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琳
內容摘要:彝族的刺繡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具有述古記事、尋根憶祖、承襲傳統(tǒng)、存儲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彝族婦女能否繡出美麗的服飾,是衡量心靈手巧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看似簡單的一針一線中,蘊含著彝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研究學習那些具有濃烈本土化民族特色的形狀,配色。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刺繡的過程中,經常與當?shù)匾妥逋慕忝?,街坊鄰里間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切磋技藝,不同的生活體驗和審美角度帶來不同的刺繡靈感。小石橋鄉(xiāng)的彝族刺繡居于本土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彝族刺繡 圖案藝術語言 紋樣 色彩搭配 圖案寓意
刺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手工藝術,彝族刺繡又是傳統(tǒng)手工藝術中一朵絢麗的奇葩。云南玉溪有著絢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特別是隨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針的提出,具有玉溪特色的小石橋鄉(xiāng)彝族刺繡的本土性民族文化價值就越來越顯得尤為珍貴,研究小石橋鄉(xiāng)彝族刺繡,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土價值生產性保護,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建設玉溪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刺繡作品《喜鵲登枝》用色較為大膽主觀,運用深紅、紅、玫紅、橘紅繡制喜鵲,再配予湖藍、紫羅蘭烘托梅花、蝴蝶,使整幅畫面看起來色彩較為艷麗。她們的構圖時而簡潔,時而夸張,有的以實用為目的,有的以象征性、裝飾性為目的,更多是兩者和諧統(tǒng)一。她們的創(chuàng)作來自自然、來自宗教,來自世世代代的傳承,每一件精美的刺繡作品是一個或幾個、一代或幾代彝族女人心血、智慧、夢想的日日夜夜編制的結果。她們在偏僻的鄉(xiāng)野,萬籟俱寂的深夜,在枯黃的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為自己或親人創(chuàng)制,她們?yōu)榇硕牢?,而歡喜。她們可能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對面的大山,但她們用世代傳下來的手藝,用祖母教給她們的辦法,用她們自認為美的方式,用她們的心靈手巧,創(chuàng)造出了一件件華美的刺繡作品。我們這些遠離鄉(xiāng)野的過客驚嘆于她們的巧奪天工的創(chuàng)造,她們卻把這些當做最為平凡的事情來泰然處之,這種以最樸素、最純粹的心性對待藝術的態(tài)度,正是最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藝術的態(tài)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彝家婦女都是杰出的民間藝術家,她們創(chuàng)作的刺繡做工精美、工藝獨特、寓意深遠,具有很高是使用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小石橋彝族制作裹背的材料很有民族特色,常用黑布或深藍色布棉布或者亞麻布,有些富裕的彝族家庭還鑲上特制的手工銀的裝飾品,背帶的刺繡工藝也較為講究,通常用四方連續(xù)圖案繡滿整條背帶。制作一件被衫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背衫一般都是未出嫁時由母親親手縫制刺繡好作為女兒的陪嫁品帶到婆家,或者婆婆在自己兒媳懷孕時趕制出來送小孫孫用的禮物。背衫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單是繡在背衫上的各種花紋圖案就可以有很多款式和構成,日月星辰、山川大河、鮮花綠葉、圖騰崇拜、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小石橋彝族婦女將這些熟悉的、從小耳渲目染的彝族歷史、彝族神話故事,透過自己的理解,提煉,繪制到一針一線繡在背衫上,目的既是為了美觀好看,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感受到本民族的風情。在世代相傳中,彝族對百獸之王虎很崇拜,在彝族刺繡中就把虎的形象藝術化,繡在背衫面上;還繡成老虎帽子給小孩帶上,寓意小孩能在虎神的庇護下,嚇走一切不吉利的東西,讓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背衫上還會繡有牡丹花喻為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還會繡蝙蝠,諧音“?!痹⒁夂⒆幽茉诒成览锲桨步】档拈L大;繡上公雞,寓意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勤勞、拼搏、奮進;繡上猴子,諧音玉溪方言“候”,就是能干、聰明的意思。背衫帶上繡有的水紋波浪,寓意為彝家人的幸福生活就像龍馬山下的州大河水源遠流長,奔騰不息。
彝族的刺繡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具有述古記事、尋根憶祖、承襲傳統(tǒng)、存儲本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彝族婦女能否繡出美麗的服飾,是衡量心靈手巧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看似簡單的一針一線中,蘊含著彝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研究學習那些具有濃烈本土化民族特色的形狀,配色;跟隨民間刺繡傳承人學習刺繡圖案的繪畫能力。在學習和創(chuàng)作刺繡的過程中,經常與當?shù)匾妥逋慕忝?,街坊鄰里間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切磋技藝,不同的生活體驗和審美角度帶來不同的刺繡靈感。來自不同家庭的彝族女子在一些圖案、技法及配色上會稍有不同,但在與她們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次再學習和再提高的發(fā)展,一些新的經驗和構想隨之緩慢呈現(xiàn)出來。小石橋鄉(xiāng)的彝族刺繡居于本土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