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海
多年的讀書、反思、實踐,讓我最信服的一句教育箴言是“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總是從一點一滴小事開始,力求先與學生交朋友。
開學第一節(jié)課,我一改往年一開始就拿“會考目標”說事的做法,明確對同學們說“不必擔心會考成績”“喜歡怎么上就怎么上”,以使大家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從而喜歡我這個人,喜歡生物學這門課。還記得,當我向同學們提出我的課堂就是“在好玩中好學”這句話時,課堂上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話是這么說,做起來確實是相當不易的一件事,特別是對于這幫“不食人間煙火”的毛孩子們。
那天在八(1)班上課,剛講完《哺乳動物》一課輪到學生做練習時,一個“小調(diào)皮佬”問我:“老師,馬是怎么叫的???”根據(jù)這小家伙平時的“不規(guī)矩”表現(xiàn),他的話一出口,我立即領會出其居心叵測的“歹意”來。還沒等我回答他,靠前面又一個“小調(diào)皮佬”居然問我:“老師,那——,豬是怎么叫的呢?”很明顯,這幾個家伙是想調(diào)戲本人一番,意在讓我不經(jīng)意地上當,然后引起大家一陣好笑。還沒有等我回答,一個女生圓場了:“老師,您別理他,他就是不懷好意!”“豬的叫聲,我也學不到,養(yǎng)豬的人應當知道吧!”因為班上大多數(shù)孩子來自農(nóng)村家庭,我居然無意間把問題拋向了孩子們?!班拧蹦莾蓚€不懷好意的調(diào)皮鬼對我的回答明顯感覺有些失望,埋著頭繼續(xù)去做練習去了。
回到辦公室,我把這個事講給同事們聽。一同事說:“你呀,平時對他們太好了,他們沒把你當回事!”“這些毛孩子們,你不能給他們笑臉,他們只認得‘鼓眼睛將軍!”同事們的一番話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這些孩子真的有些不像話,你對他們好了,他們不僅不領情,有的甚至在學習上打起折扣來——不是上課不認真聽講,就是不按時交作業(yè),有時候還討價還價。有時候,我真的懷疑自己所謂“在好玩中好學”的結(jié)果來。
那天下午第一節(jié),我去八(2)班上生物課。這天我比平時去得早一點,目的是查看一下前幾天布置的“借下冊課本”一事是否落實,以便趕一趕教學進度,迎接本年度生物會考。
趁著還沒有打上課鈴,我有意識地先在教室里轉(zhuǎn)了一圈。經(jīng)初步偵查發(fā)現(xiàn),幾個學生課桌上真的就沒有本節(jié)課要用的八年級下冊課本。 沒有書怎么上課?那不是聽故事、坐飛機嗎?為提醒學生趁著上課鈴聲沒響,迅速到別的班上去借書,我便開始了一貫的“年初說的話,年終不變卦”行動——檢查,檢查我布置的任務以促進落實。
“大家都有八年級下冊的課本嗎?”我故意提醒他們?!坝小闭n桌上有書的學生大聲應答著,有的人還舉起課本向我示意。“看來,大多數(shù)同學是聽話的!那么,沒有下冊課本的請站起來!”有人知道我又在“動真格”,沒有課本的五六個人低著頭,不好意思地站了起來。
看到又是那幾個“老油條”,我心中十分生氣,板著臉對他們吼道:“沒有書的,出去!”說的聲音比平時大很多,聽得出那是有意識地放大了八度。 這時候,本來正在小聲交流的課間狀態(tài),突然間變得異常安靜。沒課本的幾個人一個個臉上“晴天見多云”,緊鎖的眉頭好像繃緊了一根弦,不聲不響地凝固著,似乎已做好了“暴風雨”來臨的準備。
“老師,今天怎么這么惡???”坐在講臺附近的生物科代表小菲,這時候面帶驚異的目光,小聲試探地提醒我。
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tài)。怎么辦?短暫停留幾秒后,我立即轉(zhuǎn)怒為笑:“對不起,我不該聲音這么大!我說的是,要他們快點‘出去——借——書!”我特別把“出去”兩個字說得很重。同學們見我板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一時間也哄堂大笑起來。 那幾個沒課本的機靈鬼,這會兒兔子似地飛跑出去,不一會兒就從別的班上把課本借了回來。
上完課回來,獨自靜坐在辦公室里,反思今天課前發(fā)生的事,心情一時間難以平靜下來。我竊喜,急中生智幽了一默,沒有產(chǎn)生師生的不快;我慶幸,科代表及時糾正了我的錯,沒有讓我平時的“帶著笑臉進課堂”的形象受損;我欣慰,自己平時的善待學生得到了孩子們“張老師對我們可好了”這般的認可!
當然,我也更有愧疚之情。愧疚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好歹,太不懂事!”“我苦口婆心地說教,他們就是油鹽不進!”“我一心為他們好,卻被當成驢肝肺!”這些話,居然讓我產(chǎn)生過動搖。
那一刻,我給學生認了錯,讓我頓時如釋重負。想想班上的孩子們,想想今天發(fā)生的事,我更加有底氣地對同行說:老師,其實你如果真的對孩子們好、真心對孩子們付出了愛,孩子們都能感覺到,他們都是懂得的。雖然,有時候他們沒能像大人們那樣——拿捏好“與老師做朋友”和“尊敬老師”的那個度,畢竟,他們還是一個孩子啊,我們怎么能用成人的思維來要求孩子們呢?
其實,你給予了學生一份愛,你將來換得的是幾十份情。有同行愛觀察一些小的細節(jié)。每逢放寒暑假,一些往屆畢業(yè)生就會回校來找他們喜歡的老師。有的來和昔日的老師敘敘舊,向老師匯報一些現(xiàn)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有的帶著水果點心來感謝老師;甚至還有細心的學生給老師買來“金嗓子喉寶”……這些看似小小的舉動,在物質(zhì)上雖值不了幾何,但它卻表達了學生濃濃的認可之心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們也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向被認為班主任工作干得出色的某些老師,卻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那些老師沒有真心地對孩子們付出一份愛。他們“忽悠”了孩子們一時,卻不能贏得孩子們的一心。
盧梭給了我的一些同行們更好的忠告:“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qū)W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奔毾肫饋恚承┩兄猿霈F(xiàn)上述這種冷落局面,其實一點也不驚奇!試看他們平時的所作所為:有的一味地追名逐利,變著法子侵占學生利益;有的總是埋怨學生成天惹是生非,給他添了麻煩;有的當著“甩手掌柜”從不知學生冷暖疾苦;有的急功近利,只顧自己的教學績效,根本不去考慮學生終身發(fā)展所需……總而言之,他們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以人為本,以心換心。
愛因斯坦也說過:“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崩斡涍@句忠告,在老師眼里,學生可能不再是“學生”,或許成了我們的“孩子”;牢記這句忠告,我們自己也可能不單是“老師”,或許就是“孩子”們終身愛戴的“父母”。
“老師,今天怎么這么惡?”科代表的這句話已成為一面鏡子,時時刻刻照著我不斷地反思前行。
(作者單位:湖北枝江市安福寺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