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
最近我教的班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全班學生都拿到了國家獎學金,可以去歐洲留學一個學期。但是因為跟我們合作的那所外國大學沒辦法一下子接收那么多人,所以學生們就被分成了兩組,一半人這個學期去國外留學,另一半人下學期去。也就是說,這一年里我們只剩下了半個班的學生。很多人說:你們一定輕松了不少吧?然而我卻想說,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學生們是七月底到歐洲的,從飛機落地的那一刻起,各種花樣吐槽就開始了。有個女生發(fā)微信問我:“老師,這水龍頭里的水真能喝嗎?”我說沒問題,他們的自來水都是直飲水。她說:“可旁邊就是廁所??!想著都反胃?!彼^不了這個心理關,最后還是去超市買了大一瓶礦泉水。第二天她跟我說:“老師,我想回家?!蔽覇枮槭裁矗卮穑骸耙恢毕掠?,街上人特別少,感覺好凄涼……”我說,等正式開學了,見到新同學就好了。第三天她說:“老師我們的信用卡坐公交車刷不出來。”第四天,他們實在餓壞了,去一家餐館打牙祭,結賬的時候跟我說:“看到賬單,好想靜靜……”
剛到歐洲的那段時間,學生們幾乎是“每日一問”,我的內(nèi)心同樣是崩潰的,因為完全不知道該怎么給他們打氣。但是慢慢地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似乎也并不期待得到我實質(zhì)性的回答,因為在提問的同時,他們其實早已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只是純吐槽而已。到后來,我甚至有點感謝起那些經(jīng)常“騷擾”我的學生了,正是因為他們不斷地把自己的“內(nèi)心戲”傾訴給我,才讓我對他們的留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網(wǎng)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所以很快,一些“槽點”也意想不到地轉化成了對我們的壓力。那邊開學之后,就有人在朋友圈里說,那些同學的外語真好,當?shù)厝俗圆挥谜f,可就連那些剛剛移民歐洲的,才學了一年多語言的人,水平都比我們學了兩年的還要高。我心里略噔一下,心想是不是我們國內(nèi)的教學有問題?緊接著就看到學生說:“老師,以后我們的聽力課能不能增加一下難度?因為到了這里完全聽不懂同學們在說什么?!薄冒桑斈昴銈兛刹皇沁@么說的,不是老抱怨聽力課太難嗎?結果一出國,就發(fā)現(xiàn)不夠用了。
一個班,一半在國外,一半在國內(nèi),對于老師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比較。國外的教學方式比較輕松活躍,很多時候都是小組討論、小組論文、小組演講;而在國內(nèi),不得不承認,至少我自己的教學方式,有很大一部分還是所謂“填鴨式”的。雖然我并不覺得這兩種方式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但是學生一做比較,還是會引起一些心理上的波動。比如某天早上我一起床,發(fā)現(xiàn)滿屏都是歐洲那半個班的學生在討論難民的話題,那是他們剛剛完成的一個作業(yè),就連以前聲稱對政治完全無感的一個女生,也搜索了一堆資料,比較了很多媒體評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表示很有興趣繼續(xù)關注這個問題。我頓時覺得,也許我也應該借鑒一些外方老師的經(jīng)驗,讓課堂氣氛更活躍一些。其實不僅是我這么想,我發(fā)現(xiàn)這段時間,我的幾位同事也有所觸動,比如前兩天,介紹文學概況的時候,我的一個同事就讓學生梳理了一遍北歐神話的脈絡,讓他們自己做了一場報告;而我呢,在報刊選讀課上,也開始讓學生“民主投票”,自己來選擇想要討論的文章。
一切似乎都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去國外的那半個班學生,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慢慢進入狀態(tài),再到后來發(fā)現(xiàn),國外的教學也有一些讓人抓狂的問題。比如,我看到很多學生都在抱怨,語法課太簡單了,簡直不忍直視,他們在中國學到的語法知識(我教的),直接可以秒殺那些外國同學(那可是他們的母語?。S袀€學生跟我說,他實在無法理解,頭一節(jié)課還在討論高深的難民問題,下一節(jié)課卻學起了小學生語法!聽到這里,我還是有些得意的,看來從掌握一門外語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教學還是很成功的。
但是有一點我卻沒法跟外國同行比:據(jù)說那位語法老師,課講到一半突然拿起一把吉他,自彈自唱起了一首自己創(chuàng)作的《語法歌》??粗鴮W生們發(fā)來的視頻,我仰天長嘆,這個要求對我來說實在太高了。
交流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到了明年一月,目前在國內(nèi)的這半個班學生就將出國,而在國外的那半個班就將回來。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剛從國外回來的那些學生,又該如何重新適應我們這邊的上課節(jié)奏呢?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