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宋新宇
面對每一次作文,誰不渴望自己能“妙筆生花”呢?可是,每當(dāng)提起筆來,不少同學(xué)又感到十分苦悶,文章寫來寫去,往往是那一套陳詞老調(diào):寫風(fēng),無非是春風(fēng)浩蕩,秋風(fēng)涼爽,寒風(fēng)凜冽;寫雪,總是大雪紛飛,雪花飄飄,‘寫月亮,常常是皎潔明亮……這些描寫當(dāng)然可以,可是很不具體,似乎讓人在霧中看花,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感到單調(diào)無味。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語言干癟的現(xiàn)象而使文章“繪聲繪色”呢?請先讀一讀散文《荔枝蜜》中的一個片斷:
從化的荔枝樹多得像一片碧綠的大海,開花時節(jié),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采花釀蜜。
這幾句話描寫了蜜蜂采蜜的繁忙景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景?!皣聡挛宋恕笔悄M蜜蜂飛行時發(fā)出的聲音,“碧綠”摹擬的是荔枝樹開花時節(jié)的顏色,給人以色彩美,“月夜”是描寫夜景,三者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蜜蜂采蜜圖,給人一種親切感。
請再品味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筆下《春》的一個片斷: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fēng)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這一段話,作者運用“偷偷”、“嫩嫩”、“綠綠”、“一大片一大片”、“輕悄悄”、“軟綿綿”等疊詞,細(xì)膩而生動地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草圖,將春草的動態(tài)、質(zhì)地、色澤、長勢、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讓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隨著疊詞的出現(xiàn)油然而生。
可見,要使文章繪聲繪色,除了要對描摹的事物善于觀察、抓住特征、有順序地描寫等一般要求外,還應(yīng)運用一些描摹聲音、色彩、形態(tài)等的形象化詞語,讓人對事物的感覺猶如目睹一般。這類詞語主要有三種:
一是“摹聲”。如“嘩啦嘩啦”,仿佛使人看到大水奔涌而去的樣子;“嗖嗖”,似乎讓人覺得有什么在身邊飛快地通過。還有“唧唧啾啾”的鳥叫聲,“咣當(dāng)咣當(dāng)”的車輪聲等等。再如,“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經(jīng)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本渲械囊粋€“唧”字,就形象地再現(xiàn)了燕子輕巧有力的飛行,仿佛一只體態(tài)輕盈的燕子就從眼前疾飛而過,眨眼間便遠去了。
二是“摹色”。如“綠油油”,會使人想到一片濃綠而潤澤的麥苗;“亮晶晶”,能讓人聯(lián)想起閃光發(fā)亮的星星。還有“金燦燦”的玉米,“紅彤彤”的晚霞,“黑漆漆”的夜晚,“白嫩嫩”的皮膚……
我們不妨再讀一讀《秋色賦》中的一個片斷,體味一下作者峻青是怎樣“摹色”的。
一片柿樹,是紅色的;還有鮮艷的“紅香蕉蘋果”,黃橙橙的“大金帥”,還有紅瑪瑙似的山楂果,長得長長的、綠綠的晶瑩透明的葡萄……
三是“摹狀”。描摹狀態(tài)的常有“毛茸茸”、“圓滾滾”、“胖乎乎”、“興沖沖”、“喜洋洋”等詞語。例如,“小花貓圓圓的腦袋上豎著兩只毛茸茸的三角形小耳朵。晚上,它的眼睛睜得圓溜溜的。當(dāng)它逮住老鼠后,便美滋滋地吃了起來……”由于“摹狀”詞語恰當(dāng)運用,“小花貓”便活靈活現(xiàn)了。
在寫作中,如果我們能在遣詞造句時多加斟酌,注意到語言的“繪聲繪色”,一定能使文章增添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