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GF6自動變速器各檔位動力傳遞路線分析及傳動比的推導,以及在寶駿630中的應用,為該系列其他變速器的傳動比計算分析提供便捷的途徑,也給相關的設計和維修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GF6自動變速器 動力傳遞 傳動比計算 寶駿630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4C-0190-03
一、GF6自動變速器的結(jié)構(gòu)介紹
GF6系列變速器是通用汽車公司研發(fā)的新款全電子控制,前輪驅(qū)動的6速自動變速器,該系列變速器設計巧妙、結(jié)構(gòu)簡單,廣泛應用在上海通用的各款主力車型中。該系列變速器根據(jù)匹配的發(fā)動機功率不同,存在著不同的型號,但是GF6系列變速器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一樣的。變速器由3組單排單級式行星齒輪機構(gòu)組成,如圖1所示。從右向左分別為前排、中排、后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中排太陽輪通過花鍵與輸入軸剛性連接始終作為輸入;前排行星架與后排齒圈剛性連接為一體(簡稱:前架后圈),并作為輸出部件。前排齒圈與中間行星架剛性連接為一體(簡稱:前圈中架),中排齒圈與后排行星架剛性連接為一體(簡稱:中圈后架)。
為了使GF6自動變速器實現(xiàn)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除了3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外,還有六個換檔執(zhí)行元件,他們的作用分別是:離合器C1-2-3-4用于固定前排太陽輪,離合器C2-6固定后排太陽輪,離合器C3-5-R連接輸入軸和后排太陽輪,離合器C4-5-6連接輸入軸和中圈后架,離合器CL-R是固定中圈后架,單向離合器OWC使后排行星齒輪架只能順時針旋轉(zhuǎn),防止逆時針旋轉(zhuǎn),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各檔位換檔執(zhí)行元件的工作狀況,如表1所示。
二、GF6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機構(gòu)運動特性方程的建立
單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gòu)的運動規(guī)律特性方程式為:
n1+an2-(1+a)n3=0 (1)
其中,n1為太陽輪轉(zhuǎn)速;n2為齒圈轉(zhuǎn)速;n3為行星架轉(zhuǎn)速;a為齒圈齒數(shù)z2與太陽輪齒數(shù)z1之比,即a=z2/z1。
GF6自動變速器的前排、中排和后排均為單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gòu)組成,因此對這3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建立運動特性方程式如下:
n11+a1n12-(1+a1)n13=0 (2)
n21+a2n22-(1+a2)n23=0 (3)
n31+a3n32-(1+a3)n33=0 (4)
其中,n11為前排太陽輪轉(zhuǎn)速;n12為前排齒圈轉(zhuǎn)速;n13為前排行星架轉(zhuǎn)速;n21為中排太陽輪轉(zhuǎn)速;n22為中排齒圈轉(zhuǎn)速;n23為中排行星架轉(zhuǎn)速;n31為后排太陽輪轉(zhuǎn)速;n32為后排齒圈轉(zhuǎn)速;n33為后排行星架轉(zhuǎn)速;a1為前排的齒圈齒數(shù)z12與太陽輪齒數(shù)z11之比,即a1=z12/z11;a2為中排的齒圈齒數(shù) z22與太陽輪齒數(shù)z21之比,即a2=z22/z21;a3為后排的齒圈齒數(shù)z32與太陽輪齒數(shù)z31之比,即 a3=z32/z31。
根據(jù)GF6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機構(gòu)運動特性方程(2)(3)(4),可列出方程組,并結(jié)合換檔執(zhí)行元件的工作情況,列出各檔位的約束條件,就很容易的得出各檔位傳動比的計算。
三、GF6自動變速器各檔位動力傳遞分析及傳動比計算
(一)D-1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1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單向離合器OWC和離合器C1-2-3-4。此時中排太陽輪輸入,中圈后架被制動,前太陽輪被制動,前架后圈輸出。
動力通過輸入軸順時針輸入,帶動中排太陽輪順時針轉(zhuǎn)動,中排行星輪逆時針轉(zhuǎn)動,中圈后架被單向離合器制動。前圈中架順時針轉(zhuǎn)動,因前排太陽輪制動,所以前架后圈將動力輸出。
因后排行星齒輪組中3個部件都沒有制動,即形成空檔,所以后排行星齒輪組對傳動輸出沒有影響。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1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前、中兩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
n11=n22=0 ;n12=n23=0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2)和(3)以及前、中兩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D-1檔的傳動比為:
(二)D-2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2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2-6和離合器C1-2-3-4。此時中排太陽輪輸入,前、后太陽輪被制動,中圈后架受限,前架后圈輸出。
動力通過輸入軸順時針輸入,前、中兩排行星齒輪組動力傳遞路線與D-1檔基本相同,而此時后排太陽輪被固定,后排行星輪順時針轉(zhuǎn)動帶動后排行星架順時針轉(zhuǎn)動。由于在D-1檔時后排行星架是靜止的,而此時后排行星架的轉(zhuǎn)動必然帶動前架后圈以更快的速度順時針轉(zhuǎn)動,因此提高了輸出轉(zhuǎn)速形成D-2檔。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2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三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
n11=n31=0 ;n12=n23;n22=n33;n13=n32;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2)、(3)和(4)以及三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D-2檔的傳動比為:
(三)D-3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3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3-5-R和離合器C1-2-3-4。此時中、后排太陽輪輸入,前排太陽輪被制動,中圈后架受限,前架后圈輸出。
動力通過輸入軸順時針輸入,前、中兩排行星齒輪組動力傳遞路線與D-2基本相同。但是在D-2檔時后排太陽輪被固定,而在D-3檔位時輸入軸帶動后排太陽輪順時針轉(zhuǎn)動,從而帶動后排行星架以及前架后圈以更快的速度順時針旋轉(zhuǎn),因此提高了輸出轉(zhuǎn)速形成D-3檔。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3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三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
n11=0 ;n12=n23 ;n22=n33;n13=n32;n21=n31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2)、(3)和(4)以及三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D-3檔的傳動比為:
(四)D-4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4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4-5-6和離合器C1-2-3-4。此時中排太陽輪和中圈后架共同輸入,前排太陽輪被制動,前架后圈輸出。
動力通過輸入軸順時針輸入,由于離合器C4-5-6的作用使中排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和齒圈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因此整個中間排行星齒輪組就整體的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將動力輸送給前排齒圈,并且轉(zhuǎn)速與輸入軸相同。此時前排太陽輪固定,前排齒圈輸入,前架后圈作為輸出形成D-4檔。此時后排行星齒輪組形成空檔,不與前兩排行星齒輪的動力傳遞相干涉。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4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前、中兩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
n11=0 ;n21=n12=n22=n23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2)和(3)以及前、中兩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D-4檔的傳動比為:
(五)D-5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5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4-5-6和離合器C3-5-R。此時中、后排太陽輪和中圈后架共同輸入。
動力通過輸入軸順時針輸入,由于離合器C4-5-6的作用使中排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和齒圈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因此整個中間排行星齒輪組就整體的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將動力輸送給前排齒圈。離合器C3-5-R的作用使后排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和行星架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因此整個中間排行星齒輪組就整體的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將動力輸送給前排行星架。而此時前排行星齒輪組的齒圈和行星架的轉(zhuǎn)速和方向都與輸入軸相同,所以前排行星齒輪組就整體的順時針同速旋轉(zhuǎn),將動力輸出形成D-5檔。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5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變速器在D-5檔時,變速箱內(nèi)部所有行星齒輪機構(gòu)的部件都沒有相對的運動。傳動比為:。
(六)D-6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D-6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4-5-6和離合器C2-6。此時中排太陽輪和中圈后架共同輸入,后太陽輪被制動,前架后圈輸出。
D-6檔動力主要由后排行星齒輪組傳遞,由于離合器C4-5-6工作使輸入軸和后排行星架結(jié)合,將動力順時針輸入,此時后排太陽輪被制動,后排齒圈超速運轉(zhuǎn)將動力輸出形成D-6檔。而此時中排行星齒輪組的動力傳遞和D-5檔相同。在前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中,因前排太陽輪沒有制動,形成空檔,不與后排行星齒輪組所傳遞的動力相干涉。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D-6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后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n31=0。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4)以及后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D-6檔的傳動比:
(七)R檔
1.動力傳遞分析
當變速器在R檔工作時,由表1可知,工作的執(zhí)行元件有:離合器C3-5-R和離合器CL-R。此時中、后排太陽輪共同輸入,中圈后架被制動,前架后圈輸出。
R檔動力主要由后排行星齒輪組傳遞,由于離合器CL-R工作使輸入軸和后排太陽輪結(jié)合,將動力順時針輸入,此時后排行星架被制動,后排齒圈逆時針轉(zhuǎn)動將動力輸出形成R檔。
2.傳動比的計算
由以上R檔動力傳遞分析可知,此時后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為:n33=0。
根據(jù)運動特性方程式(4)以及后排行星機構(gòu)的約束條件可得到R檔的傳動比為:
四、寶駿630汽車GF6自動變速器傳動比的計算分析
五菱寶駿630自動檔1.5L的發(fā)動機相匹配的變速器的型號是GF6系列中的6T30E。該型號的自動變速器單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的齒數(shù)如表2所示。將各齒輪的齒數(shù)代入上述推導出來的各檔位傳動比計算公式,可得出寶駿630自動檔汽車各檔位的傳動比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知,五菱寶駿630變速器的1、2、3、4、R檔的傳動比都大于1,屬于減速增扭的檔位;5檔傳動比為1,是直接檔;6檔傳動比小于1,是超速檔。其中最大傳動比為4.449,滿足了車輛的最大爬坡度和最低速穩(wěn)定速度的要求,而最小傳動比為0.742,使車輛在最高車速時滿足后備功率的條件下提高了燃油經(jīng)濟性。同時各相鄰傳動比之間大致按照等比數(shù)列的規(guī)律。因此寶駿630自動變速器的選取與車輛相匹配良好。
經(jīng)過對各檔位動力傳遞路線分析,清楚了各執(zhí)行元件工作的過程和特點,為車輛的故障診斷和維修提供參考依據(jù),同時對GF6各檔位傳動比的計算公式推導,使該系列變速器傳動比的計算更為便捷,為汽車設計和優(yōu)化提供途徑。
【參考文獻】
[1] 甘守武,陳志軍,張楠.單排行星齒輪機構(gòu)動力傳遞方式分析方法[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04)
[2] 楊華春.豐田A761E自動變速器的動力傳遞及傳動比的計算[J].科技信息,2013(06)
[3] 俞建軍,陳寧.A761E自動變速器動力傳遞的分析及計算[J].機械傳動,2012(04)
[4] 趙建寧.A442E自動變速器各檔位動力傳動路線及傳動比的分析[J].青海交通科技,2012(02)
[5] 鄧正思.單排雙級式行星齒輪機構(gòu)的速比計算[J].汽車維修,2009(01)
【作者簡介】王洪廣(1980- ),男,河南平頂山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汽車電子,汽車檢測與維修。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