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詩人常常使用某些物象寄寓個人情感。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月亮——思鄉(xiāng)、團圓,菊——高潔,西風——凄清,等等。但由于作者心境不同,相同的物象在不同詩詞中表現(xiàn)出的意蘊也往往不完全相同,我們在閱讀鑒賞古詩詞時要特別注意,否則,就容易犯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錯誤。而在諸多意象中,大雁不僅能表達懷鄉(xiāng)思親的情感,還能表現(xiàn)堅貞愛情和邊塞愛國之情。雁,化身為唐詩宋詞,在中國古典文學的長廊中展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身影。
一、借雁抒離愁
由于雁是大型候鳥,只能進行近距離飛翔,所以每年秋季之時大雁都要奮力飛回故巢,看到大雁回歸,漂泊在外無法還家的游子往往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雁在詩詞中多以離思的形象出現(xiàn)。而且古詩中也常常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或托鴻雁傳書,傳達離別思念之情。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書信縛在雁足之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鴻雁傳書”。如韋應物的《聞雁》中寫道:“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梗啐S聞雁來?!弊髡咴谇镉曛?,聽到雁叫聲自遠而近,其心中的感觸歸思又深一層。元《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大雁乘著長風奮力飛往南方,張生卻要別離,觸景生相思之情,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唐代王灣《次北固山下》中有這樣的詩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托雁捎信問候家鄉(xiāng)親人。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又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眽糁续D雁滿塘自得其樂的景象與詩人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二、借雁嘆孤寂
雁之孤凄,似乎孤與雁聯(lián)系在一起時頗多。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比娡ㄟ^對雁孤苦伶仃的描寫來象征詩人自己,詩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處境艱難,心中充滿孤寂之感和哀傷之情。張炎的一首《解連環(huán)·孤雁》可謂對雁之含蓄孤凄最有寄托:“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況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楚江空晚”,起首便訴空曠質感,“楚江”與“空晚”更顯寂寥。雁于此等空曠之境,“離群萬里”,低沉茫然。一個“恨”字,細致入微地寫出它離群之前的戀、離群之時的苦和離群之后的茫然。孑立于曠野之楚江,雁猶豫再三:下得寒塘否?然而,放眼漠漠黃沙、瑟瑟枯草,荒蓼之所,離群于萬里之外,又到哪里去另尋棲身之所呢?“只寄得、相思一點”,這一點相思來得何等無奈、何等悲涼??!孤雁內心之情感,讓人不禁扼腕一嘆。
三、借雁表忠貞
金代詩人元好問曾因見一雁被殺,另一雁悲鳴不去投地而死寫下《摸魚兒·雁丘詞》:“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景,只影為誰去?!备袆恿艘惠呌忠惠吶说木渥泳乖从谝恢谎?。大雁尚且如此,何況是有靈有性的人呢?《孔雀東南飛》中寫道,“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雁與人對待愛情的忠貞何等相似啊!王國維話:“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p>
四、借雁抒愛國情懷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寫于他率師西北邊陲,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叭虑飦盹L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峰的典故,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xiāng)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xiāng)也是很自然的。但很快他就擦干思鄉(xiāng)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還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于邊陲,雖有時思鄉(xiāng)心切,卻不打算歸去。范仲淹年輕時就曾在《岳陽樓記》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fā)老將軍,不正是這種崇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
五、借雁展獨特個性
在古典文學作品中,“雁”意象大多被用來抒寫離愁別緒、情愛相思、傷時感懷等情感,但也有借雁來實現(xiàn)詩詞個性化的詩人。比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有一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崩畎子谔鞂毘豕┓詈擦?,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過著飄蕩四方的云游生活。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xiāng)的抑郁和感傷,積聚在心頭,所以一遇到可以傾訴的人便要一吐為快?!伴L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此時詩人恰好目睹風送秋雁之境,于是精神為之一振,煩惱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得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剪不斷、理還亂,他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fā)弄扁舟”。李白雖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與理想,卻永遠保持著一份超然與純真。
美國著名的環(huán)保主義者利奧波德在《大雁歸來》一文中把大雁遷徙時的叫聲說成是“一首有益無損地帶著野性的詩歌”。大雁也許不會知道,它們的歌聲曾帶給多少人創(chuàng)作的靈感,而它們的身影卻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成為作者表達特定情感的意象,并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其韻味讓讀者含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