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杲
我是一名國企退休職工,今年76歲,老伴是退休小學教師,小我一歲。記得十多年前我們剛退休那會兒,突然離開了工作幾十年的單位和同事,思想上那叫一個不適應,每天瞧著川流不息的人們去上班,心里五味雜陳。
為了消除退休后的枯燥乏味,我們曾多次外出旅游,北上大連,南下海南,坐著輪船游長江,飛成都看樂山大佛,飽覽祖國大好河山,著實享受了一番。后來年齡大了,身體條件不宜再出遠門,讓我們很是糾結。
記得有一首歌叫《逛新城》,“雪山升起了紅太陽,拉薩城內閃金光。翻身農奴巧梳妝,阿爸和女兒逛新城。這讓我們聯(lián)想到,咱北京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幾十年來的變化非常巨大,我們何不來個家門口“逛京城”?主意拿定,但具體落實頗費腦筋,我們不想平淡無奇地“逛”,想別具一格!
重走人生路
我和老伴都是老北京,從小在南城長大,“逛”,首先想到的就是沿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成長路程,去找尋幾十年前的出生地、看看曾住過的老胡同老房子,瞧瞧當年上學上班的老地方,見見以往的老街坊,我把它叫“重走人生路”。那些日子,我倆經常一大早就背上相機,上大街、鉆胡同,直奔那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區(qū)。
我的出生地是教子胡同南口一條叫龍鳳坑的小巷,印象中狹窄、臟亂、貧窮。如今這里叫法源西里小區(qū),一棟棟漂亮的居民樓,在陽光下分外耀眼,優(yōu)美的居住環(huán)境,方便的生活設施,已經找不到當年的一點影子,變化實在太大了。廣內大街有座土地廟,解放初期,我常隨大人去逛廟會,記得人們脖子上掛著大串紅果兒,手里舉著嘩嘩響的風車,在塵土飛揚中擠擠攘攘地逛地攤,這在當時也是南城一景。破敗的土地廟里,香火繚繞,誦經拜佛,人們乞求消災免禍。如今土地廟原址上建起了全國赫赫有名的宣武醫(yī)院,給無數(shù)的患者驅除病痛,送上健康。醫(yī)院隔壁有座400多年歷史的古剎長椿寺,小時候我曾一個人偷偷跑去看老和尚吹吹打打給死人送殯,既好奇又害怕。這回我們重來這里,寺廟修得倍兒漂亮,古色古香,門口掛著大紅“宣南文化博物館”的匾額,游人紛紛驚嘆百年古剎重見天日,獲得新生。
牛街有座小學,老伴兒在那兒教了二十多年書,現(xiàn)在學校已不在,院落被劃歸著名的牛街清真寺。我們回去時,正趕上伊斯蘭教古爾邦節(jié),成千上萬的回族群眾和駐京外國穆斯林官員慕名前來,在這里歡度盛大節(jié)日,把短短二里多地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在熱鬧的小吃攤上,和老街坊們相聚,喝著豆腐腦,吃著牛街小吃,觸景生情,一縷濃濃的鄉(xiāng)情油然而生。
“重走人生路”所見所聞,記載了一段段歷史,述說著一件件情緣,讓我們十分感慨。我把它一一拍成照片,匯集成冊,留作“生于此、長于此”的念想兒,這是多有意義的逛北京?。?/p>
豐富多彩逛京城
北京可逛的地方太多啦!不說那古老的天壇、故宮、北海、頤和園,僅這些年新開辟的公園、景點就不計其數(shù)。我們選擇了雙秀、柳蔭、麗都、翠芳、奧體這些新建設的公園,還有元大都、明城墻、皇城根、遼金城垣遺址、永定門城樓這些新發(fā)掘的古遺跡,已經逛了三十多處。改革開放后,北京的市容市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好多地方連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老北京都認不出來了。CBD商圈、798藝術區(qū)、三里屯這些有時代特點的地方,讓我們目不暇接。古色古香的前門大街,煙袋斜街、南鑼鼓巷、五道營讓我們流連忘返。宏偉的鳥巢、水立方、航站樓,更讓我們無比驚嘆。
北京還有眾多的博物館、展覽館、書市、花展、廟會……可謂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我們僅逛了一小部分,就很開眼界,既長知識,又散心抒情。
探訪名人故居
北京許多胡同街區(qū)、深宅大院曾居住過大量歷史文化名人,留下眾多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我們參觀過一代偉人毛澤東、宋慶齡、李大釗故居;文化名人老舍、茅盾、魯迅、郭沫若故居;藝術大師梅蘭芳、齊白石、侯寶林故居;歷代名人紀曉嵐、曹雪芹、蔡元培故居。這是對前輩們的追憶緬懷,也是對老北京的懷念留戀。在小巷深處還隱藏著一些先人、賢人居所,我們變著法兒地尋找打聽,陸續(xù)發(fā)現(xiàn)和訪問了陳獨秀、康有為、梁啟超、蔡鍔,以及婉容、小鳳仙等人的故居或曾住地。在花市斜街廣東義園舊址,有一座袁崇煥紀念館和墳墓,這是在明末著名將領袁崇煥的墓和祠基礎上建立的紀念館,館內藏有袁崇煥手跡《聽雨》以及康有為題寫的“明袁督師廟記”手書等珍貴文物,看后感觸頗深。
北京是一本“百科全書”。我們的晚年不僅物質生活安逸幸福,別開生面逛北京讓我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極大享受。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