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輝
摘 要:東坡“夢幻詞”的他界書寫隱含其對溫馨柔情、自在瀟灑、遺世忘情境界的向往,流露詞人情意緬懷、家園追尋、心靈安頓的愿想,交織著超曠灑脫而又始終漂泊的矛盾心緒。
關鍵詞:蘇軾 夢幻詞 深廣意識西方現(xiàn)象學者梅洛·龐蒂提出“身體-主體”的概念,認為“我即我的身體”,存有的全體結構盡含攝于“身體”中,人透過身體“參與”世界,再進一步開展出全盤的存有結構,這種“參與”并非觀念的、抽象的圖式,乃是用身體去“體現(xiàn)世界”。人的身體安立于外在空間,同時世界亦涉入了我,兩者并非隔絕對立而是相參相與,這種身體“相涉于環(huán)境之中”的存在狀態(tài),形構出一個整體的存有情境,稱之為“情境存有”。另一現(xiàn)象學代表人物巴什拉則認為夢想并非單純的心像,也不是渲染情緒的染缸,而是召喚物成世界的黏劑,一個召喚所有事物的聚所?!皦粝搿睜顟B(tài)乃超脫于現(xiàn)世實境的局限束縛,是一種即于現(xiàn)世的遠逝,透過“夢想”的“召喚”,“詩意空間”于焉展開。
蘇軾在其“夢幻詞”中匯入多重時空的寫意流動,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編織迷離恍惚的夢境幻思,其中蘊含著深廣的情感意識。“夢幻詞”實又可分立為“夢詞”與“幻詞”兩個脈絡。“夢詞”選釋的篇章純?yōu)橐箟糁?,“幻詞”則雖非記夢,卻亦是幻、實交織的懸想,二者皆有著如巴什拉“夢想狀態(tài)”般“召喚物成世界”與“處于他方空間”的特質,并且亦可開展出“私密性”與“浩瀚感”雙重向度。此外,無論“夢詞”或“幻詞”的產生皆不離于現(xiàn)世,實景、幻境的交織引人入勝,正因為虛實莫辨,知覺作用亦隨之時而凌虛時而落實,展現(xiàn)出“情境存有”令人驚而喜之的面向。
一、夜來幽夢──夢詞
兩闋夢詞皆有小序點明記夢,雖同為記夢之作,卻又各有因由。前闋思人,后闕懷古;于夢、覺之際綴合多重時空,古往今來、死生契闊,皆由一“夢”等閑地疊影映現(xiàn)。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以意識到生死茫茫是一種無由彌縫的斷裂起筆,由自身落寞的悵嘆轉而憐恤遠方孤墳的凄涼,“相逢不識”的哀思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沉痛至極。“夜來幽夢”等閑地解構了迢途、生死橫亙于現(xiàn)世的鴻溝,一遂朝暮懷思的愿想;“小軒窗、正梳妝”既是夢境幻景亦是往日時光的復現(xiàn)。不料,短暫的溫愛喜悅旋即為沉痛的兩散,“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聲垂淚的既是伊人也是自身,既是夢里也是夢外,好夢易碎,重被拋進現(xiàn)實世界,從一己身心的孤寒料想遠墳亦是同等的寂寥、憂傷。故鄉(xiāng)眉山是其日夜渴望回歸之地,相對于受挫的東坡而言,夢中妻子則充滿女性柔情,解慰了詞人現(xiàn)實的失意。
在《永遇樂》(明月如霜)中“寂寞”是一種幽深的空廓,默默承載起歷史的記憶,仿佛盈滿卻又廓然無物。只有樓中燕簌簌落羽,種種鮮明、細致的感知一時恍惚如幻,東坡承擔起這些“如幻”的感受──盼盼、自己,在各自的寂寞中終于也要匯入千古寂寞?!肮沤袢鐗?,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這“但有舊歡新怨”的生死輪滾,某種程度還是“寂寞”;“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蘭亭、燕子樓,乃至于黃樓;羲之、盼盼、東坡,乃至于素昧平生的“后世君子”,在時間的瞬變遷流、空間的風化中,竟因無心的“寂寞”而共命。于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現(xiàn)實的綿綿情事之中,傳達人生空幻之感,隱含超脫出世之念。
二、何似在人間──幻詞
月宮是饒富道教色彩的仙境,非凡人所能涉足的樂園,看似歡樂自在,但亦充滿禁制色彩,不僅不易進入,置身其中且須付出遠隔塵世、斷絕情思的代價。東坡詞中月宮隱喻遺世忘情的境域,人間有無常的離合悲歡,而月宮雖冷清孤單,卻能解脫情感牽絆,獲得精神自由。下面兩詞皆因望月而興情浩嘆,進而展開醉飲、起舞、神游種種歷程,然而前者流露出對人間現(xiàn)世的深情戀慕,后者卻顯得意氣風發(fā)、往而不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呈現(xiàn)兩個相對世界,月宮的孤絕高寒,對照人間的溫暖有情,而人間的無常聚散悲歡,又暗示月宮的永恒平靜、隔絕情累。向往仙境,卻難以忘我縱身,“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正是個中原委,由是,使得“何似在人間”的恍惚與“水晶宮里”的耽溺產生根源性的差異。詞人處在這種似幻而真的情境中,上下求索,亟欲尋思安身立命之所;此刻月影遷流的溫潤宛轉打動了他──“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隨著月光所到之處,詞人仿若親見了那些面目依稀、未知名姓的人們,念及這些生命是這樣與自己同受天覆地載,自此,絕塵的玄想因著人倫的關懷而煙消霧散,詞人毅然地選擇留在“此方”,情愿承擔起分內使命。
歷經烏臺詩案謫居黃州的東坡,中秋月下一樣孤單沉醉,然此時對月宮所投射的情思已有所不同?!赌钆珛伞罚ㄖ星铮┮缘歉?、遠望揭開一片遼闊氣象,長空無垠的自由視野渲染出周身環(huán)境的光明與清涼,由著這種身觀體受,意識竟攀追越界,玉宇瓊樓憑空而起,眼前的如畫江山一時如夢寐。詞人一邊醉意而歌、乘興起舞,一邊恍惚詰問,不只是因為眩然醉意,更是對玄想幻境的忘我流連。詞人最終沒有從“天上”落到“人間”,而且是騰空飛上月官。至此,詞人不再以“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事理來排遣“人有悲歡離合”的情感,而是達到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毅然決然地歸去了。
一向以堅強理性、樂天曠達面目示人的東坡,或許正是透過夢幻,釋放依戀的靈魂,其夢幻詞中的孤獨迷惘,透露了在隨遇而安的曠達表象下,其內心何處安身的感傷及托身得所的渴望,幾度渴望“歸去”的月宮,才是其真正的心靈原鄉(xiāng)所在。然而在詞中,東坡對此類遺世忘情的他界又時而流露向往與疑懼、追尋與逃避交織的矛盾意緒。東坡一方面渴望逃離現(xiàn)實而向往他界,而另一方面,在潛意識里他又眷戀世俗親情。既需要親密,也需要疏離;既需要伴侶,也需要孤獨;多情重情、不甘寂寞、世緣深重是東坡的天性與宿命,絕緣超越的孤獨盡管具有無比的誘惑力,但東坡更眷戀的卻依舊是手足知音、人間之情,透露其根深蒂固的情感執(zhí)著。
參考文獻
[1] (法)加斯東·巴什拉.空間的詩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2] (法)梅洛·龐蒂.眼與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3] (宋)蘇軾.東坡詞注[M].呂觀仁,注.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