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生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也更加認識到了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對其教學效率提高也更重視,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小學在進行科學教學的時候存在的弊端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課堂教學的效率也非常的低下,所以,老師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更好地進行小學科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 學習興趣科學實驗
小學科學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以往的教學方法在進行科學教學的時候,并沒有真正的將學生放在首要的位置,甚至很多老師并沒有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沒有保證,為了提高科學課堂本身的有效性,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更好地參與到科學學習中來,老師便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效率。
一、采取各類教學競賽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雖然目前絕絕大多數(shù)小學課堂都開設的科學教學科目,并且小學科學教育的地位也有顯著提高,但是相對語文、數(shù)學等主科來說,仍屬于邊緣學科,而且學校以及社會并未了解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這也在某一程度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前備課以及課堂教學中缺乏相關教學熱情,絕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仍舊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熱情,而科學研究卻表明當人在處于競爭環(huán)境中,人們通常會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動力也會更加的強烈。所以,本地的小學教學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定期舉報校園科學教學競賽或是區(qū)域間的科學競賽活動,讓更多的教師能夠直接參與進來,通過這樣的競爭能夠在某方面激勵教師在課前充分備課,在課堂上認真授課,在課后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并且批閱,最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最終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提高。為了更好地完成科學競賽活動,教師也需要闡明相關的教學方針和策略并且通過實踐教學,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并且有所學習,這樣幫助更多的教師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全面發(fā)展與提高。
二、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想要真正的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樣能夠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出來,比如說在講到大氣成分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當堂做實驗,來進行氧氣的提取,并進行實驗,當學生看到扔到瓶子中的火柴燃燒速度突然加快的時候,往往會眼前一亮,興趣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在給學生進行概念知識的解答,不但能夠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還能夠真正地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三、將分組教學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去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不是僅僅走一個形式和過場,還有些老師在鼓勵學生進行探究的時候,只要是個問題,便讓學生進行探究,這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有些時候,老師發(fā)現(xiàn)時間比較的多,便讓學生進行探索,若是時間不夠便走過場。還有些時候,老師宣布讓學生進行探索,教室便會沸騰,但是學生卻往往一味的說自己的看法,沒有真正的做到傾聽,這對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進行是非常不利的。老師必須注意到下面幾點:首先,老師應該重視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欲望的激發(fā),只有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要進行問題的探究,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問題的解決;其次,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只有問題空間比較大,那么進行探究合作的空間便會比較的大;再次,做好探究合作組織,保證分組的合理性,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而是應該參與進來,組織好學生的探究,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探究情況。
四、將科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
小學生本身的抽象思維比較的差,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想要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便應該將科學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學和我們的生活有直接的關系,認識到學好科學的重要性,學習興趣也會進一步的提高。
五、讓學生在科學實驗中體驗快樂
小學階段的學生出于一種好奇心極強和探索心極強的階段,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體現(xiàn)到科學的課堂中去。而實驗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迎合了小學生們的好奇心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在實驗中的參與度。例如,在浙教版小學科學“校園的樹木”這個課題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搜尋校園內(nèi)不同樹木的情況。比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讓他們負責收集不同樹木種類的樹葉、樹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樹葉和樹皮進行分類和整理,確定好哪些是屬于大樹的,哪些屬于小樹或者小草類的。最后教師教學生用放大鏡等工具來對這些樹葉和樹皮進行觀察,并且記錄好這些樹葉和樹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樹葉的葉子長度、葉子的莖向、葉子的厚度,還比如樹皮的厚度、樹皮的粗糙程度、樹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內(nèi)容。更可能的是,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會學生如何制作植物標本,作為自己的珍藏品。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正好迎合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促發(fā)著學生們的興趣,因此教師能夠順利帶動學生進行科學課堂的學習,學生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進一步地愛上這門學科。
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身邊常常見到的動物作為實驗的對象,如“尋訪小動物”這個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動物,比如“金魚”“螞蟻”“蚯蚓”“蝸?!钡榷际强梢匀菀滓姷降膭游铩=處焸兛梢宰寣W生去觀察金魚游泳時嘴巴的運動狀態(tài),螞蟻是如何進行食物搬運的,蚯蚓是如何鉆進土堆里的,蝸牛爬行的痕跡是怎樣的……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平時會感到好奇的問題,所以這也更加激勵著他們?nèi)ビ^察和探討。學生們自己拿著放大鏡和其他工具進行探索體現(xiàn)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狀態(tài),學生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也能夠體會到實驗觀察帶來的快樂,增加了對科學的喜愛之情。
總體來說,科學這門學科是一門與大自然緊密結合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習科學的過程也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與學生一起探索自然,學習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楊承莉.科學課堂教學低效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9):197-201.
[2]趙敏.淺談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4,(18):211.
[3]張亮亮.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四點嘗試[J].中國民族教育,2014,(Z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