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星
普通人不好當。
人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說到底,是許多人不愿意做個普通人。不但自己不愿意,也習慣于以這樣的標準去評價別人。所以,常見的比喻是把人生比作一場競賽,常有著“起跑線”上的焦慮。跑得快、掌聲歡呼聲多的,是成功。否則,就是失敗了。
以成敗論英雄,對有些普通人來說,是種巨大的心理壓力。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小說里更多些,比如《平凡的世界》。最近因為多種原因被熱議之外,這部小說已經(jīng)默默銷售了二十多年,反復成為各種圖書館借閱榜的前幾位。許多人愛看它,是因為看到了奮斗,看到了勵志。但說到勵志,其實存在悖論。故事里主角孫少平的人生并不成功;小說偏于悲劇的結局,也不符合人們關于“勵志”的期待。但人們還是愛他,就像愛所有故事里悲劇的英雄,愛不肯過江東的項羽。
其實,或許也不該用“英雄”這個詞。正如《平凡的世界》這個書名,那穿越了光陰、始終打動人的色彩,并不在于“英雄”,而恰恰是普通人對于勞動與尊嚴的珍重。
勞動與尊嚴——這樣的要求,既普通,也不普通;這樣的普通人,應當當好,卻并不好當。
說它普通又不普通,是因為這本該是一種基本的精神,聚精會神地投入,有所為有所不為地獲得。所以,于私,有認真創(chuàng)造體面生活的期待,也有對不勞而獲、游手好閑的鄙夷;而于公,有職業(yè)道德的說法,也有公私分明的準則??稍诂F(xiàn)實里,又不乏背道而馳者。
做好一個普通人,其實不容易。他要有自知之明,清楚意識到能力有所限,贏者并不能也不該通吃;他要有自我約束,心中有道德律令,腳下有不可踩的底線,有所不為的念頭清晰通透;他還要有對自我價值的恰當肯定,明白平平淡淡和庸庸碌碌并不是一回事,成就和成功也并不一定重合。
做好這樣的普通人,其實也不普通了。但它確確實實,是我們千百年來對社會中人、對人生最普遍的期待。無論“英雄”還是“凡人”,都只有在這個“普通人”的精神里,才有真正照亮歷史的可能。
(張庭薦自《人民日報》)
責編:水寒
今日文摘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