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爽
中國隊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中,以七戰(zhàn)七捷的佳績,首次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這是1981 年11 月16 日,首次登上冠軍領獎臺的中國女排隊員笑逐顏開
近十年間“自由生長”的廣場舞,在2015年的春天迎來了“國家標準”。
國家體育總局宣布,將在全國推出由專家創(chuàng)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yōu)秀作品,并對其進行推廣和培訓。
體育總局群體司自2012年起展開調研,組織舉辦廣場舞交流展示活動,從民間征集到的259個廣場舞作品中精選出如今的12套廣場舞健身操。其中,傳唱于大街小巷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均榜上有名。
“能夠感覺到中國體育發(fā)展的重心逐漸從競技體育轉向全民健身,轉向大眾體育。”成都體育學院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郝勤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很長時間內,中國大眾體育基本也處于“自由生長”狀態(tài)。與廣場舞蓬勃興起不同的是,大眾體育項目很多是隨著競技體育在國際上獲得成績而繁榮發(fā)展起來的。
容國團與“紅雙喜”時代
打乒乓球算得上中國全民健身的“頭號”項目。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從來沒有運動員獲得過世界冠軍。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號召“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國人振奮。此后,乒乓運動長盛不衰,甚至引發(fā)了全國的“乒乓熱”。
1959年6月,為適應國際乒乓球比賽需要,上海華聯(lián)乒乓球廠會同上海賽璐珞廠、四川瀘州化工廠、上海市輕工業(yè)局塑料研究所和中國乒乓球廠的技術人員,耗時3個月,終于試制成供國際比賽用的樣球。樣球送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經徐寅生等著名運動員試打后,被認為符合標準。此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大慶及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首次奪得冠軍。這種特制乒乓球的商標由此被定為“紅雙喜牌”。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是上海乒乓球產銷鼎盛時期。1966年10月,上海華聯(lián)乒乓球廠改名為上海乒乓球廠。這一年年底,上海乒乓球廠和中國乒乓球廠職工達699人,年產量5316萬只。
擁有一個紅雙喜牌的球拍,對于當時很多人來說,比現(xiàn)在擁有一雙時髦跑步鞋還時尚。
“乒乓球項目上的奪冠,讓乒乓球普及受到了很大的帶動。當時全民發(fā)展乒乓球,人人都能打乒乓球。乒乓球成為了我國的國球,在全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這樣的現(xiàn)象。”郝勤說。
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還在于乒乓球運動開展的條件不苛刻,可參與性強。用郝勤的話說,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內室外都能打,有錢沒錢都能打, “是一項符合中國國情的全民運動項目”。
女排“五連冠”效應
與乒乓球類似的群眾體育項目,還有排球。
“來來來,我們大家都來打排球,來來來,我們大家都來打排球。球兒它閃耀著潔白的光,吸引著男女老幼……”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首經典老歌,歌名叫作《大家都來打排球》。
歌曲的創(chuàng)作年代,正是中國女排在世界賽事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之時。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曾獲得輝煌的“五連冠”。
“女排拿到世界冠軍后,獲得了全國人民的熱愛,人們對女排寄予厚望,給她們最高的待遇。我跟隊員們到過北大一次,那個情景熱烈??!大學生們擠得鞋都掉了,路邊河里漂著幾十雙鞋。人太多,我是被男排隊員夾在胳膊底下帶進去的,進了禮堂找不到隊員們了,只見東一個西一個,被學生們抬起來扔?!畧F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個口號,就是那時候大學生們喊出來的。結果女排隊員們說,下次贏了也不敢再來了,場面太狂熱,輸了更不敢來,肯定要踩成肉醬的。”——1981年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后,魯光的報告文學《中國姑娘》還原了當時熱烈的片段之一。
“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排球得到大范圍普及,體育課也會教一些排球知識。”郝勤說。與此同時,全國進入全民排球熱時代。
年過六旬的廣播操
比乒乓球和排球普及更早的全民健身項目,是廣播體操。
“30年前,我來到中國時,看到工廠里到處是做早操的人?!?014年世界體育用品聯(lián)合會秘書長羅伯特·庫克這樣回憶。
其實,中國廣播操的發(fā)展要追溯到更早時候。
1950年8月28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各大行政區(qū)代表共12人,組成新中國第一個體育代表團赴蘇聯(lián)訪問??吹疆敃r蘇聯(lián)的“早操”(在早上根據廣播或獨自進行的一種體操)后,作為中國訪問團成員之一的楊烈深受啟發(fā),后來他結合日本的體操,創(chuàng)編一套全民健身操。
這項運動不需特殊場地、設備、服裝或器械,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都可以參與,便于大范圍推廣。
1951年11月24日,新中國第一套廣播體操正式發(fā)布。這一天,體總籌委會等九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推行廣播體操活動的通知》。同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廣播操音樂,為廣播操譜曲的,是寫過《新四軍軍歌》的作曲家何士德。
1952年6月20日,全國體育總會宣告成立。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登《廣播體操在全國各地普遍推行》一文,詳細總結廣播體操推廣以來的成果。文章稱,據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統(tǒng)計,參加廣播體操的人數達到104.8萬人,其中以在校學生最為踴躍。
隨后各地亦出現(xiàn)“廣播體操骨干分子訓練班”“廣播體操傳授站”“廣播體操推行小組”等組織,組成了一臺強悍的“廣播體操播種機”,點燃了全民健身的熱情。
前蘇聯(lián)詩人吉洪諾夫訪華后在詩中寫道:“當北京人出來做廣播體操,把最后一個夢魘趕出睡鄉(xiāng),城里整齊的小巷大街,一下子變成了運動場?!?
廣播體操從軍營向學校、工廠、機關散播推廣,成為社會一種廣泛的健身方式。甚至在看守所,每個監(jiān)房有一個活動室,可以用于在規(guī)定的放風時間統(tǒng)一做廣播體操。
1979年前后,法國、埃及、伊朗三個國家的代表團專門來中國考察工人做廣播體操的情況,他們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步調一致地做廣播體操,稱廣播體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體育”。
截至目前,中國共推出9套成人廣播操、7套少年廣播體操、9套兒童廣播體操和3套幼兒廣播體操。
在全民健身的口號下,廣播體操的背景音樂甚至能喚起一代人的回憶。
“我不知道中國人做廣播體操做了60年那么久。我記得從小學到高中,每個大課間,全校的學生都要跑到操場上一起做廣播體操。一聽到‘時代在召喚就開始原地踏步?!?985年出生的王冉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那時候選到最前面的帶操員,是很光榮的?!?/p>
在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辦公樓里,每天上午10點,依舊會響起廣播體操的音樂旋律,讓大家運動起來。
廉價體育的邏輯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均壽命非常低,只有35歲。1950年抗美援朝,很多青年被擋在入伍體檢之外,不是身高不夠,就是體質太差。
新中國成立后,大眾體育開始不斷地發(fā)展。
“在上世紀60、70年代普及的運動都是廉價的項目,比如乒乓球。排球、足球在中國的普及都有問題,因為有場地的制約?!焙虑谡f,“廉價的、成本低的運動在中國才能夠鋪展開。”
“廉價的體育”并不僅僅在中國才有。“在一些發(fā)達國家,以前馬術、游艇、高爾夫等等一些運動項目都是貴族運動?!彪S著經濟的發(fā)展,這些曾經是富人的體育娛樂項目才開始走入平民百姓家。
中國體育用品業(yè)聯(lián)合會副主席彭曉曾坦言,在中國,家庭健身器材使用習慣普及率不高且使用率偏低。參與健身的人群中,只有30.57%的受訪者使用過家庭健身器材,有12.64%的受訪者每天使用一次家庭健身器材。
1974年6月26日,上海市和平飯店的職工清晨做廣播體操
與發(fā)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大眾體育發(fā)展的推動是自上而下的。“大眾體育需要公共體育設施。國外有基金、社會力量等,但中國主要是由政府來推動?!鄙虾sw育學院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體育理論教研室教授李建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據他介紹,2008年是中國體育發(fā)展的一個分界線,“上個世紀80、90年代,中國體育事業(yè)的重點是在競技體育,從資金和體育的職能部門——國家體育總局的中心工作來看,都是競技體育”。
可以期待的開始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約1.4平方米,而5年前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是1.03平方米,計劃到2025年達到2平方米。
這意味著,在人多場地少的情況下,做好15分鐘生活圈建設,規(guī)劃好身邊場地的建設,促進大眾體育的發(fā)展勢在必行。
“在生活圈內,由居民自主進行體育活動,并且讓他們通過體育活動建立良好相互關系和共同意識?!崩罱▏f。
迄今為止,全國遍地開花的群眾體育中,最成功的就屬中國大媽的廣場舞,隨時隨地能開展,對場地也沒有過多的要求。
“跑步、散步也是易開展的運動,但是在城市建設中,我們沒有合理地對此進行規(guī)劃?!崩罱▏榻B,現(xiàn)在部分城市已經意識到并準備相應的規(guī)劃。比如,成都市規(guī)劃實施總長度約1117公里,貫穿成都市全域的9大主題一級骨干健康綠道線路,成為成都旅游和休閑的主要線路。南京則規(guī)劃市區(qū)內建1000公里的綠蔭道,包括城市的主干道,濱江濱河的綠色風光帶,還有郊野公園等。
在李建國看來,上??煽紤]效仿國內外大城市建設城市綠道慢行系統(tǒng),通過步行和騎行等慢行方式改善市民生活品質。同時,串聯(lián)城市自然與人文景觀,擴大市民休閑生活范圍。
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已有百姓健身步道264條。健身步道多鋪設橡膠,適合走路、跑步等運動。李建國說,“廣東已經建設了一萬多公里的百姓健身步道,上海還不夠,我們應該做更多更巧妙的規(guī)劃,讓群眾的大眾體育隨處可行?!?/p>
“沒有活躍的大眾體育活動,沒有龐大的運動人口,就不會有繁榮的市場?!笔澜珞w育用品聯(lián)合會秘書長羅伯特·庫克說。盡管他認為,中國的大眾體育氛圍不如30年前大家都做廣播操的時候高漲。但體育市場卻在蘇醒。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诽岢隽朔浅C鞔_的經濟指標:“到2025年中國的體育產業(yè)要達到5萬億,對中國GDP的增長會比現(xiàn)在體育產業(yè)的貢獻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這是個非常巨大的跨越,要增長十倍。這是個可以期待的開始?!焙虑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