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語文課堂導入應當明確課堂教學的任務,導語設計要有針對性和精煉性;鉆研教材,導入做到新舊知識自然過渡,收放自如;努力使課堂導入教學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注重交流,加強互動。
【關鍵詞】語文課堂;導入;設計
1、導語應有針對性和精煉性
對于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毫無疑問的是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都有一個或幾個教學任務,所有課堂教學活動也應該緊緊圍繞著教學任務展開,任何偏離教學任務的教學活動,都是勞而無功、無效、毫無意義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所設計的課堂導入一定要緊扣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不能脫離學生和教學實際,夸夸其談,離題萬里,導而不入。有人說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導入教學猶如神射手,百發(fā)百中,彈無虛發(fā)。一講課堂,就直奔主題,即“目標展示”導入。如:我上《談骨氣》一課時,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上“議論中記敘的作用”幾個字,明確告訴學生,這是本節(jié)課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能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楚,就真正達得“一得”,本課的教學任務就算完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課堂導入教學僅僅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教學序幕,所以這就要求導入應力求短小精悍,有人把好的導入比喻為“鳳頭”,要求精心設計、反復錘煉,力爭精煉準確,能在短短幾句或點題、或引述、或渲染、或說明,但一定不能喧賓奪主,占用過多時間。
2、導入應新舊知識自然過渡,收放自如
鉆研教材是全部備課工作的核心部分,其它課前準備都要圍繞這個核心而展開,鉆研教材對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鉆研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語文教師根據(jù)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進行堂課導入的設計時要重視新舊知識間的過渡,不能盲目的一味復習舊的知識,也不能直截了當?shù)膶W習新知識,好的導入如步行梯一樣,可以使學生順勢接受新的知識,溫故知新,教學效果也更明顯。如教師在講解《登高》這首詩時,如果不把杜甫作這首詩時的狀況及其一生的遭遇向同學們介紹清楚,學生就很難體會到杜甫詩中所傳達出來的悲、艱難苦恨以及潦倒的處境和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在講解屈原的《離騷》時,如果不把屈原的生平遭遇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向同學們講解清楚,學生學習課文時當然也就不知其所以然,更難體會到屈原忠君愛國憂民的思想;在講解李煜的《虞美人》,如果我們不把李煜亡國之君、淪為階下囚的背景告訴學生,學生也就很難知道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說向東流”的“愁”究竟愁的是什么。所以說,背景介紹很重要,一些作品的學習是適合我們在教學伊始就把相關背景等傳達給學生,只有掌握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才會如魚得水。教師也才能順利進行教學,掌控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游刃有余。
3、導入應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一個人求知過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教學中興趣和學習的關系。興趣能激發(fā)一個人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促進個性發(fā)展,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不竭的動力、源泉。如學習丁西林的《三塊錢國幣》分別找同學扮演吳太太、楊長雄等,讓同學們自己作為演員,演出劇本,導入全文。當然,分角色扮演事先得有一定準備,老師為了讓學生演得繪聲繪色,也得給與學生一定的課前指導,否則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出,可能會產生誤讀,導致人物形象的歪解和扭曲,甚至演得偏離了文意和主題,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把同學們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帶入歧途。同時,經過精心的準備和老師的指導,學生們精彩的演出會給課堂帶來活躍的氣氛,也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甚至通過演出,人物形象會讓學生終生難忘。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為課堂教學的的展開做一個鋪墊,把學生帶入到預設的教學氛圍當中。如在學習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聾啞人生活的環(huán)境,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找兩個同學分別站在最后一排的過道中間,然后讓這兩個同學閉上雙眼慢慢走到講臺前邊來,然后問學生走這段路程時有何感受?同學會說害怕、很黑、沒有安全感等等。有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游戲,老師引出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會更渴望去了解聾啞人的生活以及聾啞人的內心想法。
在導入部分當中,教師通過幽默的語言或對幽默笑話故事的講解,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在教師引導以及學生自身強烈學習動機的指引下,學生會很快跟著教師設計好的思路逐步過渡到文本內容的學習上。如;在文言文韓愈《師說》的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引進這樣的趣事,即一個關于胡適的故事。胡適經常去大學演講,有一次在某大學進行演講,講演中常引用孔子、孟子、孫中山等人的話,再引用時,為了省略,簡稱“孔說、孟說、孫說”等,最后發(fā)表自己意見時,簡稱為“胡說”,引得哄堂大笑。那么教師接著故事自然過渡,提出另外一說,即《師說》。在本文中,我們要學習的《師說》和“胡說”就不一樣了,同學們學習了本文后,可不能再信口開河,胡說了。
4、導入應注重交流,加強互動
班級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只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促進彼此間關系的良性發(fā)展。課堂導入時應該也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一種師生間平等交流的舞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目前課堂教學還多是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課堂教學完全成了老師的一場獨角戲,學生成了觀眾,置身事外,缺乏應有的互動,致使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因此,在新時代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改善這種教育局面,我們必須要加強合作和溝通,從上課伊始就為學生提供一種平等和諧的舞臺,讓學生真正做到在舞臺上一展自己的風采,成為課堂真正的參與者和主人。可見,課堂導入在促進課堂教學互動的任務也是任重而道遠的。
問題導入是加強課堂交流互動的重要方法。問題導入,即通過拋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情境當中的一種導入方法。教學設計的好壞依賴于問題設計的好壞,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必須精心地設計好每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問題都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問題設計并非是隨意而盲目的。在導入部分中,也可以采用發(fā)問的方法把學生引入自己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甚至也可以以此問題為紅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具體賞析完文本之后再對導入部分的問題有一個全面地回答。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閱讀和鑒賞文本時,勢必會想方設法的回歸問題,向問題靠攏,并最終結合文本,找出自己的答案。如:在學習鄭愁予的《錯誤》時,教師可以先拋出問題,為什么小詩以“錯誤”為題?而這個“錯誤”為什么又會是“美麗的”?然后引領學生具體地賞析本首詩。又如在講錢鐘書《讀<伊索寓言>》時,教師可以向同學們提問,問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對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樣的看法呢?引出錢鐘書對《伊索寓言》看法。
參考文獻:
[1]陳莉平.導入: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J].寧德師專學報,1997.
[2]孫海鷹.“導”出語文教學的精彩[J].考試周刊,2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