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瑜蓀,齋號“容園”,1948年出生于浙江桐鄉(xiāng)。受鄉(xiāng)里前輩豐子愷人品藝品影響,七歲學(xué)畫,十二歲學(xué)篆刻,1979年后專工竹刻。以淺刻和留青法摹刻古今名家書畫,尤擅刻豐子愷作品,繼承浙派文人竹刻風(fēng)格。出版有《容園竹刻》《竹刻技藝》等專著。作品曾參加1993年7月南戴河萬博城“中國民間藝術(shù)大展”、2008-2009年海峽兩岸六地“竹刻藝韻”交流展、2010年“相約世博——全國竹刻藝術(shù)邀請展”等重大展事。1995年9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shù)家協(xié)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shù)家”稱號。1996年3月應(yīng)邀赴新加坡辦展。專著《竹刻技藝》獲第二屆浙江省民間文藝映山紅獎·學(xué)術(shù)理論類三等獎。門弟陳淇青、陳建新、吳秋濤、朱祖宏等均已成為頗具實力的當(dāng)代竹刻人。
“曩年為我刻《踏雪尋梅圖》,一老人披氅策驢,清疏自饒逸致。但不著一枝半蕊,我問其故。他說:所謂‘尋梅,是正在尋訪中,當(dāng)以隱藏為之,若花枝爛熳,呈現(xiàn)在前,那就失去‘尋的意義了,我為之首肯?!?/p>
——鄭逸梅(文史掌故作家)
1988年7月《收藏天地》
“父親的漫畫、書法被摹刻得如此神韻畢肖,真令人稱絕?!?/p>
——豐一吟(豐子愷之女,作家、畫家)
1983年10月
“尊制竹臂擱神品也,無人不贊,數(shù)當(dāng)世竹人唯兄為魁矣?!保ㄔu“陳從周墨竹并題詩臂擱”)
——陳從周(古典園林建筑大師)
1987年10月6日“致瑜蓀函”
“收到您贈我的竹刻臂擱一節(jié),并有竹拓五張,別提多么喜愛,欣賞很久,又從電話里向馬遜打聽到一些有關(guān)您刻竹之事,因此欣賞之外又加上欽佩不已?!保ㄔu“豐子愷翠拂行人首臂擱”) ——林海音(臺灣著名作家)
1989年10月25日“致瑜蓀函”
“葉瑜蓀同志為我刻的竹臂擱,我上星期方收到,尚未及回信,請你和他通信時代為致謝。刻得實在好,他一定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才得完成這件藝術(shù)品?!保ㄔu“豐子愷松間明月長如此并趙樸初題詩臂擱”)
——趙樸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詩人、書法家)
1989年5月6日“致豐一吟函”
“一般留青人物,多以淺浮雕方式留起竹皮為主體,但葉瑜蓀此作的少女,卻以鐵線描的方法鉤畫出面相和雙手?!~瑜蓀的留青,可算是別具一格。要留意的是他的線條掌握甚佳,例如少女的兩手臂線條、竹子的幼而勁的枝干,甚至右下角“瑜蓀刻”三字,都是秀雅遒勁的?!保ㄔu“芭蕉少女臂擱”)
——曾柱昭(香港藝術(shù)館總館長)
1994年2月8日《星周刊》
“收到你的信,又拜讀了你的大作,非常高興。你的竹刻很有功力,很有書卷氣,子愷的筆意你能充分表達出來,真不容易,佩服之至。我送給世襄先生請教,他也很贊賞,而且很快給你去信了?!?/p>
——王子野(著名出版家、竹刻家)
1990年3月16日“致瑜蓀函”
“昨日獲見您寄子野先生函,附竹刻照片及拓片數(shù)紙,陰刻及留青已大有基礎(chǔ),深喜治竹藝苑又多一位健者。今后倘從多種技法及自創(chuàng)畫稿上下工夫定能有大成就?!?/p>
——王世襄(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1990年3月9日“致瑜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