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
蘇東坡性格開朗,語言幽默,即使失意之時(shí),也是諧語迭出。
元祐年間,遼國使臣來宋,宋哲宗派蘇東坡負(fù)責(zé)接待、陪伴。遼使久聞蘇學(xué)士的鼎鼎大名,便絞盡腦汁,想出個(gè)題目難一難他。
這天,遼使搬出半副對聯(lián):“三光日月星”,請?zhí)K東坡對出下聯(lián)。這半副聯(lián)出自遼國,流傳已久,號稱“絕對”。遼使以為蘇東坡會被難住。哪知蘇東坡稍一思索,便把遼使的副手喚過來,輕輕對他說:“如果我能對出來,貴國大使卻對不出,這不是損傷了貴國的體面嗎?‘四詩風(fēng)雅頌是天然之對,你何不先去告訴貴大使?”原來《詩經(jīng)》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大雅與小雅,故稱“四詩”。遼使見東坡毫不費(fèi)力地對出了絕對,驚嘆不已。哪知東坡又道:“我還有一對。”并緩緩吟道:“四德元亨利?!碑?dāng)時(shí)的讀書人幾乎都知道,《易經(jīng)》中將乾卦的“元亨利貞”四字稱為“四德”。遼使見蘇東坡說漏了一個(gè)字,連忙要起身糾正,東坡卻搖搖手道:“且??!你以為我忘了一個(gè)字么?這個(gè)字是我國仁祖的名諱,兩國既為兄弟之邦,你也就是我國的外臣,難道不應(yīng)該也諱一諱么?”
原來,哲宗的曾伯祖宋仁宗名叫趙禎,“禎”與“貞”同音,在封建社會,臣民百姓要避皇帝及其祖先的名諱,這是一個(gè)極為平常的規(guī)矩,而缺字則是避諱的一種。一番話說得遼使張口結(jié)舌,對蘇東坡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通禪師操行高潔,人們不齋戒沐浴,不敢去見他。哪知有一天,蘇東坡竟帶著幾名歌妓前去拜謁。大通禪師一臉惱怒之色,若非眼前是素來令他敬服的蘇學(xué)士,他早就下逐客令了。蘇東坡卻不慌不忙,當(dāng)場填了一首《南柯子》詞,令歌妓們唱道:
師唱誰家曲?宗風(fēng)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睫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年少時(shí)。
這首詞上闋的大意是:大師你繼承的是誰家的衣缽???何必板著臉露出一副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呢?我不過是借貴方一塊寶地,聊以逢場作戲,排遣一下郁悶的情懷罷了,并非要沉溺于聲色之中啊,請你不必多疑。下闋則含有調(diào)侃的意味了:你看這幾個(gè)美女正偷偷地看著你好笑呢,你可不要緊鎖著雙眉啊。如果你的祖師爺彌勒佛見了這些妙齡女郎,也會咧嘴而笑呢。
大通禪師畢竟是蘇東坡的方外好友,他深知蘇東坡政治上極不得意,卻又為他的樂觀開朗精神所折服,一曲唱畢,已嗔意全消,露出了笑容。蘇東坡又詼諧地補(bǔ)了一句:“我蘇軾今天可破了老禪師的慣例了。”
(責(zé)任編輯:楚文)
(郵箱:zhouwenji0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