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寧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活動形式。它改變了傳統(tǒng)集體教學師生間的單向交流,通過科學分組、科學引導、科學評價等手段,可發(fā)揮群體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科學引導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5-034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教師布置相關(guān)的任務(wù)讓小組內(nèi)成員進行合作討論、探究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徹底打破了學生傳統(tǒng)的“單打獨斗”的學習局面,讓學生在合作中解決相關(guān)的學習問題。如今,小組合作學習已經(jīng)在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得以廣泛運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那么,究竟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呢?下面,我談?wù)勛约旱膸c看法。
一、科學分組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要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科學分組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
相關(guān)研究表明,小組內(nèi)的成員以2~6名學生為宜,具體合作學習小組人數(shù)的確立需要根據(jù)具體的合作學習內(nèi)容而定。比如,執(zhí)教“坐井觀天”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分角色朗讀,此時的小組人數(shù)確定以兩人為宜。又如,執(zhí)教“找春天”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分小組開展尋找春天的實踐活動,此時以3~4人為一個小組為宜。除此之外,合作學習的分組應謹遵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基本原則,以保證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達到預期的成效。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時,并沒有做到科學分組,他們大都讓學生自行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這樣的分組方式在解決普通的合作學習任務(wù)時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學成效的,但是如果對于解決一些較為復雜的合作學習問題,可能會遇到一定的阻礙。比如,執(zhí)教“父親的菜園”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完成本課的教案,并進行相關(guān)的授課工作。我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使小組分別有較強的資料搜集能力、文字編輯能力和一定的說課能力的成員,保證了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得以平衡發(fā)展。
二、教師實施科學引導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guān)鍵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之后,接下來的任務(wù)就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定的合作學習時間和空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適當?shù)亟o予各個小組一定的指導。
例如,執(zhí)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合作討論“為什么本文僅僅選擇從小艇的角度來描寫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那是因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小艇在這個水上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這樣的答案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學生對原因的探究還不夠全面。于是,我加以引導:“請各個小組的同學再合作探究一下,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什么原因呢?”這時,學生明白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最終,在各個合作學習小組的努力之下,學生探究出了其他原因:小艇的存在是威尼斯這座城市的主要特點,選擇小艇這個角度對威尼斯這座城市進行描寫更能體現(xiàn)這座水上城市的異樣風情……由于我的科學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也取得了預期的合作學習成效。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投以足夠的重視,積極地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從而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教師實施科學評價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升華
教學評價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施以科學的評價也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執(zhí)教“父親的菜園”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分組編寫教案、上課。學生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wù)之后,我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了評價。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針對教案編寫的科學性以及上課語言的精彩性等方面。通過我的科學評價,各個小組很快明晰了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以及不足,從而不斷地進行反思。最后,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我的評價對已編寫好的教案進行修改和完善。通過這次修改,學生的教案也變得盡善盡美,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科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保障和升華。因此,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科學評價,切不能隨意評價,以免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我認為,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實施科學分組、科學引導、科學評價這三點均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只有有效地做到上述三點,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才會得到質(zhì)的提升。希望本文可以給更多的小學語文一線教師以教學經(jīng)驗上的啟示。
(責編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