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提問的質量是問題教學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目前職高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問題設計要遵循必要的原則,并由此提出三方面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職高 政治課教學 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20123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庇薪?jīng)驗的教師總是十分講究課堂提問的設計,注意從思維的深度、廣度和密度上設計問題。然而并非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目標。那么當然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該怎樣提問?各類問題應怎樣設計呢?本文試從這些角度來探討職高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一、職高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
職高政治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存在的問題包括:有些教師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提一些最簡單的問題,學生不經(jīng)思索就任務式地把課本內容讀一遍;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太大,而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范圍過大,學生在回答時無從下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提問或者為了提問而提問,這樣的課堂提問是毫無意義的。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有:有些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不夠正確,甚至認為職高學生上課根本不用提問;有些教師對問題設計的作用沒有真正弄清楚;有些教師想好好設計問題,但是設計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因此,要保證課堂提問的質量,就必須對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二、職高政治課教學中問題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科學性和有效性
問題的科學性不僅要求教師在文字表述上講究邏輯性,更要在問題內容上明確邏輯關系。同時,問題的設計要講究效果,也就是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能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二)具體性和啟發(fā)性
設計的問題要具體,要能體現(xiàn)政治學科的特點。同時,教師不能過多地設計簡單的判斷性問題,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啟發(fā)性,使學生有思考的余地。
(三)多樣性和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政治問題時必須要注意多樣性,交替使用多種提問方式,并針對不同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在設計題目過程中,要分析職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要求,要量學生之力而行。
三、職高政治課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策略
(一)吃透教材,尋找問題的突破口
首先,問題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要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節(jié)點。因此,我們必須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從重點、難點入手設計問題。在教授經(jīng)濟·政治·生活第四單元《多彩的消費》時,對于其中的重點問題“如何合理消費”,可以先讓學生了解現(xiàn)在社會上有哪些錯誤的消費方式。但教材在這些方面并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設問:“你知道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哪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嗎?你認為應如何倡導科學合理的消費?”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舉例,在對比分析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從而為最后解決難點問題開辟了道路。其次,要從學生角度入手,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帶著興趣去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效率更高。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注重理論,而學生卻更喜歡一些風云人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一些教學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人物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們在主動、輕松的心態(tài)中進入探究新知識的境界。
(二)注重引導,實施漸進式提問
漸進式提問其實涉及問題的層次性。在學習新課時,我們可以用漸進式問題導入。比如在經(jīng)濟·政治·生活第十一單元《金融與理財》中有一句話“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劉敏終于有了20萬元的積蓄”,學生覺得這句話前面少了點什么。為了幫學生搞清楚問題,同時也復習一下前面的知識,筆者先設問:“劉敏做什么生意賺錢了?她開了什么公司?這個公司有什么特點?”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前后知識的再現(xiàn)和概括過程。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設問:“如果你是劉敏,你會如何打理自己的資產?”由此引出新課。這樣的問題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上接納新的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生踴躍發(fā)言后筆者再提出問題:“你了解這些投資方式的風險、收益和特點嗎?”然后列表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提問和探究,就會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三)巧用比較,實施迂回式提問
高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不要“直奔主題”,應該讓問題帶有一定的曲折性和神秘感,使學生在舊的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思維從問題開始,創(chuàng)造力從問題開始,深入學習也是從問題開始的。政治教師應從政治學科的特點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