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本文對如何指導學生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資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語文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生活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資源,成為語文課程資源。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細心觀察,認識生活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的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一課時,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林則徐的書籍,也可以上網(wǎng)查找一些清末國家所處于的惡劣環(huán)境,深刻理解虎門銷煙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同時也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和同學們探討現(xiàn)在應如何遠離毒品,拒絕毒品。
二、換位思考,想象生活
換位思考就是讓學生設想自己是生活在這個環(huán)境中的某一人物,并由這一“角色”來推理、想象,設身處地的“悲傷著他的悲傷,幸福著他的幸?!?,想他所想,說他所說,做他所做。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用好“換位思考”的話,對于文本內容、人物的性格特征、內心世界等,學生就能更好把握了。
在教學課文《游子吟》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母親對孟郊的關懷之情,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換位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站在母親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正是那位滿頭銀霜的老母親,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為兒子縫補衣裳,想到兒子明早即將遠行時,心里會怎樣想?怎樣說?當大家站在母親立場上體會到了母親對孟郊的深厚感情之后,我再請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孟郊,夜深人靜,當大家已進入甜甜夢鄉(xiāng)時,母親房間里的油燈卻還亮著,看到滿頭白發(fā)的老母親,瞇縫著眼睛還在微弱的燈光下為自己縫補衣裳時,心情會怎樣?會想些什么?通過這樣的兩次換位思考,學生仿佛親身經(jīng)歷著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設身處地的感受著母親對孟郊的那種深深的“舐犢之愛”,這種愛是再華麗的詞藻也形容不出來的,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地體會感悟,這既幫助學生把握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也為后文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情境模擬,再現(xiàn)生活
為了使學生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直接的體驗,我們可以人為地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由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一次仿真性表演活動。我們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有趣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情節(jié)簡單,生動活潑,令人喜愛,學生樂于朗讀和學習這些課文,但學生往往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深入其中,拉近與我們生活的距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情境模擬,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
《小鷹學飛》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小鷹跟著媽媽學飛行的經(jīng)過,從表面上看課文非常簡單,講了小鷹飛過大樹,飛過大山,飛過白云……,其實課文還包含著更深的意思,它還寫了小鷹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寫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學無止盡,一往無前”的道理。要體會這些深刻的道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里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幫助和指導學生了。在這里我就設計了情境模擬,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我請全體學生起立扇動雙翼跟著課文中的小鷹一起學飛行,而教師則用激勵性的語言為學生營造氣氛,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小鷹們,看,前面有一棵大樹,我們要不要飛過它?(要)那我們用力扇動翅膀使勁往上飛呀!(學生們努力揮動著手臂)呀!大樹在我們腳底下了,開心嗎?(開心)咦,前面又有一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們怎么辦呢?(飛過去)這么高,你們不怕嗎?(不怕)那我們努力飛吧!(學生跟著老師手臂揮動得更起勁了)現(xiàn)在大樹和大山都在我們的腳下了,大家累不累?(累)但媽媽還說我們不算會飛,怎么辦呢?我們還繼續(xù)飛嗎?(飛)我們已經(jīng)這么累了,而且飛得越高越辛苦??!也許上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呢?小鷹們,你們怕不怕?(不怕)那我們鼓起勁繼續(xù)飛吧!如果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學生是很難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的,我們必須借助文本內容再現(xiàn)文中原有的生活情境,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對文本作深入的體驗和感悟。情境模擬架起了由文本通向生活的橋梁!為學生很好地體驗文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四、創(chuàng)意設計,想象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遠屬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創(chuàng)造的人們?!痹诮滩闹校性S多內容是對生活充滿想象的。由于這類題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所以給學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難度。語文教學時應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想象,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描述大膽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內容通過繪畫、敘述等形式記載下來,將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體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對生活的憧憬。
古詩《望洞庭》描繪了秋天夜晚洞庭湖景色。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我讓學生大膽地想象,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景色用圖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聯(lián)系課文介紹各自的圖畫,對學生與文本的融合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當學生的學習不再被封閉在書本里,不再禁錮在屋子里,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從教室走進生活,從封閉走向開放,語文學習便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使我想到一句話——語文與生活同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