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承勇
【摘要】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引入新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和必要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手段,它是課堂教學的必需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它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恰當的導入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喚起求知欲,還能起到承前啟后,建立新舊知識聯系的作用。一堂課導入的成敗將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效果。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立刻轉移到課堂上,并使之處于非常感興趣的狀態(tài),是上好這堂課的首要問題。本文根據本人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的一點經驗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簡單論述數學課程導入的必要性以及數學課程導入的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數學 新課導入 技巧與方法
一、引言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在傳統(tǒng)教育背景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還是認為:一堂好的數學教學課在于老師把知識講清楚沒有,課本的知識都講完沒有,而往往忽視了學生對這堂數學課有沒有興趣。如果學生對這節(jié)數學課一點興趣都沒有,即使學到了一些知識,等過一段時間后,可能就忘記了。
這個教學片段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把生活引進了課堂,讓課堂再現了生活。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fā)。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端則是成功的一半。課程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二、新課導入技巧與方法
新課導入技能就是數學教學技能之一。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起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也不例外。特別是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尤為重視新課的導入方法。
(一)新課導入原則
新課導入技巧,是指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動機、興趣,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的特征。一般來說,導入技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導入的目的性與針對性要強。要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適當的導入方法。在導入一節(jié)新課之前,所舉例子要盡量和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導入要具有邏輯性、連貫性。數學知識之間有較強的遞進性和系統(tǒng)性,因此,新課的導入要從新舊知識、前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知識遷移、邏輯發(fā)展,自然地、連貫地、合乎邏輯地從已有的知識導出新的知識。(3)導入要有趣味。數學由于本身嚴謹的推理思維性質,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枯燥乏味的課堂環(huán)境,許多學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導入要做到引人注目,饒有風趣,造成懸念,啟發(fā)思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真切體會到數學是豐富的、生動的、也是有趣的,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不會把學習數學當作一種負擔,反而會當作一種求知上的享受。新穎的引言,巧妙的導語,生動的開頭,是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的重要手段。(4)藝術性原則。講究藝術性,切忌平淡生硬。要想一開講就撥動學生的心弦,設計導語時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對不同課型的導入,教師要使用不同特點的語言:如果為創(chuàng)設情境而設計導入,教師的語言應該富有感染力;如果選用直觀演示的方法導入,教師的語言應該通俗易懂、清晰明了;如果采用比較的方法進行導入,教師的語言應該清楚明白、準確嚴密、邏輯性強;如果用巧設懸念的方法導入,教師的語言應該富有啟發(fā)性,發(fā)人深思。(5)互動性原則。增加互動性,切忌機械被動。具有互動性的導入,才有學生的一直參與,而不是等待問題的出現。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根據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如果在上課伊始,注意設計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就能牢牢抓住兒童的注意力。
(二)新課導入技巧與方法
根據新課導入技巧的基本要求,結合多年來自己在一線教學崗位的一點感悟,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的具體內容。我總結出幾種導入新課的方法。
1、以舊帶新引入新課
利用舊知識來導入新課,承上啟下,不僅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點融為一體,形成一個體系,明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能使學生加深對舊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對某些一知半解的舊知識點豁然開朗。
2、導致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導入
有些問題,在學生看來已是顯然的事實,但要追根溯源,卻說不清,道不明;有些問題,在學生看來,根本不可能,卻又是正確的。用這樣的問題導入,必將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極度的關注問題的進展,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如:初一年級在正負數教學時,我們用100元表示今天盈利100元,那如果今天虧了80元該怎樣表示呢。這樣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學的數不夠用了,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3、“開門見山”式的導入
開門見山式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教師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fā)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本方法適用于章節(jié)的開頭或探究公式的變式、性質的歸納與應用等。
例如:初一年級在學習科學記數法一節(jié)時,我們知道地球的半徑約是6356000米,這個數寫起來比較麻煩,我們可以用乘方的形式寫出來6.356×106米。然后教師指出:這種數的位數很多,讀好這種數和寫準這種數對今后學習與工作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4、聯系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數學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也包含許多數學知識,數學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符號的集結,數學教學也不只是刻板地對知識的傳授,而應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采用學生熟悉生活實例引入新課,學生會覺得親切具體,易于接受。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盡快喚起學生的認知行為,促成學生主動思考,為課堂的后繼實施作好心智準備。
例如:初中一年級教學直線的性質一節(jié)時,這樣導入:“木匠師傅在據木頭時,用兩顆釘子固定墨線的兩端,然后一彈就是一條直線,這是為什么呢?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點評:從生活情景入手,提出在熟視無睹、習以為常情況下的新問題,可激發(fā)學生興趣,比起直接讓學生被動接受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5、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
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這種引入新課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性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后果。
例:初中一年級講授乘方運算時用“拉面”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去拉面館觀察廚師操作。或要求學生用一根繩子對折再對折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繩子有幾根?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
三、總結
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內容及新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導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時幾種方法的融合會使教學更加自然、和諧,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改即使機遇又是挑戰(zhàn)。機遇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多課堂導入的空間和平臺,挑戰(zhàn)是我們一線的數學教師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和智慧去設計和構思更好更利于教學的導入,將學生從“要我學”被動學習情緒激發(fā)到“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上來,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