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萬春 王佳佳
一、方言新聞的出現(xiàn)
雖然我國自上世紀的50年代國家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以來,播音創(chuàng)作活動中極少有播音員主持人使用方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方言影視作品的熱播刺激了人們對方言地域文化的興趣,為方言主持類節(jié)目的出現(xiàn)奠定了群眾基礎。近些年來,受“親民”思路的影響,新聞的內容取材,也不再只取國際、國內或者地方的重大事件了。電視新聞開始關注群眾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存現(xiàn)狀,從而形成了“民生新聞”的概念。民生新聞通常有一定的地域針對性,所以較為受省市等地方媒體的青睞,大時段直播或“準直播”和本土化信息,是這類新聞的一大特點。
有了“說新聞”和民生新聞這兩個前提,再加上方言節(jié)目的“崛起”,方言新聞呼之欲出?!胺窖孕侣劰?jié)目”是當下一種以“民生新聞”為主要內容,以“說新聞”為主要表達風格,并以“方言”作為主要語言表述載體的新聞節(jié)目。
二、方言新聞的正面影響
1為地方電視新聞節(jié)目帶來高收視率
在方言新聞出現(xiàn)以前,地方媒體的新聞節(jié)目沒有明顯優(yōu)勢,無論是在硬件設施、人力資源還是受眾方面都無法與中央臺或者省級臺相抗衡,因此地方媒體想要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找到自己的特色吸引受眾就是他所必須要做的。雖然有說新聞和民生新聞這兩種新概念的引入,但并不能成為地方臺的優(yōu)勢而提高他們的收視率。方言新聞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2地方文化得以保護
方言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記錄著當?shù)氐臍v史文化信息。據(jù)美國《紐約郵報》報道,根據(jù)估計世界現(xiàn)有近六千種語言,預估在二十一世紀末有百分之九十的語言會死亡,就現(xiàn)有僅剩的語言中,每年有近百種語言(或方言)永久消失,成為不可回憶的記憶。方言節(jié)目雖然不能直接與觀眾交流,使迅速掌握方言,但方言節(jié)目存在和發(fā)展就像一個語言文化歷史博物館一樣,保留了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有助于繼承和發(fā)揚多樣化傳統(tǒng)文化,也給后人了解各地域文化提供了鮮活的一個窗口和平臺。
3、“文盲”也能懂新聞
在方言與普通話差距很大的地區(qū),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聽不懂普通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他們看電視,只能是看個熱鬧,電視劇、娛樂節(jié)目這些場面熱鬧,有情節(jié)的節(jié)目還能看出個一二來,而新聞卻常常是他們看一眼就要換臺的,也造成老人們的思想閉塞,生活娛樂方式通常也比較單一。方言新聞填補這個層面收視群體的空白,讓一批不看新聞的人看新聞,看不懂新聞的人,看懂新聞。
4、新聞更具親和力
方言新聞最初的定位就是針對本地的中老年“文盲”群體,其小眾化的傳播理念,卻使它意外收獲了除這些中老年人之外的年輕人們的青睞。因為設定的受眾具體了,節(jié)目的內容、形式以及主持人的設定也會隨之具體起來。正如上世紀正如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新聞主持人丹·拉瑟提出的“后院籬笆原則”所表述的那樣,相比時政大事受眾更愿意去了解貼近自身生活、感興趣、能成為茶余飯后談資的話題。因為人們總是會對自己熟悉、離自己很近的事情感興趣,而“方言”顯然也是能是當?shù)鼐用袼浅J煜ぃ⑶掖嬗刑厥馇楦械?。將這些要素整合起來的方言新聞欄目,對特定人群的“親和”的特點就更明顯了。
我們前面描述方言新聞概念的時候提到了“民生新聞”和“說新聞”,說新聞從表達風格上貼近了廣大受眾,以百姓日常交流的方式來播報,針對性強,更加生動;民生新聞從內容上對受眾進行了關注,基本舍棄了政策性很強的時政新聞,而選取百姓最為關心的家長里短、柴米油鹽等社會新聞,內容上貼近了百姓生活。而“方言”新聞整合了這兩格要素,雖然在定位的時候僅局限于當?shù)氐睦夏耆后w,但實際上將要貼近的受眾范圍縮小到“本地所有能聽懂方言的人”,而這些人通常是當?shù)氐脑∶?,對當?shù)匚幕休^深的情感和認同,相對普通話新聞,方言新聞更貼近他們的生活,使他們覺得親切。
此外方言新聞的親和力還體現(xiàn)在主持人選擇上,大部分都是當?shù)氐那囇輪T,對當?shù)胤窖杂幸欢ㄔ煸?,并且在新聞播報中融入評話藝術。這也使得方言新聞敘事性更強,是文字稿件經過方言主持之口聽起來更加生動、親切。
三、方言新聞的負面影響
任何一個事物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在方言新聞的美麗表象下,我們也應該看到它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影響普通話普及、新聞的嚴肅性缺失、不利于大眾傳播、不利于社會安定這些問題也確實存在,不容忽視。
1不利于國家的推廣普通政策的實行
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部門是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的典范,擔負著社會輿論導向的責任,如果語言文字使用不規(guī)范,就會對社會產生誤導。電子聲像媒體,因為覆蓋面廣,對社會的影響作用也非常廣,而播音員主持人廣播電視節(jié)目“門面”,是聽眾觀眾的語音。在推廣普通話活動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廣播電視媒體語言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這樣,方言新聞節(jié)目似乎就阻礙了推普工作。
2新聞可能會喪失嚴肅性
我們知道方言新聞相比“說新聞”和“民生新聞”更親民的原因是它融入了“評話藝術”,加入了表演的成分,是新聞更能吸引平民受眾。但同時也使得新聞語言該有的嚴肅、嚴謹?shù)奶攸c。與其說我們在看新聞,倒不如說是在看主持人在講一則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并且有的時候方言表述的故事也并非都是合適的。
與普通話相比,方言語言更具有幽默搞笑的效果,這是各地方祖先日常生產生活中智慧的結晶,但用于一些具有嚴肅和重要意義的新聞事件上,往往會顯得不合適。許多俗語,雖然是令新聞更生動、更受歡迎了,但卻難免會讓觀眾有在看娛樂節(jié)目的感受。
3不利于大眾傳播和社會安定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各個城市的人口流動性都很大,實事上收聽收看本地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并非都是當?shù)氐脑∶?。相對原住民來說,這些“外地人”更希望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相關信息,而方言新聞節(jié)目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完全放棄或者說是排斥了這批觀眾。方言新聞節(jié)目雖然貼近了一部分受眾的生活,卻完全排斥了其他的受眾,這不僅不利于信息的廣泛傳播,也容易影響民族團結,引起一些社會問題。方言新聞無形中會讓“本地人”有一種地區(qū)優(yōu)越感,也讓“外地人”覺得自己很難融入當?shù)厣鐣荒芄降南硎墚數(shù)氐纳鐣Y源。
總之,關于方言新聞節(jié)目,每個人去評判都會或多或少帶些主觀色彩,或抑或揚。而政府有關部門要意識到方言新聞節(jié)目對社會的重要性,關注社會各界的聲音。能夠較為客觀的整合這些觀點,制定出一套正確可行的方案,來滿足各方的需求,以促使方言新聞節(jié)目能夠得到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