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可見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然而在現(xiàn)實中,學生面對習作依然是愁眉苦臉,叫苦連天。若能將習作教學置身于交際的環(huán)境中,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開展習作活動,書寫自己真實的感受,從而樂于表達,喜歡動筆,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口語交際說出習作“好聲音”——愿意寫
葉圣陶說:“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边@一語精辟地道出了口語交際和習作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怪不得教材編排時總是先口語交際,后習作訓練。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很多教材里編排的口語交際都是和習作相連的。然而,在平日的教學了,教師往往忽視了口語交際的教學,口語交際“匆匆掠過”,作文教學卻“大費周章”,導致學生談習作就色變,寫作文就頭疼。
其實,中年級段的習作教學,可以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口頭語言加工、創(chuàng)造、再豐富,融入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最后形成完整的習作。在口語交際中,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通過小組互相交流,互相傾聽、補充,進行口頭作文,有條理地口口相傳,充分練說。學生在腦子里先形成習作的輪廓,然后再用文字清楚地表達,習作就自然真實生動了。
在布置學生寫作文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即興口頭作文,將本次作文內(nèi)容讓學生像說相聲一樣進行口述,然后再進行習作。如,在學了《爭吵》一課以后,開展仿寫,就可以請兩位學生上臺敘述他們爭吵的過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按順序描述爭吵的過程,其他學生得到啟發(fā),爭著補充爭吵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思維得到了啟迪,語言就如江水一樣滔滔不絕,一篇篇精彩的習作就一揮而就。
作文教學中,恰當?shù)赝ㄟ^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交際的情境中組織語言,運用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學生就愿意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
二、就地取材構(gòu)建習作“好材料”——寫什么
小學生懼怕寫作的主要原因就是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真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下鍋的米在哪里?在生活中,在每日發(fā)生的小事中,在語文教師智慧的大腦里,在有組織、有趣味的作文課堂里。
(一)巧抓生成,樂寫趣事。學生在每日的學習生活中,都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如,體育課上的趣事,課間好玩的游戲,甚至是班集體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都可以成為習作的素材。比如,冬天雪花突然降臨的時候,學生的心早已飛出了窗外,恨不得立刻跑出教室,這時,教師呼應學生的心聲,讓學生去接雪花,嘗雪花,欣賞雪花,于是,一篇關(guān)于雪的作文就應運而生了。
(二)組織活動,關(guān)注生活?,F(xiàn)在學生的學習壓力很重,生活相對單調(diào),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作文有米可炊。1.可以寫觀察日記。中年級學生作文的重點是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因此寫觀察日記最貼近學生生活。教師要經(jīng)常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景物,寫下觀察日記。2.可以組織游戲活動。教師經(jīng)常組織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快樂,積累素材,寫下感受。中年級段的學生最喜歡的當然是做游戲了,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玩游戲,讓學生愛上作文課。如,“找硬幣”、“盲人和跛子”、“小猴撈月亮”、“啞鈴對對碰”等,豐富好玩的游戲讓學生玩得盡興,寫得也順暢。3.還可以進行社會實踐。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平日里可以組織“我當一日家”、“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三八節(jié)給媽媽的禮物”等社會實踐活動,以此增進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
三、師生互助演出習作“真滋味”——怎樣寫
提供了作文材料,組織了有趣的活動,并不等同于學生就能把作文寫好寫實了。很多情況是,學生的作文寫得泛泛而談,不能抓住主要生動的情節(jié),常常出現(xiàn)臺階式的跳躍,不能動人。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更細化的指導,可以通過讀寫結(jié)合、榜樣示范、情境表演、邊寫邊演、教師下水文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找到寫作的技巧。
(一)讀寫結(jié)合相得益彰。中年級段的習作應該讀寫結(jié)合,以仿寫為主,因為兒童的心理天生會模仿。小學生習作要借助模仿為“階梯”,把模仿對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經(jīng)驗,作為自己進一步發(fā)揮的創(chuàng)造性基礎。學生在閱讀課文、優(yōu)秀習作時都能得到啟發(fā),學習寫作的方法。
(二)情境表演繪出細節(jié)。學生寫作文,最大的問題就是寫得比較籠統(tǒng),不能把情節(jié)的精彩之處或是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寫具體。因此,管建剛在《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里提出了動作力訓練,要把人物的連貫、流暢的動作寫出來。如,一個學生寫投籃,只有10個字:“他把籃球往上一扔,進了?!痹趺礃影褎幼鲗懢唧w?管老師就引導學生觀察投籃,把投籃分解成很多個小動作:“貓、彈跳、轉(zhuǎn)、尋找、拐、沖、跳、投、劃、落。”又引導學生進行補充,不同的學生寫出不同的版本,將10個字的投籃變成了100多字的作文。
(三)樂于“下水”師生互促。教師寫作是學生直接的示范引領,教師作文寫得好,才能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好。教師和學生一起寫作,更能給學生莫大的鼓勵。虞大明更是倡導教師要樂寫下水文,他在指導學生寫童年故事時,呈現(xiàn)了自己寫的童年趣事,不僅吸引了學生,更吸引了聽課教師的興趣,學生在閱讀教師寫的故事中明白了,原來童年趣事可以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