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禾
孟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距今2000多年了,后世大多認為,他是孔子之后最了不起的儒者。關于士人和君主的關系,孟子認為是道尊于勢,即先王的治國之道,優(yōu)先于現(xiàn)實世界中君主的權勢。君主應該尊重士人,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老師,依照士人所傳的先王之道治國。孟子的這種認識非??少F,突出了士人的地位,在歷史上影響非常大。
1.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哉!”(《梁惠王下》)
【注釋】巨室,大屋子。工師,主管建筑的官員。夫,發(fā)語詞,表示要議論。姑,姑且。女,即汝,你的意思。璞玉,未曾雕琢的玉石。鎰,音yì,古代的重量單位。
【解說】
這一章就記載了孟子和齊宣王之間的一次對答。孟子從一個比喻開始,他說,“如果要建一個大屋子的話,那就得找負責建筑的官員,找到大木頭,然后再找工匠來做。他們做得好,您就高興;做得不好,您就生氣,認為他們失職。因為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也因為這是他們的專長??!我呢,從小就學習先王之道,專長這些,把這些講給您,是我的職責所在。如果總是按照您說的去做,講什么爭霸,那怎么是我要做的事呢?治一塊玉尚且需要專門的人,治國不也這樣嗎?”孟子的話里隱含的意思是,應該是我來教您怎么治國,而不是您要求我怎么說怎么做。
孟子的時代有很多治國的主張,其中最流行的就是法家,他們主張富國強兵,對內嚴刑峻法,對外戰(zhàn)爭擴張。孟子認為這些都不是治國的正道,因為戰(zhàn)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孟子主張君主應該用仁愛之心來治國,體貼民眾的感受,和民眾共憂同樂。然而,在孟子的時代,君主們不能理解他,這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不過,孟子始終堅持自己的主張,絕不向時代妥協(xié),他堅持了一個士人的良知,在權勢面前保持了尊嚴,這樣的選擇值得后世敬仰。
2.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薄耙匀信c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痹唬骸扳矣蟹嗜?,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梁惠王上》)
【注釋】梃,音tǐng,棍棒。庖,廚房。餓莩,餓死的人。莩,音piǎo。惡,音wū,表示反問的語氣。仲尼,就是孔子。俑,殉葬用的人形陶俑或木傭。俑,音yǒng。
【解說】
這一章記錄了孟子和梁惠王之間的一次對話。梁惠王先是表達了請教的意思,孟子就從一個比喻開始,他問:用刀殺人和用棍棒殺人有差別嗎?梁惠王說沒有。孟子就繼續(xù)問:那么,用刀殺人和用惡政殺人,有區(qū)別嗎?就這樣,孟子順理成章引申到治國上。誠然,人與人爭斗用刀子,傷害還只在少數(shù)人??墒菒赫┬衅饋恚蜁λ腥耍遣攀谴髳?。梁惠王只好說是的,孟子就直接質問梁惠王:“您廚房里有美食,馬廄里有健壯的戰(zhàn)馬,可是老百姓呢?滿臉饑色,野外還有餓死的人,那么,您治理國家,就像是帶著一群野獸來吃人??!”孟子的批評實在是太尖銳了,太直率了。
其實,歷史上,梁惠王還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不過他連年發(fā)動戰(zhàn)爭,給國家和自己都帶來災難。在這里,孟子就直接提醒梁惠王,君主對民眾的責任就像父母對待兒女,非常重大。君主怎能帶領官員,像野獸一樣禍害百姓呢?文中雖然沒有記載梁惠王的反應,想來他也是非常尷尬,也許孟子的話給了他一種警醒。孟子身上有一種非??少F的士人精神,不畏權貴,仗義執(zhí)言,這在后世形成了批判惡政暴君的傳統(tǒng)。
3.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xiāng)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故湯之于依尹,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腹诠苤?,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湯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ā豆珜O丑下》)
【注釋】達尊,普遍尊重的。爵,爵位。齒,年長。鄉(xiāng)黨,鄉(xiāng)間鄰里。惡,音wū,表示反問的語氣。地丑,地域相同。
【解說】
孟子去朝見齊王,齊王派人來說:我本來是要見您的,可是不小心生病了,不能吹風,現(xiàn)在見不了您了。明天早上我要到朝廷去,那時我們可以見面嗎?一般人會覺得,齊王這樣回答,略顯失禮,不過還是可以接受的??墒?,孟子是怎么反應的呢?他回答說:不行啊!我病了啊!明天不能到朝廷見您啊。齊王第二天派醫(yī)生來,專門看望孟子。然而,第二天孟子出門辦事了,他就是要人知道病了是借口。這時候,孟子的弟子、朋友都勸孟子,要他快去見齊王,否則太失禮了。
于是,孟子就回答了這樣一番話。他說:你們都以為我不尊重齊王,可我才是真正尊重他的人,我把堯舜以來治國的道理都講給他聽,這才是我的責任。至于說現(xiàn)在是不是去見他,這有什么大關系?你看,天下人都尊重的東西有三樣:爵位,年長,還有德行。在朝廷上講的是爵位,在親人鄰里中講的是年長,而要是治國,則是講究德行?,F(xiàn)在,齊王不過是有爵位,而我既年長,又有德行,他有一尊,我有二尊,你們怎么要求我這個二尊之人向一尊之人屈就呢?孟子這番話真是擲地有聲。
孟子接著講了歷史上的人物,一個是伊尹,他是商湯時的賢人,湯先把他作為老師,再作為臣子。還有管仲,齊桓公先把他作為老師,再作為臣子。孟子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就是因為土地都差不多,修養(yǎng)也差不多,互相就不服氣,也就失去了尊賢重德的精神。君主喜歡那些說話順服的作臣子,而不喜歡那些教誨自己的人作臣子。
孟子這些話說得真好。君主不過擁有權力,他們能夠成功,關鍵在于向那些懂得治國的人虛心請教。孟子講的這番道理,就是我們中國人一直強調的尊師重道。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古典文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