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作萍
【摘要】家訪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nèi)容之一。在新課程標準下,家訪工作要改變思維定勢,與時俱進。家訪注重方法、藝術(shù)。教師掌握情況,適時家訪。目的明確,針對性強;語言得體,有激勵性;注重實效。家訪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家訪 針對性 激勵性 藝術(shù)性
家訪的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nèi)容與方法。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更不是把“皮球”踢給家長。通過家訪充分了解情況,最后在教育過程中解決問題。那么,按新課程標準要求,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家訪工作呢?
一、有愛心,勤家訪
作為老師必須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成為學生心靈不設(shè)防的朋友。蘇霍姆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不了解學生-不了解孩子的智力的發(fā)展,不了解他的思維、興趣、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睂τ诂F(xiàn)在的孩子來說,還需了解現(xiàn)在孩子家庭的背景,生活經(jīng)歷,情感歷程,心里健康狀況,交友情況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礎(chǔ)上,有針對性的,有方法,有策略地實施愛的行為,在愛中走近和走進學生的心靈,也贏得學生的心靈。當學生愿意把他的痛苦和歡樂,把他的憂傷和愉悅,把他的情感和心事,把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都告訴你的時候,你的愛得付出才可能結(jié)出豐碩的成果。
二、掌握適當時間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一種互動,主要表現(xiàn)為雙方的言語交談以及言語交談過程中的情感交流。而對后進生的家訪就更加要求交談雙方開誠布公,坦誠相見,任何情緒化的交談都無助于客觀分析。另一方面,家訪是為了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有效地轉(zhuǎn)化后進生,使優(yōu)秀生更加優(yōu)秀。而取得家長支持與配合的前提是家長對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強家長對轉(zhuǎn)化孩子的信心。以上兩方面都說明家訪必須選擇最佳時機。如 12(3)班小菲同學上課不專心,學習成績差,還喜歡上網(wǎng)。我去家訪時,他開始比較緊張,怕我向家長“告狀”,不料老師卻向家長講了他在學校里如何為班級服務(wù),主動打掃清潔區(qū)、抬水,后又講到他在學習上還是有進取心的,只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在后來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他嘗試著改變懶散的習慣,努力使自己進步。從他的行動可以看出,他不愿辜負老師的期望。同班的小彌同學,熱愛集體,學習自覺,樂于為大家服務(wù)。家訪時告知家長。她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校表現(xiàn)好,就主動表態(tài):大力支持學校的各項工作!
三、多用激勵性語言
班主任家訪應(yīng)該講究語言的藝術(shù),既不諷刺,又不挖苦,不能只提短處,不講長處,更不能一見家長面就講學生的缺點,也不要把話說絕,以免挫傷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班主任家訪要把嚴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愿望圓滿地結(jié)合起來,從對學生關(guān)心、愛護、負責、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使學生與家長都感到老師的批評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格要求,也有富于人情味的熱情關(guān)懷。
家訪是溝通家庭,學校聯(lián)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共同教育學生成才的情感沃土。只有適時、有序、勤于搞好家訪工作,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行為,才能很好地做到“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我們都明白:后進生之所以后進,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以及社會對兒童施加影響的過程中的不良或不當因素也不可忽視。因此,轉(zhuǎn)化后進生工作就必須有賴于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面的配合。從班級管理工作的角度講,家訪是聯(lián)系家庭,依靠家長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是我們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對后進生進行家訪呢?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想從以下二個方面來說。
一是了解后進生的家庭。對后進生家訪的目的在于進一步了解后進生,并全面分析后進生之所以后進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共同尋求轉(zhuǎn)化后進生的適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采取相應(yīng)的轉(zhuǎn)化措施。有鑒于此,要家訪就必須先了解“家”。了解后進生家里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結(jié)構(gòu)、家庭關(guān)系,家長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居住環(huán)境等。
二是了解后進生本人對“家”的看法,包括父母關(guān)系、鄰里關(guān)系、家庭經(jīng)濟狀況、家庭生活條件等,尤其是后進生對父母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前段時間,我組織孩子們以“爸爸媽媽,我想說”為題寫了作文,文中我讀出了孩子對家長的感謝,了解的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對父母關(guān)心自己方式的想法,除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也少不了一些建議和意見。這樣,我家訪時就有了針對性,能夠做到因“家”施“訪”。
因此,需要老師改變工作中的思維定勢,不僅看到后進生的“不足點”,更要看到后進生的“先進點”,善于捕捉“閃光點”,抓住教育契機進行家訪。這樣,既可以增強教師和家長對轉(zhuǎn)化后進生的信念,也能對后進生起激勵作用。當然,并不排斥在后進生發(fā)生某種不良行為甚至違法行為時進行家訪。我們班的高永作可以說是班上的“刺兒”,他總?cè)峭瑢W。盡管和他談心多次,當著大家的面也道歉,做過保證了,但關(guān)于他的“告狀”還是接連不斷。我與家長交流了。也許是家長的教育有了一些成效,這段時間,較少同學來辦公室說他了。我乘機安排他為班上的“愛心行動”做記錄,同學們都夸他工作負責。只有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孩子的品行才能真正地改變。
四、把握家訪進程,取得家訪實效
家訪是以教師為主導的一種活動,整個家訪進程主要由老師把握。把握家訪進程總的要求是:教師有意識地導出話題并引導家長始終圍繞家訪主題交談,交談還要注意藝術(shù)性,除一般的談話技巧外,應(yīng)注意“二忌”: 1、忌“獨白”。家訪以教師為主導并非教師一人唱“獨角戲”,交談是雙向的,不僅是與家長交談,更多的時候應(yīng)讓孩子也參與其中?!蔼毎住敝荒茏枞p方情感交流的渠道。每次家訪,我總是讓家長、學生一起參加交流,家長也不至于太尷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問題所在,并明白其中的嚴重性,而后采取改進措施。2、忌“揭短”。后進生有很多“后進點”,加上情感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果在介紹后進生的情況時過多關(guān)注其“后進點”,而忽視“先進點”甚至“閃光點”,將使家長和后進生感到“不可救藥”,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應(yīng)采取客觀的態(tài)度和婉轉(zhuǎn)的方式。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交談時學生最好在場。如果需要單獨與父母交流,可以預(yù)先告訴父母,預(yù)設(shè)學生不在的環(huán)境,不能強行讓學生回到自己房中去回避,那是對學生的不尊重。
總之,家訪技巧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在平時的家訪中注意掌握這些技巧,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較好的預(yù)期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