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贊華
[摘 要]通過探究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關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生成關系,梳理出馬克斯·韋伯所具備的獨特性的思想特質。進而,辯證地剖析了國際學術界對此批駁的各種論點,以期給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提供某些啟示。
[關鍵詞]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生成關系;啟示
[中圖分類號]C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8 — 0019 — 02
在資本主義如火如荼發(fā)展的階段,整個世界均陶醉在資本主義盛宴帶來的狂歡之中,尤其西歐最為典型。在此時馬克斯·韋伯關于宗教——經濟論文集的開山之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也應運而生。在此書中馬克斯·韋伯獨辟蹊徑地從宗教的角度出發(fā),首次系統地論證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生成關系,具有重大的思想價值和啟發(fā)意義。顯而易見,他思想的總趨勢就是致力于探究這樣一個問題,即“近代資本主義為什么僅僅在西方出現,而同時期的東方有資本主義的萌芽卻沒有發(fā)展?”經過反復的論證,馬克斯·韋伯認為新教倫理滋生于西方民族的宗教改革,且是近代資本主義飛速發(fā)展的根源所在。
一、馬克斯·韋伯思想的獨到之處
在此之前,人們往往習慣于把資本主義的興起歸因于經濟發(fā)展和歷史演進,但這二者均是以社會宏觀環(huán)境變遷為突破點來闡釋資本主義的生發(fā)流變。然而,馬克斯·韋伯則認為資本主義不是簡簡單單的經濟活動方式,其中還蘊含著彌足珍貴的精神特質。然而,這種精神特質只有在歐美才能呈現出其特有的優(yōu)越性。
毋庸置疑,馬克斯·韋伯早已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開篇的前言中明確指出,資本主義在時間上具有久遠性,在范圍上具有普遍性。在被西方世界注入新的理性元素之后,資本主義又得以確立自身飛躍的基點,向前邁出歷史性的一步。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西方這種獨特的社會形態(tài)蘊含著經濟技術和政治法律因素,卻容易忽略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其中還應該將理性因素囊括其中。馬克斯·韋伯認為這種所謂的理性主義精神就是指特定的原則之下所營造出的一種合乎常理的生活樣式。馬克斯·韋伯認為禁欲主義精神就是這種精神得以蛻變的前提所在。尤其是在加爾文教倡導的上帝預選說和天職觀中得以體現。上帝預選說認為上帝亙古以來就已經注定了教徒的生死,即使他們做出再多的努力,也終究難以擺脫這種狀態(tài)。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上帝預選說已經摒棄了天主教的普遍恩寵論,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天職觀則認為個人要想得到上帝的切實救贖,就必須勤勤懇懇地進行勞作,不斷正強化神的榮耀。在這里我們也不難看出,天職觀則獨辟蹊徑地指出理性化在個人此世生涯中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這種理性化正是塑造出早期資本家禁欲性格得以形成的關鍵所在。這種禁欲性格切中時弊地造就出勤儉節(jié)制的企業(yè)家和為增加神的榮耀而不辭勞苦的勞動者。顯而易見,它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注入了巨大力量。
由此看來,馬克斯·韋伯對資本主義的解釋著實與其同時代的思想家大不相同。馬克斯·韋伯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系統地論證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之間生成關系的思想家。也正是這種獨辟蹊徑地視角,致使以《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宗教——經濟思想從發(fā)表開始便遭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多方批評。
二、對馬克斯·韋伯思想的重要批判
(一)認為馬克斯·韋伯是唯心主義者
馬克斯·韋伯認為,“天真的歷史唯物論認為那種理念是作為經濟狀況的反映或者上層建筑而產生的”,隨后,馬克斯·韋伯又在其論文的注釋中指出:“我認為經濟發(fā)展對于宗教思想的命運所產生的影響實具重大義”,僅僅是“那些宗教思想總之不可能從‘經濟的物事演繹出來。”這些宗教思想本身“純然有自己的固有法則性與不可抗的力量”。從此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斯·韋伯認為政治和經濟發(fā)展只是文化觀念轉變、生活方式轉型的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其充分條件。從其主流和本質上來講,這些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要想實現自身的優(yōu)化就必須激發(fā)自身潛在的能量進行內化和外延。然而,馬克思則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過一番對比之后,就有人認為馬克斯·韋伯歪曲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本真,是徹頭徹尾的唯心主義者。
其實,二者的觀點并不相悖,馬克斯·韋伯只是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的觀點而已。馬克斯·韋伯本人也從未否認過政治和經濟在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僅僅是反對單一地站在政治和經濟的視閾上去進行探究分析。馬克斯·韋伯在其著作中指出:“我們必須從這樣的觀點脫身出來,亦即認為可以從經濟的變革中推衍出宗教改革這個‘歷史必然結果”,另外,“純粹的政治發(fā)展過程也必須加入其中共同作用,才能使新創(chuàng)立的教會得以存續(xù)”。當然,馬克斯·韋伯也堅決反對形而上學地把資本主義的產生全部歸因于西方民族的宗教改革,他認為要想真正地尋求出資本主義產生的根源就必須把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二)認為馬克斯·韋伯對加爾文教的理解具有片面性
英國經濟學家 R · H ·托尼通過對加爾文教教義的綜合考量和分析,發(fā)現加爾文主義從誕生之日就給予商業(yè)生活、企業(yè)生活以徹底的認同和強制的制約。托尼認為,前一個因素是推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引擎,后一個因素則是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絆腳石。托尼認為馬克斯·韋伯僅僅只看到了加爾文教對資本主義產生的積極作用,而忽略了加爾文教對資本主義產生的消極影響。這就是托尼為什么會認為馬克斯·韋伯對加爾文教的理解存在偏頗的關鍵所在。
馬克斯·韋伯在其著作中指出:“為了本文的目的,我們經常要提到的宗教改革的層面,就純正的宗教意識看來,必然顯得是邊緣的,甚至是表面的”。他之所以如此這么講,是“因為,我們所企求的不過是弄清楚,在我們這個由無數歷史個別因素所形成的、近代特有的‘此世取向文化的發(fā)展之網中,宗教動機曾提供了什么線索”。由此不難看出,馬克斯·韋伯在這里所強調的僅僅是眾多因素中的一種而已即宗教因素,當然,這種因素的某些方面也的確對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產生了一定推動作用。換言之,在這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可以將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歸因于宗教改革。但必須明確一點,宗教改革絕非是資本主義得以產生發(fā)展的唯一動力之源。馬克斯·韋伯在著作中也一再強調他對宗教的分析必然是邊緣的和表面的,實際上,他也沒有否認宗教的其他方面不會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托尼對馬克斯·韋伯思想的批判儼然已經超出了其在著作中討論的范圍。
(三)認為馬克斯·韋伯存在理想型的邏輯局限
馬克斯·韋伯在其著作中排除了戰(zhàn)爭、海外殖民、黑奴貿易等一系列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因素,把資本主義定性為了理性資本主義,并認為這些因素并不是資本主義精神的真正意義所在。進而,他認為這些因素并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而是自古以來就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他就把新教倫理中的上帝預選說和天職觀等譽為資本主義精神的真正源泉所在。其實,在馬克斯·韋伯的理念中,理性、勤儉和積累才是資本主義精神的實質所在。譬如,我們在縱觀資本主義早期的發(fā)展史中不難發(fā)現,他們都曾依托戰(zhàn)爭、對外殖民等手段來完成自己對資本原始積累,進而獲得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濟支撐。因此,馬克思認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就是資本剝削勞動、列強掠奪弱國的歷史,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因此,就有人認為馬克斯·韋伯的這種理性主義精神具有一定的邏輯局限性,他應該綜合權衡各個方面的因素。
其實,關于這一點,馬克斯·韋伯在對比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徒的生活方式時就已經明確地給予說明。馬克斯·韋伯在其注釋中說到,“為了凸顯特征性的差異,絕對有必要使用‘理想型概念來加以說明”,雖然采用這樣的方式“在某種意義上有對歷史真相施加暴力之嫌,但若非如此,在冗雜繁復的長篇大論之下,清楚的定式化實無可能?!币簿褪侵v,這樣一種理想化的設計雖然沒有經驗事實做依托,但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凸顯某些特征的差異和符合邏輯演繹的需要。針對于此,美國丹尼爾·貝爾認為,“這種‘非歷史的封閉模型可以用來作‘虛擬演繹研究,并標明研究對象的局限。這種‘理想類型的好處是便于勾畫我稱之為軸心原則和軸心結構的主要輪廓——以免歷史變動模糊了我們對特定社會領域的觀察。但理想類型因其靜止性質無法展示事物的本源和未來發(fā)展?!睆哪撤N意義上來講,馬克斯·韋伯也確實指出宗教改革的積極作用,但我們絕不能一刀切,要辯證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問題。否則,馬克斯·韋伯就會被扣上為資本主義高唱贊歌的帽子。
三、對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啟示
而今,在一些西方影視文化和快餐文化等的大肆滲透之下,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已悄然發(fā)生改變。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思潮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中華文明是五千年來從未間斷的文明,那么,它為什么就如此不堪一擊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在此,我認為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我們的崛起可以借助外力,但絕不能依附于外力。
其實,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一著作中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馬克斯·韋伯為資本主義的生發(fā)流變找到了精神內核和動力之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我們也應該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尋求出與我們社會發(fā)展模式相匹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當然,這種社會主義精神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漫長的過程。其實,在必要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運用國家的強制力。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在踐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入腦入心、深入骨髓,只有這樣,它才會散發(fā)出無盡的正能量,讓我們的國家永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參 考 文 獻〕
〔1〕〔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康樂,簡惠美,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覃秀桃.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簡評〔J〕.社會科學學科研究,2010.
〔3〕葆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述評〔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科版,1995.
〔4〕劉漢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
〔5〕白云飛,李婭婕.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現實意義評析,2008.
〔6〕〔挪威〕斯坦因· U ·拉爾森.政治學理論與方法〔M〕.任曉,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6.
〔7〕楊金廷.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問題的啟示〔J〕.邯鄲學院學報,2012.
〔8〕李堃.托尼對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觀的繼承與批評〔J〕.宜賓學院學報,2008.
〔9〕龐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讀后感〔J〕.理論園地,2011.
〔10〕李春華.再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命題的現實意義〔J〕.河南社會科學,2013.
〔11〕費云舒.淺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J〕.青春歲月,2013.
〔12〕莫曉妮,靳繼超.對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探索性解讀〔J〕.理論探討,2011.
〔責任編輯:譚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