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麗娟
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后,孩子的第一句話便是:“爸爸媽媽回來啦,我的禮物呢?”有時候小家伙還會滿心歡喜地翻翻父母的手提包,看看有沒有藏起來的禮物。這不禁讓父母疑惑:難道盼望爸爸媽媽下班就是為了得到一件小禮物?如此頻頻索要禮物,他會不會變成一個物質(zhì)小孩?
禮物背后的期待
一個驚喜
有時候爸爸媽媽出差,回來后就會給寶寶帶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禮物,這樣的小驚喜讓孩子有特別美好的體會,因此,想要重復(fù)這樣快樂的體驗就成了他對禮物的一種期待和向往。也許他不是為了要到一個實實在在的禮物,而是想獲得那種收獲所帶來的小驚喜。
一份愛意
隨著孩子長大,他會將禮物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聯(lián)系起來。例如有一天,他無意間說了一句喜歡《冰雪奇緣》的故事,沒想到幾天后,—本期待已久的嶄新的故事書就出現(xiàn)在他的床頭,這會讓他心里暖暖的。這一份禮物被他視作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和關(guān)注,當(dāng)然他每天都會期待了。
同伴的目光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會不時地炫耀這雙新鞋子是奶奶送的,那個好看的小橡皮是小姨從哪里專程買的……孩子聽了心里也會很希望自己擁有一份怎樣的小禮物,這樣第二天也可以如此地講給其他小朋友,獲得同伴的關(guān)注和羨慕之情。
智慧媽媽手中的別樣禮物
先不要談禮物“色變”,禮物也有正向作用的,如何送,送什么才是關(guān)鍵。
親手制作,更加稀罕
親手制作的禮物更加可貴,像圖畫書《遠(yuǎn)方寄來的生日禮物》中莎蘭的奶奶一樣,把孩子穿剩的小毛衣改成一條可愛的小圍巾送給他,就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禮物。這樣的禮物有很多,媽媽親手做的愛心配方小餅干、有裝飾感的小掛件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孩子感興趣,也可以讓他參與到禮物制作過程中來。
特殊的日子,方式和禮物也特別
圣誕節(jié)、新年、春節(jié)、寶寶的生日……這些富有意義的時刻,送一份小小的禮物會增加特殊的感覺。送禮物的方式也可以隨之變化,例如悄悄地將禮物早早地擺放在孩子的玩具架上,等待他去發(fā)現(xiàn)……
精神禮物更滿足
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幼兒園里獨立午睡了,這時可以考慮送一份禮物當(dāng)作鼓勵和肯定,一本書、一次動物園出行或者陪他玩一會兒他特別著迷的游戲,都可以是禮物,孩子從中會獲得更大的快樂和滿足。
關(guān)于禮物的幾個小提醒
不經(jīng)常送禮物。當(dāng)禮物出現(xiàn)得太頻繁時,不僅會助長孩子索要禮物的行為,也會讓他審美疲勞了,少了得到禮物時那種怦然心動的愉悅感。
淡化禮物的說法。父母首先自己不要總提起關(guān)于禮物的話題,當(dāng)孩子回家和父母講時,可以用更有意思的話題將孩子的關(guān)注點引開。
離別時,不許諾。有些父母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順利出門,很容易隨口許諾:“下班了,媽媽給你買……”這是引導(dǎo)孩子一天都在盼禮物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