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清 貢俊錄 劉友恒
2015年7月14日,河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工程技術人員在修繕正定南城門工程中,于甕城外墻西側的墻基處發(fā)現(xiàn)了一方元代“寓庵堅公禪師壽塔”銘。塔銘為青石質,高38厘米,寬34.5厘米,厚16厘米。因其原本嵌于壽塔之上,故除正面磨光刻字外,余皆毛面。正面周邊以單線和雙線刻出雙框,內刻花卉紋飾。框內縱向刻字4行。正文陰刻正書大字2行,每行4字,為“寓庵堅公禪師壽塔”。落款兩行楷書小字分別為:“提點至舜監(jiān)寺善興維那至慶前監(jiān)寺至暉等”“至元四年歲次丁卯正月初六日臨濟禪寺預建”。從所刻銘文可知,此塔銘系元代臨濟寺之遺物。
臨濟寺為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位于城內燕趙南大街與臨濟路交匯處東200米。因其在佛教史上被視為禪宗重要支派臨濟宗之祖庭而備受世人關注。而談及臨濟寺歷史,不得不提及該寺發(fā)展歷程中兩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即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唐代高僧義玄和元代臨濟宗中興巨匠海云宗師。
唐大中八年(854),山東曹州人義玄歷經多年的拜師求法,得黃檗希運禪師印可,懷禪風真?zhèn)鞅睔w鎮(zhèn)州(今正定),駐錫城外東南二里的東魏古寺臨濟院。義玄在鎮(zhèn)州節(jié)度使王紹鼎、王紹懿的大力支持和臨濟院前住持普化禪師的積極輔佐下,廣接徒眾,弘揚獨具鮮明特色的禪風,加之又有一套完整靈活的門庭設施,四方禪者望山而趨,前來求法者摩肩接踵,蔚然成一大宗派,曰“臨濟宗”,聞名叢林,獨放異彩。由于戰(zhàn)亂之故,唐咸通元年(860),太尉墨君和舍城內家宅為寺,亦以臨濟為額,迎義玄禪師入住,而位于城外的臨濟院便慢慢冷落了下來。隨著臨濟宗風的聲名遠播,義玄常應外地官員之請前往弘法。他離開鎮(zhèn)州后,先去河東道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又被魏博節(jié)度使何弘敬派專人迎請到河北大名。唐咸通八年(867),義玄于大名興化寺圓寂。門人除于大名為師建塔外,還收其衣缽于鎮(zhèn)州臨濟寺建塔供奉。時信奉佛教的唐懿宗久慕義玄聲名,賜其謚號“慧照禪師”,塔名“澄靈塔”,從此正定臨濟寺便被奉為臨濟宗的發(fā)祥地。
五代時期北方戰(zhàn)爭頻仍,國家又對佛教執(zhí)行嚴格的限制政策,臨濟宗活動中心南移。宋末金初,臨濟寺罹戰(zhàn)火,殿宇毀焚。金世宗完顏雍敕令重建澄靈塔,孑然而立,為該寺之象征。到了元代,荒頹多年的臨濟寺迎來了中興繁盛。1235年,統(tǒng)領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的都元帥史天澤疏請燕京慶壽寺海云大宗師住持臨濟寺。海云(1202—1257)為金元之際臨濟宗著名禪僧,歷事元朝四位皇帝,倍受朝廷重視和禮遇,他對元代臨濟宗乃至整個元代佛教的發(fā)展都產生過重大影響。海云住持臨濟寺約一年余,以振興臨濟為己任,使臨濟寺得以修葺重興,“復為十方禪寺”,“時人稱他為臨濟中興名匠”[1]。因得高僧住持,臨濟寺的道譽也隨之提高。
海云禪師離開臨濟寺后,“命其嗣子庵主通公、慵庵堅公、可庵朗公相繼住持”[2]。這些高僧圓寂后僅見海云禪師于臨濟寺建舍利塔的記載。據(jù)《海云簡和尚塔碑》記,蒙哥汗七年(1257)海云于大同華嚴寺圓寂,還葬慶壽寺,諸大弟子分舍利葬秦(燕)、趙為塔七座[3],其中一座就建在正定臨濟寺內[4]。但未曾見過關于此塔實物的記載。而其他三位臨濟寺住持,至今也未發(fā)現(xiàn)在臨濟寺建舍利塔的記載及相關實物。故此“寓庵堅公禪師壽塔“銘,為截至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與元代臨濟寺中興時期高僧大德相關之遺物??梢娒稍獣r期臨濟寺或寺院墓區(qū)除建有海云大宗師舍利塔外,還建有寓庵堅公禪師壽塔。
壽塔,為祝禱長壽之塔,系寺院為高僧生前而預設。此次發(fā)現(xiàn)的“寓庵堅公禪師壽塔”銘文告知,壽塔預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塔主為寓庵堅公。此銘雖未告知寓庵堅公當時在臨濟寺的具體僧職,但可以推定其應為元初臨濟寺的一位高僧。然臨濟寺現(xiàn)有文字史料中則未查到關于“寓庵堅公”的記載。從壽塔預建時間及已知的海云禪師弟子慵庵堅公、可庵朗公、賾庵儇公[5]之法號中都有一“庵”字推測,寓庵堅公亦有可能為海云禪師的嗣法弟子。
銘文所涉寺院僧人有“提點至舜、監(jiān)寺善興、維那至慶、前監(jiān)寺至暉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臨濟寺僧職設置情況。關于銘文所涉僧職,《佛學大辭典》釋:“提點,禪林之職名。司金谷者。庫司知事之外有(下轉77頁)(上接69頁)此職。原為宋朝官職之名。提點者,提舉點檢其事無塵滯也?!薄氨O(jiān)寺,即總領眾僧之職稱,為一寺之監(jiān)督。古稱監(jiān)院、院主、主首、寺主,后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又一般俗稱為當家?!薄熬S那,司寺中事務者,寺中三綱之一?!盵6]此壽塔預建時間為至元四年,即1267年,此距海云禪師住持臨濟寺剛剛過去30年,寺院還應是“殿宇佛像莊嚴完好”,“十方禪寺”的風貌猶存。
另外,北京法源寺藏《大慶壽寺西堂海云大禪師碑》碑陰嗣法小師題名中有至舜、至慶、至暉之名[7],若此三人即為塔銘中所涉提點至舜、維那至慶、前監(jiān)寺至暉,那么,不見史載的“寓庵堅公”為臨濟宗海云大宗師之法嗣則有很大的可能性。
該石質塔銘為何發(fā)現(xiàn)于南城門甕城墻基處呢?這是因為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都御使陸矩、御史陳金為加強真定府城的防御能力,將原城墻拓建成為周長12公里的土城。隆慶五年(1571)始包砌以磚石,萬歷四年(1576)工竣。在拓建過程中需大量石料,于是便多方搜集,將寺院的一些石質碑刻、經幢、塔銘等用于城墻的修繕。該塔銘即是在此種歷史背景下被砌于南城門甕城墻基處的。
————————
[1]中國佛教協(xié)會編:《中國佛教》(一),知識出版社,1980年。
[2]劉友恒,李秀婷:《真定十方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道行碑銘淺談》,《文物春秋》2007年5期。
[3]元·程鉅夫:《雪樓集》卷6。
[4]陳垣:《談北京雙塔寺海云碑》,《人民日報》1961年4月23日。
[5]元·趙孟
[6]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4年。
[7]覺真法師:《〈法源寺貞石錄〉元碑補錄》,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編:《北京文物與考古》第6輯,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56—266頁。
〔責任編輯:張金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