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寧
摘 ?要:本文主要對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文首先介紹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接著從課前預習、課堂授課以及課后練習三個方面對生活化的運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小學階段是數學知識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奠基階段。在這個關鍵性的學習階段,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有效提高課堂質量,使他們能夠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在農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農村教育本身軟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師能夠開動腦筋,開發(fā)學生智力,挖掘潛力,將數學這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課程以生活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這來回往復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使他們體驗到了課堂上原本抽象的東西能應用到實踐中去,能夠更好地改變生活,從而更加熱愛數學,熱愛學習。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將一直以來農村教師沿襲的只根據課本內容一絲不漏地講給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模式轉變?yōu)楦挥猩钋槿?、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生動化教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包涵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知識傳授的具體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案例場景,變抽象為形象;二是將學到的具體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
一、課前預習,以生活化的例子將學生興趣引導到新內容上
課前預習是學習新課程的重要步驟。做好預習功課,事先接觸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掌握對新課程的理解情況,可以大大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負擔,形成有緩有急、有主有次的聽課節(jié)奏。對于數學課而言,因其自身與別的學科相比,需要有較為縝密的思維貫穿整個過程。因此,沒有預習直接聽講,便極有可能因某一處的理解失誤或思維停滯導致不能與隨后的內容有效鏈接,從而影響聽課效果。因此,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是教師需要重視的工作之一。
課前預習往往不是在課堂中進行,經常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自行進行,由此教師便很難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不知道他們是否進行了課前預習,預習的效果怎樣。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中,要求“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來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前預習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學習“體積與容積”一節(jié)時,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后,觀察一下吃飯用的碗與媽媽洗菜用的盆哪個裝水更多,然后動手試一下,要用幾碗水才能裝滿一盆;坐在同樣的沙發(fā)上看電視,如果只坐小朋友,能坐幾個人?如果大人能同時坐幾個等。通過這樣的體會,使他們形成體積與容積的初步認識,上課的時候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很容易將新知識在活潑熱烈的氣氛中引入。
二、課堂授課,以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由于農村環(huán)境的閉塞,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落后,教師的整體素質也不如城市,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某些經典教學案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勇于創(chuàng)新,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路子,將農村生活情景活生生地再現于課堂,才能讓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煥發(fā)生機,令農村孩子們將日常的生活經驗與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利潤與折扣的知識點時,筆者舉例:小明家的蘋果豐收了兩萬斤,平均每斤賣價3元錢,蘋果袋、農藥等生產資料共花費了約3000元錢,請人幫忙花費人工費6800元錢,請問小明家今年的純利潤是多少?個頭較小的蘋果以每斤2.2元錢的價格賣給飲料廠,小蘋果是蘋果平均價的幾分之幾?換算成折扣,相當于小明家給飲料廠打了幾折?
大部分家中有果園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這些問題,耳濡目染,很容易理解,經過教師的講解,明白了利潤的含義和折扣的實質。這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提煉出來,上升為數學定義后的,只有將其還原,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意識。在通過通俗化的生活案例引導理解后,很容易將日積月累的數學經驗轉化為可供思考、操作、交流的學習資料,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親切感,刺激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三、課后練習,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強化知識體驗
課堂知識教授完畢,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題目交給學生完成。目的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過課后的實踐操作體驗來鞏固強化課堂知識。比如,學習了“濃度”之后,要求學生回家根據家人的喜好程度親手給他們泡一杯糖水,喜歡甜東西的放兩勺糖,不太喜歡的放一勺糖,爺爺奶奶身體不允許吃大量糖的放一點點或者不放,分別嘗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據自己所放糖的多少與水的比例算一下濃度。類似的課后作業(yè)十分受學生喜愛,甚至不用監(jiān)督都能圓滿完成。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數學不再枯燥、抽象,進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此,學生的學習素材應盡量來源于自然、社會生活與科學中的現象和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數學問題融入這個生活原型,對教材問題進行生活化包裝,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例如,在簡單幾何圖形的教學中,從學生的座位、黑板等引入平面,學生接受的親切自然。通過課本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練習形式,讓學生親臨問題情境,以幫助學生擴大思維空間,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還應注意在教學中多創(chuàng)設有利于解決問題的課堂氣氛,提供有趣的數學應用問題。通過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的應用意識,經過滲透、反復、交叉、逐級遞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化的過程,使學生的應用意識逐步由不自覺或無目的狀態(tài),進而發(fā)展成為有意識有目的的應用。再如,在學習《字母表示數》時,我先設置一個實際問題情境:“我今天在學校撿到一個錢包,里面有85元錢,我想請一個同學幫我寫一個招領啟事。”這時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學生說,今天拾到錢包一個,里面有85元錢,請丟失者到我處認領,也有同學說,不行,這樣會有人來冒領。應該說錢包里面有X元。于是很輕松地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總之,在新課改的目標下,要達到小學數學寓教于樂,教師快樂教學,學生快樂學習的目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富有實際意義且非常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學一定要堅持下去并不斷革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