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健
[摘 要]生本課堂強調(diào)學生為主體。生本課堂需要“少教多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理性少些,情趣多些;講析少些,練筆多些;提問少些,質(zhì)疑多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guān)鍵詞]生本課堂 少教多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0-04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穿針引線,讓語文課堂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貫徹“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理念,在課堂上對學生多點撥,多引導,多選擇,多啟發(fā)。因此,在探討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今天,我們要把“少教多學”作為基本原則來落實。
一、理性少些,情趣多些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有時真的沒什么意思,學生學得枯燥,教師教得乏味,特別是“那些句子有什么樣的深刻含義”——課本上對一些句子的所謂品味,個人覺得完全超出了小學生的知識范圍。難道一些深奧的句子非要說出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才有意思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不再強調(diào)每課必分段、必歸納段意和概括主要內(nèi)容,不再強調(diào)千篇一律地去理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但依然有不少教師還是固守傳統(tǒng),逢課必分段、概括主要內(nèi)容。還有,在應試痕跡較重的今天,教師總是強調(diào)基礎知識的夯實,課堂變成了機械、反復的訓練,“注意了,這題考試中經(jīng)??嫉健薄斑@種情況在考試中決不允許出現(xiàn)”等,這些儼然變成了課堂上教師的口頭禪。在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它顯得那么刺耳。這樣的課堂還有樂趣嗎?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我認為,無論如何,教師都要注意讓學生的心靈放飛。有的時候,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許多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譬如,我在執(zhí)教《趕海》一課時,以文中的語氣詞“嘿、咦、哦、哎、哎喲”作為切入點,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并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趕海孩子的快樂。學生們讀得津津有味,因為在一遍一遍的試讀和齊讀中,是這些語氣詞讓學生找到了在海邊玩耍時的感受。學生在發(fā)出這些語氣詞的時候就好像自己也身在其中,在捉著小螃蟹,學生有種興奮的感覺,聽者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的課才有滋有味,因為不光讀出了文章的妙處,讀出了文章的感覺,還讀出了孩子們的情趣。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該是小學語文課堂追求的一種境界。
二、講析少些,練筆多些
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理直氣壯”的激情教授,這種狀況的存在對教學改革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
課堂教學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決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在這個互動、交流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啟發(fā)、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從而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教師應少講,講多了學生就無法在課堂上獲得思維、體驗的機會,就像一個受人操縱的傀儡,很難使自己的素養(yǎng)得到提高。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動腦又動手,才會有創(chuàng)造。課堂上理應讓學生手腦并用,聽說讀寫并舉。語文教學是母語的教學,母語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習語文,重要的是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如果課堂上只讓學生一味地讀、說,那么學生的情緒將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一堂缺少凝神靜思的語文課何來智慧的碰撞?
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癥,重視結(jié)合閱讀教學進行課堂小練筆。學生在閱讀中,一定會對某一點或某一方面產(chǎn)生難以抑制的動筆之情。教師就應抓住機會,激勵學生去動筆。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句子的訓練。
1.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仿寫:天上的白云時而像小狗,時而像小雞,時而像小貓,時而像小豬。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時而喜悅,時而憤怒,時而悲傷,時而快樂,無論你走到哪里,它們都將伴你左右。
2.怎樣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設問的寫法,具體寫出了船的小,孔隙的窄)
仿寫:怎樣的山呢?昂首仰望,它像用刀削過似的陡峭筆直,直入云霄,連猿猴也難攀緣,是這樣陡的山。(用設問的寫法,具體寫出了山的高和陡)
3.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用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出了孔隙的狹窄)
仿寫:越往下走,那山洞越大。我伸長脖子向下望,陰森森,霧茫茫,不知它到底有多深,簡直是進了《西游記》里的魔窟,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用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出了山洞的大和深)
語文學習中,動筆寫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它需要語法知識、章法知識、文字知識、標點符號的使用知識等。學生都能動筆寫了,學生的筆尖已跳起順暢的芭蕾,那么,教師還需要滿堂啰嗦嗎?
三、提問少些,質(zhì)疑多些
由于繁瑣分析早就遭到教育界內(nèi)外人士的口誅筆伐,于是,有的教師就把“滿堂灌”變成了現(xiàn)在的“滿堂問”。課堂上,教師問,學生答,看上去熱熱鬧鬧,細一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瑣碎而簡單,沒有思維爬坡和挑戰(zhàn),有的學生不用動腦就能脫口而出。這樣的課堂,有什么效果可言?崔戀先生說:“問題不在多而在精。問題要提在學生的疑點上,提在課文內(nèi)容、形式的特點上,提在語言訓練的重點上,最好能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苯處熅脑O計的好的提問能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矛盾,形成一個探索問題的情境,能引導學生思考,激起學生聯(lián)想,從而化難為易,求得答案。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闭n堂上,我們不妨換一種教學思路,變教師問為學生疑。因為質(zhì)疑問難是理解和感悟課文的關(guān)鍵。但為什么課堂上卻很少看到學生的質(zhì)疑呢?一來學生沒有質(zhì)疑的條件和時機,因為整個課堂充斥著教師的提問。二來學生不會質(zhì)疑,不知從何質(zhì)疑,不知該提些什么問題。問題的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教給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方法,要在閱讀教學之前、之中、之后等環(huán)節(jié)安排充分的時間,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上海師范大學吳立崗教授認為,質(zhì)疑時不要局限在一個詞、一個句子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有關(guān)文章表層詞、句的疏通性問題;二是有關(guān)思想內(nèi)容深層的探究性問題;三是有關(guān)表達形式的鑒賞性問題;四是有關(guān)語文知識拓展的延伸性問題;五是有關(guān)對課文不同看法的評價性問題。這五個方面精當?shù)刂赋隽藢探o學生質(zhì)疑問難方法的引導。教師們可以在閱讀實踐中進行嘗試。另外,質(zhì)疑不僅要有內(nèi)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語言方面的,如這個詞為什么用得好,這個句子為什么這樣寫……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一定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比绻覀冊诮虒W中注意到了以上三點,我們的語文課堂是不是就離有效、高效越來越近了呢?教師是學生心靈的點燈人。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不懈地點亮學生的心燈,生發(fā)智慧,達到“多學”而至“不教”。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