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福林
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環(huán)夫人所生曹沖挺聰明,五六歲的時候,就“有若成人之智”。當(dāng)時孫權(quán)送來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它的重量,問了很多人,都想不出稱重的辦法。曹沖說:“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芍??!边@就是大家熟知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記載于《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上。
一直以來,人們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未曾質(zhì)疑過。真的可以這樣稱大象嗎?如果用一只碗裝一只雞蛋(會動的雞雛不行)在連微瀾都無的水盆里操作,大約可以“稱”出雞蛋重量的近似值,水痕刻度越精確,近似值就越高。用大船稱大象,怕是難以施行。難度在于,得造一條穩(wěn)定性極好的大船;怎樣才能把大象訓(xùn)練得不恐水、能夠通過跳板自己走上走下大船,也是難題;讓大象在船上乖乖地站到平衡點上,且一動不動、連鼻子都不能甩動,辦得到嗎?又在哪里能找得到一絲風(fēng)浪都沒有的、適合稱大象的水域呢?如果上述條件中有一項滿足不了,就沒法找準(zhǔn)那個水痕刻線,大船微微晃動一下,就得等到船幫干了再進行下一次操作。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止,船上的人等不起,大象更等不起。
其實,《三國志》也不過就是記載了曹沖的這么個想法,根本就沒有付諸實行,曹操最終也沒能獲知這頭大象的斤重。曹沖這個聰明的孩子只活到13歲就不幸夭亡了,他本人來不及給出實施這個想法的具體方法。
那么,人們?yōu)槭裁匆恢鄙钚挪灰蛇@個未經(jīng)證實的曹沖稱象的故事呢?答案是人們習(xí)慣于不求甚解。我國歷史上比較缺乏實證主義的傳統(tǒng)。況且,這個故事太美妙了,誰都不想打破它,不求甚解就不求甚解吧。
但曹沖的想法還是有其偉大之處,即暗合了浮力定律。浮力定律,據(jù)說是古希臘偉大科學(xué)家阿基米德在公元前245年奉命稱重皇冠純金含量時發(fā)現(xiàn)的。四百多年后的公元202年,曹沖稱象的原理與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不謀而合。問題又來了,曹沖稱象依據(jù)的原理是舶來的還是土生的?如果是舶來,怎樣舶來?如果是土生,是曹沖的原創(chuàng)呢還是受教于高明?這些,我們的歷史未求甚解,我們也就不得其解。
因為不求甚解,我們有了太多的歷史謎題,即或是到了科學(xué)發(fā)達的今天,不求甚解也還是不少人的“習(xí)慣”。
不求甚解往往吃虧。舉最普通的例子:商品廣告,如果盡信其真,非上當(dāng)不可;有些專家的話,如果盡信其實,非被整迷糊不可;絕大多數(shù)人深信不疑的有機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更優(yōu)越的“科學(xué)道理”,其實并不科學(xué);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大量的勵志書籍,怎么就沒有“甚解”一下,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有誰不是重實踐,又有誰能從勵志書中得到成功的本領(lǐng)?
據(jù)稱,阿基米德說過這樣的話:請用今天的努力讓明天沒有遺憾。不求甚解留下的遺憾太多了。套用阿基米德的另一個說法,如果給予“求甚解”這樣一個支點,我想不出還有什么“撬”不動的,包括地球上的所有事物和地球本身。世界就怕認真二字,認真就是“求甚解”,萬事須力避不求甚解。
責(zé)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