命”。
18歲時,程氏嫁給了家境清貧的書生蘇洵。進門后,程氏前后生了六個孩子,三男三女,但長子和三個女兒均不幸夭殤,只剩下蘇軾與蘇轍。程氏萬般疼愛這兩個兒子,但愈是愛,愈是不嬌慣。程氏認為,驕奢助蠢,清寒成大才,為此,她與丈夫一起,以嚴格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孩子。
人性應(yīng)以善為本。要善,須得有一份慈愛之心,孩子的愛心,從啟蒙時就要培養(yǎng)。蘇家有一片小園林,園內(nèi)種滿花卉草木,小園林景致優(yōu)雅,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場所。程氏給孩子訂下嚴格的規(guī)矩,不許傷害花草與蟲鳥,違者數(shù)日不許入園游玩。
一天,5歲的蘇軾帶著弟弟來到花園,看見矮樹叢上有一對美麗的黃鸝在歌唱,兩個孩子被黃鸝鳥婉轉(zhuǎn)的歌聲迷住了,于是他們想把黃鸝逮住。
蘇軾找來一根竹竿,蘇轍也拿了塊石子抓在手中,倆人屏住呼吸,躡手躡腳地向鳥兒靠攏。蘇軾舉起竹竿,說了聲“打”,揮起竿子就向樹叢掃去。這個舉動恰巧被母親發(fā)現(xiàn)了,母親毫不客氣地鎖上園子,數(shù)日不許兄弟倆進去玩耍。
孩子要成才,光有愛心還不夠,高尚的氣節(jié)與遠大的志向,才是成大事者應(yīng)該具備的素養(yǎng)。程氏深深懂得這一點,并把它貫注于對孩子的養(yǎng)育之中。
從蘇氏兄弟兩三歲起,程氏便開始設(shè)立功課,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孩子尚小,已有的啟蒙讀物尚深奧,她就從歷代詩書典藉中找出許多著名仁人志士的史傳故事作為教材,給兩個兒子授課講學(xué)。她說:“讀書識字,不是為求官,不是為謀食,也不是專為求取名利,而是為了知事明理,學(xué)會做人。你們長大后,要正直、剛毅,能做到這一點,我死而無憾了?!?/p>
一次,程氏給孩子們講《后漢書·范滂傳》。范滂自幼剛直,在汝南為官期間,除強抑霸,為民伸冤,深得百姓愛戴。為反對奸佞專權(quán),他上書彈劾奸黨卻反遭誣陷,被處死刑。臨刑前,他勸母親不要悲傷,范母說:“人以氣節(jié)為本,氣節(jié)在,壽命長短又何足惜?性命與氣節(jié)不可兼得,二者取一,理應(yīng)舍命取義。你今天為義而死,母親為你高興!”蘇軾和蘇轍兄弟倆靜靜地聽母親將《范滂傳》講完,這時,思維敏捷的蘇軾突然問:“娘,要是我也像范滂一樣,做一番大事,卻被奸臣所害,你能允許嗎?”程氏嚴肅地說:“如果你能做范滂,我就一定能做范滂的母親!”
蘇軾望著母親,認真地說:“娘,我長大以后,也做范滂這樣的人。”
10歲起,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來到城西壽昌學(xué)院就讀。學(xué)校離家較遠,孩子們自帶飯食。吃飯時,這個拿出餅,那個端出饃,唯有蘇軾兄弟,只有一碗一碟,碗里盛的是白米飯,碟里裝的是幾塊白蘿卜與一撮鹽。兄弟兩人,蘿卜蘸鹽,吃得有滋有味。
吃的是“三白”,可學(xué)習(xí)起來,兄弟二人卻是文品、書品、人品倶佳的“三佳”。蘇軾10歲,便寫出“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無失聲于破釡;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的警句,讓世人驚嘆。壽昌學(xué)院的劉先生作詩句為“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fēng)斜”,蘇軾讀后,提議改為“雪片落兼葭”。先生長吟一陣,覺得“落兼葭”比“逐風(fēng)斜”的意境深遠得多,不禁對蘇軾的才學(xué)大加贊賞。
人們都知道蘇軾文采好,卻不知其還是“植松大王”??既」γ?,無論做多大的官,蘇軾每到一處,都挖土開渠、植樹造林。蘇軾一生幾遭貶抑,四處流落,但所到之處,荒山變綠野,廢土成良田,遠近幾十里,都知道這里有一位“種松大王”,他創(chuàng)造的“東坡居士種松法”,多年來一直被人們傳學(xué)。他任杭州太守,西子湖成了濃蔭遮蓋、湖水碧綠的勝地;他謫居黃州,自己種稻,栽桑養(yǎng)魚,維系全家人的生活。這品質(zhì),也跟母親程氏的教誨有關(guān)。
從6歲起,每日溫習(xí)完功課,程氏就要蘇軾兄弟扛上鎬頭,帶上樹苗,去祖塋種松樹。從第一次植樹到為官離家,植松一直是蘇軾兄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年后,蘇軾曾有“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棵”的詩句。
“萬棵松”與“三白宴”當然也是程氏的育子之道。
出身豪門,卻自甘清寒,程氏的辛勞沒有白費,她的孩子以巨大的文學(xué)成就和彪炳世界文化史冊的英名,給了她最大的回報與安慰。
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第27課《記承天寺夜游》課內(nèi)知識拓展
編輯/呂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