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青
板胡,是我國民樂中非常珍貴的一件樂器,尤其是在西北地區(qū)于中原廣泛流傳應(yīng)用。它的爆發(fā)力不但很強,而且具有柔婉細膩的素能,有著雙重的藝術(shù)價值,既能獨奏,又能作為戲曲伴奏的領(lǐng)銜樂器(如同京胡),在很多歌劇、舞劇、電視劇里邊運用了它。它的音色明亮、剛?cè)嵯酀?,有堅實渾厚之感,能把豪壯、歡快、悲哀之音表現(xiàn)得盡致淋漓。
板胡演奏技巧方面分為兩部:
一部為弓法:
長弓、短弓、連弓、分弓、快弓、慢弓、振弓、頓弓、挑弓、抖弓。
二部為指法:
按、換、滑、打、彈、泛、摟、揉。
演奏板胡時有這么豐富的弓法指法技巧,若能運用恰到好處,定能奏出惟妙惟肖、余音繞梁三日的旋律。在演奏時,要深刻、細致的分析樂曲內(nèi)在的含意和所要表現(xiàn)的亮點,意義目標明確了,再用弓法和指法上的一切技巧去裝飾它、完美它。
比如:在演奏秦腔曲牌抒情段時,指法上要用摟、揉、打、滑為主的方法。弓法上要用長慢弓、頓弓、振弓為主的方法。在曲子高峰出現(xiàn)時須用短、快、分弓,指法則用快換法即可。在演奏敘事曲這首曲時則要分析它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主要突出回憶、對比、形成了旋律對比、節(jié)奏對比,第一段為興奮、熱烈地,弓法則采取快弓、分弓、短弓、振弓,指法則用快換,弓法與指法緊密配合,是聽覺感到演奏出每個音符是那么樣清晰、圓潤、顆粒歸倉之感。中段為回憶旋律,弓法要長慢弓、掘頓弓,指法要用摟、揉,用 1.2.3.4 撮在一起上下滑,綜合弓指法的技巧,才能充分表現(xiàn)出樂曲的思想和眉戶碗碗腔的地方風味。第三段樂曲要收尾還原樂曲主題,增進更加豐富旋律,則用 的更快節(jié)奏,把樂曲推向更高潮。在弓法指法上定要突破民樂的常規(guī)演奏,須借用小提琴演奏法,摧弓、斷弓。指法按弦換指猶如蜻蜓點水快速完成。又如“秦韻”這首獨奏曲弓法要緊抽換弓,在內(nèi)弦二把音區(qū)內(nèi)找曲式的要求。
總之,板胡獨奏曲不同于戲曲伴奏方法,因曲子難度大,演奏技巧高,要精中求精、細中更細,演奏出每個音符猶如蓮花綠葉上的水珠,圓潤、透明、獨立。演奏一首曲定要感人、悲憤時催人淚下,歡快時興奮極致。
注意拉獨奏曲時認識它的民族風格、地方色彩、曲體個性,才能夠準確地完成其意。
二、再論板胡伴奏戲曲唱腔及曲牌的方法
板胡伴奏戲曲唱腔及間奏曲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經(jīng)驗,板胡是樂隊的領(lǐng)銜樂器,又是樂隊的靈魂,樂隊在它的領(lǐng)奏下,能伴奏出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戲劇氣氛,能拉出撕心裂肺的悲哀之情。它的音量博大,音色純清而宏亮,音域?qū)掗煻嬲?,并和演員聲音相似,包腔自如,融為一體,魚水之情,花秧之本,代代相傳,流芳至今。
比例說明:如《紅燈記》人物李鐵梅唱段:“仇恨入心要發(fā)芽”時,傳統(tǒng)伴奏方法很難完成這段唱的情緒與技法。那么,在弓法、指法上要借鑒板胡獨奏曲的弓法和指法演奏方法與技巧。比如改革后的緊墊板
要用強抖弓和斷頓弓才能完成,025 1 ,伴奏者要吸一口冷氣停頓緊收,然后隨同演員緩慢拉下去。到最后緊板(雙重二六相結(jié)合的板式)則用摟、揉、指法,弓法用斷弓、掘弓相濟伴奏出斬鋼削鐵之氣勢,把人物情緒推向高潮,以強抖弓收尾,強掘弓齊。
再如伴奏(秦腔)《洪湖赤衛(wèi)隊》韓英的唱段:秋風吹……,即傳統(tǒng)的包腔方法模仿演員聲腔旋律一字不漏的拉下去,在這期間可把演奏獨奏曲的各種技巧糅合進去,尤其可用弓法上長弓舒展、頓弓含蓄,弱起漸強,強中有弱,指法用很巧妙的換指法,要自如靈活,不留痕跡,實踐可以告訴你,伴奏出來的效果由衷的完美。
在伴奏古典傳統(tǒng)唱腔時首先要背通唱詞,并記在腦子里。它的唱詞規(guī)范,不是七字便是十字組成,上下句分明、轍韻清晰,陰陽上去,快慢強弱,后半拍開口(顆梆子)的唱法特點,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伴奏自然,恰到好處,便是一名很有水平的戲曲板胡伴奏者。
鑒于秦腔緊二六唱腔中,語言性太強而旋律性不足之原因,板胡較難伴奏。我曾嘗試在緊二六唱腔中借鑒京劇京胡在快板中的快弓伴奏方法,如歡音中不去專門包腔,可拉 1 3 5 6 3 1 5 的快弓伴奏法,在哭音可拉 2 4 7 5 4 7 5 的快弓伴奏方法,效果不錯,僅是嘗試,在伴奏中可以參考。
我認為:不管是獨奏者或伴奏者,都是姊妹藝術(shù),要互相學習與借鑒。藝術(shù)是永無止境的,它是在不斷地走向完美與理想。
音樂這門藝術(shù)的升華從未離開過廣大音樂工作者嘔心瀝血地去研究、去探討、去創(chuàng)新,去總結(jié)。時代在前進,人要與時俱進,科學在發(fā)展,人的思維也在不斷地發(fā)達,文化藝術(shù)同樣也在這個時代不斷地升華,那么,作為一個獨奏或伴奏者也在不斷地尋求提高技能的突破口,讓實踐去驗證我們的探索與追求。
(作者單位:陜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
【責編/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