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學生學習美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術教師要真正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chuàng)新求變,才能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目的。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欣賞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改變學生靜止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只有在課堂上有效發(fā)揮師生的互動才能體現(xiàn)美術教學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以《認識圖形標志》為例,教師課前讓學生收集大量的圖形標志,并要求學生對自己收集的圖形標志進行了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各種圖形,同時讓學生相互提問,相互解答,并可分組討論、探究圖形標志和圖形設計的意圖和設計特點,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討論、探究,全面了解圖形的藝術特點,達到取長補短,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互動的發(fā)展過程,較之以往的單一的接受式欣賞教學,它更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性和體驗性,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親身體驗,改變他們靜止、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達到更強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xié)會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確立的新定義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與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彼鼛Ыo教育的不僅是教學方法的變革,而是包含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傳統(tǒng)的接受式美術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出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圖像、文字、聲音、信息、動畫為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能更好地得到詮釋。
例如《有趣的漢字》一課,利用課件的演示,直觀欣賞、了解文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實例引導學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領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嘗試用夸張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創(chuàng)造出各種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據(jù)教材內容適時、適當、具有實效性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倡導探究學習方式、完善學生的審美觀點
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教學是教師“滿堂灌的教學,因此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這種帶有“權威性”的評論,常常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因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專業(yè)化的要求來看作品,忽視了兒童的年齡特點,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違背了小學美術欣賞課注重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的教育原則。其實,對知識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專利,學生一樣可以做到。在課堂上我們常常聽到學生這樣的發(fā)言:“我認為……”“這件作品應該……”“我是這樣理解的……”,可見對于教學內容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并且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學生特別樂意參與問題的討論和探究。通過探究、討論,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感受與同學分享,同時也接納與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感受,完善了審美觀點。
在具體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序地探究,完善各自的審美觀點,我們不妨借鑒美國費德門教授的欣賞程序來展開探究活動。它分為: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四個步驟。如欣賞、評述《民間玩具》一課,展開探究步驟如下:(1)通過觀察民間玩具的圖片、錄像等資料你對哪一種玩具印象最深?民間玩具塑造了什么形象?民間玩具什么地方引起你的關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民間玩具?……要求學生用筆記下自己的想法,為下面的探究、討論做好準備。(2)簡述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提出問題,在小組內分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長作筆記。(3)小組長匯報各組的獨特見解,并提出本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民間玩具認識的完整性。(4)通過師生共同對民間玩具進行欣賞和評價,小組內再次談談欣賞后的體會和感覺,把個人的見解和集體的智慧融合起來,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把握民間玩具傳遞出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