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萬華
【摘 ? ?要】數學是伴隨著人類文明史出現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抽象美和邏輯美,使數學的層次遠高于其他自然學科。數學中的計算、運用、推理等概念對于年齡偏小、生活經驗不足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因此,教師要從小學生年齡實際出發(f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好數學概念的核心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概念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73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學課堂教學也漸漸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生動。華羅庚曾說:“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怎么樣才能打開思維的大門、誘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其思維呢?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方法和建議,希望對輔導小學生數學學習有所幫助。
一、把握重點,舉一反三
數學教學重點的掌握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水平和能力,而難點的突破則是教學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知識的收獲情況,直接衡量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在數學教學中,知識點相對較細,涉及面廣,教師常常擔心某個知識點講解的不透徹,使得學生不能全面理解知識,便會刻意重復強調,對于每個知識點都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教學進度緩慢,學生難以把握重點,學習吃力,教學效果不佳。例如,分數的概念: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在教學時,教師在講解1/3=2/6=4/12的變化時,如果一遍又一遍的描述從左到右的演變過程,想要讓學生深入體會這一規(guī)律,但學生未必能理解。教師應該精煉語言,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結合學生的理解范圍,可總結為“變化前后商不變”,再適當引申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樣合理歸納教學難點,不僅揭示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還能教會學生聯系前后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真正把知識理解透徹,舉一反三。
二、回顧知識,化繁為簡
回顧知識要求做到全面復習,幫助學生建立有序的知識體系?;仡欀R全面復習,不是要求學生死記每一個知識點,而是要求學生抓住每章節(jié)知識的相關聯系,根據所學知識將復雜的公式進行簡化記憶。正所謂“會做數學題,不代表掌握了數學”。如小學階段中“雞兔同籠”問題接觸較多,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題目真正考查的知識點,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量,而且假如在此問題上稍加變形,學生就遇到了困難?!半u兔同籠”的關鍵在于確定對象的總數和總的組數。如果老師在平時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具體點撥、指導,教給學生深入理解題目的方法,將知識化繁為簡,每章節(jié)理解相互聯系,那么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反復進行基礎訓練
學習數學,不力求于學生解出難度頗高的題目,而在緊抓學生的基礎掌握和對題意的理解程度。眾所周知,無論題型難易,都是由一個個基礎的小知識點組成的,如果學生知識基礎扎實,掌握了分析題干的方法,那么做題時就會覺得輕松自如,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以往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拿一些難度偏高的題型讓學生嘗試,這種急于求成的方法是錯誤的。地基不扎實就無法建造高樓,數學學習也是一樣,只有將基本題型熟練掌握,才能做好由基本題“組裝”出來的綜合題。小學生尤其需要反復練習心算、筆算的能力。基礎題固然簡單,如若不加強練習,特別是小學生往往會忽略細節(jié),形成眼高手低的壞習慣,做事粗心,做題漏洞百出,教師要著重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做好基本題是關鍵,反復練習,學生就如下盲棋的棋手,只需稍作思考,就能得出正確答案,這就是教師訓練的最終目標。
四、敦促學生做到“三多”
(一)多看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1.課前多看。特別是預習數學課本時,要準備紙、筆,對于書中的公式、計算等,必要時及時勾畫,將不懂的地方做出標記,課堂上就會有重點的聽課,上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2.課堂多看。在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跟隨著講課的節(jié)奏,掌握本節(jié)重點,做好筆記和相關題型的自我認識以及解決方法。多看筆記,回顧復習自己的思維過程,將知識生動的記憶在腦海中。
3.課后復習多看。課后復習延伸了課堂學習,學生利用課后學習不僅能發(fā)現并解決在預習和課堂中仍未解決的問題,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系統(tǒng)化。課后,教師應提倡學生自我查漏,及時總結。只有熟練掌握知識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后作業(yè),在發(fā)現問題時也要及時向老師請教。
(二)多想
數學的學習重在對概念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學生在問“為什么”的同時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活躍思維。教師在出題時,應該有選擇性的挑選一些難度適合當下年齡階段學生的題型,在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積極發(fā)散學生思維,正確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對其思維產物的欣賞、肯定,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多問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在講臺上一味的講授知識,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可能還無法將知識完全消化吸收,班上同學性格各異,有的不愛發(fā)言,有的學習被動,在課堂上老師不能完全顧及到每個學生的感受。課改后強調學習的積極、自主,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或課堂舉手提問的方法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后要積極進行獨立思考,思考過后如果尚未解決就要學會向組內成員請教。在平時的教學理念灌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勤動腦,不要害怕錯誤,勇敢面對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并努力解決。當老師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要學會仔細聆聽,幫助學生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而不是單純的回答學生的問題。如發(fā)現學生的計算錯誤,應注意強調正確加和、進位,而不是再次的和學生一起進行計算。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敏感的小學生,所以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輕聲細語、有耐心,給予其積極思考的肯定,適時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千百年來,數學魅力不減,它的博大精深令人心馳神。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可見數學魅力無窮,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tài)也變得積極。教師要不斷的探索并改進教學方法,以上教學方法初探望與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一起分享,希望可以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