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竹
馬里奧·貝里尼不但在意大利設計和建筑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曾獲得包括Compasso dOro金羅盤在內的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并且有25件作品成為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永久收藏品。
從設計中國的新城市中心,到設計意大利的銀行總部莫斯科的塔以及臺北的流行音樂中心,馬里奧·貝里尼的工作列表擴張到了世界各地。
橫跨各領域的設計大師
馬里奧·貝里尼1935年出生于意大利米蘭,畢業(yè)于米蘭理工大學建筑專業(yè),從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到家具和工業(yè)設計,在廣泛的領域享有盛名;同時還熱愛藝術,參加各種展覽的開幕式。他的第一個回顧展1987年在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展出,現(xiàn)在有25件作品被永久展出。
馬里奧·貝里尼是意大利國寶級、教父級的設計師,曾八度獲得素有設計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金羅盤獎(Compasso dOro Award),意大利總統(tǒng)也曾為他授予勛章以表彰他在建筑以及設計界做出的貢獻。80歲的他,至今仍然活躍在設計前沿。而他的過去好比一本設計史的教科書,難以盡述。相比任何一位現(xiàn)代設計史里舉足輕重的人物,貝里尼也是設計生涯超長且非常多產的一位,范圍更是跨越產品、建筑,直到城市設計。
1960年代早期,貝里尼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和工業(yè)設計。從擔任Olivetti工業(yè)項目負責人開始,后來又擔任其他意大利企業(yè)和國際企業(yè)的顧問(如Vitra、 Cassina、Artemide、Driade、Flou)等。1961年至1963年間,他加入意大利著名的連鎖百貨商店La Rinascente并擔任設計總經理。自1963年起貝里尼開始成為Dlivetti公司的主要設計顧問。以后十幾年他為該公司設計了許多優(yōu)秀產品,包括1973年面世的Divisumma計算器和1981年完成的Praxis系列打字機。1969年至1971年間他曾擔任意大利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的主席。
實際上,貝里尼是一位設計與研究并重的設計大師,是上世紀70年代他專門組織實驗車間廣泛深入地探討人與人造環(huán)境之間的復雜關系,這一主題幾乎體現(xiàn)在他的所有設計作品中。自1979年起他一直是米蘭國際博覽會設計部的主持人之一。
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1987年,紐約當代博物館將馬里奧·貝里尼的經典設計作品作為永久收藏在該館長期展出,他因此成為第一個在紐約MOMA舉辦個人作品展的設計師。這場個展成了他設計生涯的一個巔峰,自此之后,他的設計領域擴展到了建筑業(yè)?!斑@讓我覺得我現(xiàn)階段的事業(yè)似乎可以暫告一個段落了,應該有一個更好的方向,重新開始另外一段事業(yè),或者人生,所以我開始從事建筑。但是我并沒有從此不再設計家具。這并不是對上一段說再見,而是另尋方向”。
此后,貝里尼開始不斷參與世界各地的建筑項目,佳作遍布歐洲、美國、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日本及澳洲等地。其中包括米蘭的波特羅貿易區(qū)、日本東京設計中心、米蘭國際會議中心、日本東京設計中心、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法蘭克福的德意志銀行總部和法國盧浮宮伊斯蘭藝術館區(qū)等等。
由馬里奧·貝里尼參與設計的法國盧浮宮伊斯蘭藝術館區(qū)的那個屋頂可謂經典——一個覆蓋著金黃色玻璃鋼結構的屋頂,它類似舞動綢緞般高低起伏的外形同鋼鐵結構的堅硬構造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新奇的設計令藝術館的屋頂看上去猶如一塊金色的飛毯,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一千零一夜》故事中充滿魔力的神奇飛毯。
目前,貝里尼正在參與中國鎮(zhèn)江城市規(guī)劃的項目,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描述道,“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意味著通過設計,促使居住者不需要太多的能源去保持房間內的新鮮空氣和舒適溫度,每棟房子都有一個小花園可以種蔬菜……同時使用環(huán)保的方式去排放污水,使用電動交通工具出行,”在他看來,未來,鎮(zhèn)江要變成一個環(huán)境友好型城市。在他的設想里,要把這個城市變成一個沒有汽車,真正環(huán)保的城市。“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必惱锬嵴f,但他必須去嘗試,因為目前中國的環(huán)境看起來越來越糟糕,不能經常看到藍天,霧霾很嚴重。“我覺得,尤其在這種時候,就更要注意通過設計來改善居住環(huán)境。”
想象力能化腐朽為神奇
馬里奧·貝里尼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人。他認為自己的家就和城市一樣,家里的柜子就像街上的建筑物,家里的走道就是外面的大街,家里的客廳則是城市里的廣場……因此在了解馬里奧·貝里尼的作品時,最讓人驚訝的是,他每一個作品的靈感來源都是那樣匪夷所思,但細細想來合乎情理:與底座成一體的鍵盤按鈕的靈感來源于人體乳頭;一張看似普普通通長方形桌的靈感來源于名畫“最后的晚餐”中的那張桌子;打字機的傾斜角度來源于一張中世紀油畫上圣母瑪利亞的手即將觸碰而尚未觸碰到《圣經》的情景,《圣經》擺放的角度正好是打字機的傾角。他說:“設計師就是那個將手伸入人類整個歷史脈絡的人?!?/p>
最讓人稱奇的是,1974年時 Cassina先生希望馬里奧·貝里尼設計一種新的辦公室模式,因為當時的辦公室都是大家伙排排坐,非常沉悶。馬里奧·貝里尼設計的這間打破沉悶格局的辦公室,靈感竟是來源于越南的小船貿易。在越南,人們在狹窄的河道里做著生意,每一個生意人都有一條小船,這條小船既是私人的空間,也可以立馬和客人產生互動。由此他設計了一種一頭是方形,一頭是圓弧形的桌子。在同一個桌面,方形一邊便于個人辦公,圓形一邊可以實現(xiàn)多人互動,比如開個小會。這又是一個馬里奧·貝里尼被后人模仿的創(chuàng)新設計。
“我一直努力保持Top狀態(tài)?!必惱锬嵴f。在每一個設計作品上投入100%的熱愛與專注,是他一貫的作風。正是這樣的狀態(tài),讓貝里尼在建筑界亦獲得了極大地成功,他設計的建筑不僅為他帶來了聲譽,也讓他迎來了事業(yè)發(fā)展的第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