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藝景
摘要:香爐始于漢朝,在歷代的發(fā)展中不斷興盛,至明宣德年間,創(chuàng)造出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著名銅鑄焚香爐——宣德爐。在蒲松齡先生的墓葬里,恰有宣德爐一件,此爐制式古樸,品相完整,外底正中有陽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六字款。蒲松齡先生一生簡樸,在極少的殉葬品中有此香爐,應(yīng)該是他生前珍愛的一件藏品。
關(guān)鍵詞:蒲松齡;宣德爐;香爐
中圖分類號:K876.4 文獻標識碼:A
1966年,在蒲松齡墓葬中,出土了殉葬品銅香爐一件,后流落民間。同年,由蒲松齡故居工作人員收回。此爐高6厘米,上口直徑13厘米。外體銅銹斑斑,大敞口,雙獸附耳,圈足,外形簡練,制式古樸,品相完整。外底正中有陽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六字款,故名宣德爐?,F(xiàn)存蒲松齡紀念館(見圖)。
蒲松齡先生一生簡樸,仙去后殉葬品也很少,在這少得可憐的殉葬品中,為何卻有焚香用的宣德爐?而這宣德爐又有何特別之處?筆者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及考證做些淺說,權(quán)當引玉之磚。
一、宣德爐之源
中華民族焚香的歷史自戰(zhàn)國時代即已開始,但專為焚香而用的器皿——香爐卻遲至漢代才開始出現(xiàn)。此后隨著制香用香的日益廣泛,香爐這一器物便廣為流行,用途也不斷拓展,從敬神禮佛、祭祀祖先必須的供奉器皿,慢慢地成為士紳貴族、文人雅士常備的焚香用器和收藏把玩之物。
明代以“孝”治天下,祭祀風(fēng)氣盛行,到了宣德年間,為了滿足祭祀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極具時代特色的著名銅鑄焚香爐——宣德爐。根據(jù)明崇禎八年(1635)刊印的,由劉侗、于弈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和《宣爐匯釋》兩書的記載,明宣德三年,剛繼位不久的明宣宗朱瞻基(1426-1435在位)認為郊廟所用的香爐等王室祭器不合古式,命工部采用《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及內(nèi)府所藏秦、漢以來爐、鼎、彝器樣式,設(shè)計和監(jiān)制香爐。由于是皇帝欽定,舉國之力、不惜成本,又加之使用了暹羅國(今泰國)進貢的“風(fēng)磨銅”(一種合金銅),另加入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要一并經(jīng)過十多次的精工冶煉。鑄成后的銅香爐,質(zhì)地特別細膩,色澤晶瑩而溫潤,古樸典雅,美麗異常,有一種從內(nèi)里透出的奇光,給人一種不同凡器的感覺。正如明朝萬歷年間大鑒賞家、畫家汴子京所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nèi)涵珠光,外現(xiàn)澹澹穆穆”,為世人鐘愛,成了當時舉國聞名無可取代的“名牌產(chǎn)品”。這批蓋世絕倫的銅制香爐,就是成為后世傳奇的“宣德爐”。
自宣德爐問世之后,由于器物確實精美,加之文人墨客的渲染,一時名聲大噪?;视H國戚,王公貴族乃至士紳百姓得之若寶,爭相求購,這就導(dǎo)致了仿制之品的盛行。宣德爐從問世的宣德年間即開始有仿制,至以后的嘉靖、萬歷等朝從未間斷,清代仿制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此,宣德爐也幾乎成了銅香爐的代名詞。
二、宣德爐之用
“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爐香裊孤碧,云縷霏數(shù)千。悠然凌空去,縹渺隨風(fēng)還?!边@首北宋詩人陳與義的《焚香》詩,為世人勾勒出了焚香的雅興和香氣的飄逸。文人們或供圣禮佛,或攬卷在手,或撫琴輕吟,或煮茶品茗,點上一炷香,祥煙霧氣繚繞空中,氣氛莊嚴又顯神秘,高雅之中透出秀逸。在給他們心靈帶來慰藉的同時,又賦予了他們更多的靈性,催生出了多少千古名句,成就了只屬于中華民族的“香文化”風(fēng)雅。
焚香必須要用香爐,其種類或陶瓷或金屬形式多樣,宣德爐就是明清之際流行的最時尚的銅香爐。在蒲松齡生活的明末清初時代,焚香之事甚多,可以說是“千家香世界,萬戶盡煙中;天地人三界,無日不繚繞”。文人雅士更是把焚香與插花、烹茶、詩畫并列為“四藝”,成為他們生活中怡情養(yǎng)性的重要內(nèi)容。故宣德爐用途極廣,最著者有四:
(一)奉神敬佛祀祖之用?!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皣笫?,在祀與戎?!薄渡袝吩唬骸爸林诬跋?,感于神明。”重視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來,拜天地、供神祇、祭祖先都是極度重視的大事。而在爐前上香表示恭敬和溝通,是祭拜儀式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人們在供桌上端端正正地放上宣德爐,里面插上幾炷香條,虔誠地點燃,青煙翠霧之中,邀天集靈,默默地許愿、祝禱和祈福,是敬天畏人的體現(xiàn),又是禮的表述,直至今日人們?nèi)匀辉谘赜谩?/p>
(二)熏香之用。古人懂得熏香具有美容、祛痛、消除疲勞、排解憂郁之功效。故多在宣德爐內(nèi)燃香。一為給居室齋房熏香以驅(qū)蚊滅蟲,除臭辟穢,祛疫避瘟,濡養(yǎng)身心。二專給衣服熏香,即防蛀,又使衣冠芳馥,不失禮儀。
(三)計時之用。宣德爐內(nèi)多用將粉末狀的香料用模子壓出固定形狀的“香篆”,然后點燃計時。史料記載:“香篆以香面和米湯制為篆文,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適能燃一晝夜?!币灿杏萌枷銞l計時的,一香條為“一炷香時”。
(四)書齋琴房必備之用。時人讀書要設(shè)爐焚香,一爐清香頤養(yǎng)心靈、陶冶性情,芬芳之氣使人心情平靜、舒暢,有益于理解與記憶。人們將宣德爐擺于書齋案供,讀書時點一炷清香,香氣自然舒緩,絲絲入骨。香盡,有情人款款而至,深情添香,散發(fā)著濃濃的嬌媚,便營造出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場景,成為人們津津樂道并艷羨的美事。撫琴彈瑟時縷縷煙香與琴音相伴,既馨且逸,便有了“沁入心脾、繞梁三日”的幽雅氛圍。特別是社會賢達,文人騷客,焚香之事關(guān)乎風(fēng)雅,并是一種文化品位的標志:物外高隱,坐與論道,焚之可清心神悅,看著裊裊升起的一縷青煙,聞著陣陣飄來的幽香,猶如身入仙界,美妙奪人,到達物我兩忘之境地。四更殘月,興味吟句,焚之可暢懷舒嘯,任憑思緒飛揚;豪情獨酌,揮麈閑詠,焚之可幽雅充澹,頓覺心曠神怡?!跋銡鉄o邊熏欲醉,靈煙一點靜還通”,自有一種不可形容之妙。
三、蒲松齡與宣德爐
蒲松齡墓葬中出土的這件宣德爐,應(yīng)是蒲松齡生前所使用的焚香用器。
縱觀蒲松齡坎坷但并不復(fù)雜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讀書、教書、著書的過程中度過的。雖然家不富裕,但卻是“書香門第”,這自然與“香”結(jié)緣了。先生年輕發(fā)奮,篝燈夜讀,就案著說,將心愛的宣德爐置于廳堂或擺于書房案頭,插香點燃,幽幽香氣彌漫開來,取代了一切污穢之氣,即可安神正魄,又能遠避睡魔,還可驅(qū)蚊、計時;坐雨閉窗,啜茗苦思,焚之香靄馥馥撩人,沁入心扉,清爽大腦,啟迪才思,靈感不期而至;宣德爐伴隨著先生,先生亦離不開宣德爐,一爐在側(cè),隨其所適。
另外,這件宣德爐,也是蒲松齡生前喜愛的“古玩”。
在明代宣德三年首創(chuàng)的宣德爐和明后期仿制的宣德爐,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宣德爐底部的六字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中的“德”字,心上無一短橫。清代仿制的宣德爐“德”字中卻有這一短橫。根據(jù)這一鑒定要領(lǐng)和銹跡、造型等其它斷代依據(jù),這件宣德香爐是蒲松齡出生前鑄造的,是宣德三年后民間仿制品,屬明代器物??赡苁瞧阉升g祖上傳下來的“老物件” 。從蒲松齡詩作《古鏡行·贈畢衡伯》可知,蒲松齡對難得之物非常珍惜,并且是有記述的。而宣德爐卻沒有任何描述、記錄的跡象,從這一點考察,不太可能是先生自己購買或友人相贈送的,但確是蒲松齡生前使用并且喜愛的一件“古董”。
喜歡收藏古董和文玩,這大概是文化人的“通好”,作為博古通今,“文章意氣雄一時”的蒲松齡,當然也不能例外。有二事可以佐證:
一是蒲松齡先生生前收藏了一面極其喜愛的古銅鏡(現(xiàn)珍藏于蒲松齡故居),先生對它的喜愛珍視程度,在其《古鏡行·贈畢衡伯》一詩中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古鏡,古鏡,不知甚代何年。故人發(fā)篋相贈,其大如拳。背上羅紋細細,朱綠班班。四周有物盤踞,非螭非虎。但辨榆莢小篆,明明五銖錢。四座迷迷,欲解不能得解,抱問博物茂先。言是唐朝大鈕,當出陵冢,得之地下黃泉。置幾上,睫毛疏疏可指,年生兩莖白發(fā),拔去公然茂齒。我將懷之湖海山岳,及爾共悲喜。待頷髭摘盡,留付與膝下孫子。亂曰:“黃金買絲,繡作荷囊。玉櫝深藏之,深藏之,勿疏其防。君子少,小人常多,波斯賈,其奸不可量!失鏡去,故人心愴?!?①
二是蒲松齡非常喜歡和珍愛文石,現(xiàn)珍藏于蒲松齡故居的,先生在西鋪莊畢氏石隱園執(zhí)教時所玩賞過的蛙鳴石,形似鳴蛙,妙在天成。先生曾愛不移目,賦詩贊之:“老藤遠屋龍蛇出,怪石當面虎豹眠,我亦蛙鳴聞魚躍,儼然鼓吹小山邊。”另外,畢氏石隱園還藏有三星石,亦是昔日先生有緣賞玩之物,此石有三處圓形亮點,猶如三星,天授神韻,形態(tài)別具,有天然玲瓏之美。畢氏府內(nèi)所藏的名揚石壇的海岳石,為靈壁石中之珍品,此石色如玉,聲如磬,造型奇特,紋理壯美,現(xiàn)在仍然倩姿玉立于蒲松齡故居,先生曾終日伴其教書,寄情于石。更使人敬慕的是,蒲松齡在玩石賞石的同時,十分注意觀察玩味,積累經(jīng)驗,寫出了賞石理論名著《石譜》一書行世,一些理論在當今賞石界也是經(jīng)典之論?!妒V》中詳細記載了一百多種奇石的產(chǎn)地、形態(tài)、色澤、聲韻及鑒別方法,如此石書佳著,堪與宋代杜綰所著的《云林石譜》媲美。僅以靈璧石為例,他在《石譜》中寫道:“靈璧石:扣之聲清、刀刮不動,能收香,齋中有之,香煙終日不散。色黑如漆,紋細白如玉,不起峰。佳者如臥牛、菡萏、蟠螭?!痹谶@里他基本上把靈璧石的“形、質(zhì)、聲、色、紋”的賞石要點都說到了,還特別提到了該石與焚香的聯(lián)系。先生對古董文玩如此喜愛,更寫《石譜》以記錄玩賞之經(jīng)驗,足見先生雅玩好古之風(fēng)范,也更可得知先生對宣德爐的愛不釋手了。
綜上所述,相伴先生在地下沉睡三百年的這件銅宣德爐,是蒲松齡出生前鑄造、明宣德三年后民間仿制品,屬明代器物。它既是蒲松齡生前喜愛和珍藏的古玩,更是昔日先生經(jīng)常使用的焚香用器。
(責(zé)任編輯:陳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