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幼,許合金,劉 定,陳子騰,許進奉,黎相廣,舒丹平, 3,郭發(fā)祥(.湛江東騰飼料有限公司,廣東湛江 507;.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廣州 506;3.深圳市金新農(nóng)飼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806;.河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廣東河源 57000)
?
淀粉及其在魚類生產(chǎn)中的應用
馮幼1,許合金1,劉定1,陳子騰1,許進奉1,黎相廣2,舒丹平2, 3,郭發(fā)祥4
(1.湛江東騰飼料有限公司,廣東湛江524072;2.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廣州510642;3.深圳市金新農(nóng)飼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18106;4.河源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廣東河源517000)
摘要:淀粉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較陸生動物低。文章就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及其在魚類生產(chǎn)中應用作以簡述。
關鍵詞:淀粉;魚;應用
近年來,淀粉在水產(chǎn)養(yǎng)殖業(yè)中的應用研究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淀粉是飼料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魚類各種生理階段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魚粉等蛋白質(zhì)原料價格上漲,淀粉作為主要能源物質(zhì)之一,可減少日糧中蛋白質(zhì)作為能源物質(zhì)分解供能,從而節(jié)約蛋白質(zhì)資源,降低養(yǎng)殖成本;而且淀粉還被作為重要的黏結劑,在顆粒飼料的成形及水中穩(wěn)定性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飼料制粒以及對魚類生長性能方面的研究作以簡述,以期為后續(xù)研究奠定基礎。
淀粉的分子式為(C6H10O5)n,是由多個葡萄糖分子通過化學反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植物中的主要儲能物質(zhì),廣泛存在于豆類、小麥、玉米、紅薯、木薯和馬鈴薯中[1]。不同植物中淀粉含量有所不同,不同植物中淀粉含量見表1[2]。
根據(jù)鏈接鍵的不同,可將淀粉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其中直鏈淀粉是通過α-1, 4-糖苷鍵將葡萄糖分子連接形成的,而支鏈淀粉不僅有α-1, 4-糖苷鍵,而且還含有α-1, 6-糖苷鍵。不同植物淀粉中所含的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比例不同,部分淀粉中直鏈和支鏈淀粉的比例見表2[3]。
表2 部分淀粉中直鏈和支鏈淀粉的比例 %
即使同一植物,因其品種和種植條件不同,其所含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張凱等比較遼寧省22個不同品種玉米直鏈淀粉含量后發(fā)現(xiàn),在這些供試玉米品種中,直鏈淀粉含量最低為19.80%,最高達到27.48%,平均值為23.70%,變異系數(shù)達到6.33%[4]。秦中慶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供試的22個小麥品種中,直鏈淀粉含量為16.30%~25.50%,變異系數(shù)9.7%。由于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鏈接方式不同,其理化性質(zhì)也有所差異[5]。其中,當?shù)矸叟c碘液接觸時,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相比可束縛更多的碘分子而呈現(xiàn)深藍色,而支鏈淀粉的支鏈雖能形成螺旋卷曲,但由于其分支長度較短,相應絡合碘分子數(shù)目少,因此,支鏈淀粉遇碘溶液時常顯紫紅色或紅色[6]。
植物中淀粉主要以淀粉顆粒的形式存在,不同種類的淀粉顆粒其結構和大小均有所不同。在常見的淀粉粒中,馬鈴薯淀粉顆粒最大(65 μm),其次為小麥淀粉粒和玉米淀粉粒,稻米淀粉顆粒最小(5 μm)。干燥的天然淀粉在冷水中,水分子能直接進入淀粉顆粒的非結晶部分,使顆粒濕潤脹大,但未改變淀粉顆?;拘再|(zhì)。隨著水溫的升高,淀粉顆粒大量吸收水分而急劇膨脹,分子構象發(fā)生改變,支鏈淀粉被脹破,內(nèi)部的直鏈淀粉游離出來,溶液變成黏稠狀,這種現(xiàn)象成為淀粉糊化(α-糊化)。影響淀粉糊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含量、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的比例、蛋白質(zhì)、脂類及淀粉粒度等[3]。糊化后的淀粉溶液經(jīng)緩慢冷卻或長期放置后在有限區(qū)域內(nèi),淀粉分子間的氫鍵恢復,發(fā)生重新排列、締合,使溶解度減小甚至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這個過程稱為淀粉老化。
2.1淀粉對魚類飼料顆粒的影響
由于受采食條件限制,魚飼料對加工工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飼料在水體中必須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在被魚采食前能保持顆粒的完整性,避免營養(yǎng)成分的溶失。在飼料中添加黏合劑是提高飼料在水體中穩(wěn)定性的主要措施,其中,淀粉是目前水產(chǎn)飼料在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最廣的黏合劑[7]。不同來源的淀粉,其黏結性能有所不同。劉勤生等比較了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和紅薯淀粉的黏度特性,結果表明,在95℃時馬鈴薯淀粉黏度值最高,其次是玉米淀粉,最低的是紅薯淀粉[8]。這跟潘明的研究結果一致[9]。蔣東連通過對30個不同品種的小麥淀粉黏度性質(zhì)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不同品種間小麥淀粉黏度值存在差異,其中黏度值最低的為143.33 RVU,最高的達到239.92 RVU,變異系數(shù)為9.59%[10]。根據(jù)魚類采食習性的不同,魚飼料通常分為快沉飼料、慢沉飼料、懸浮飼料和漂浮飼料。魚飼料的沉浮性除了受生產(chǎn)工藝影響外,還跟飼料配方中淀粉的添加比例密切相關。在生產(chǎn)浮性膨化料時,配方中淀粉添加比例≥20%,而對于沉性膨化料,配方中淀粉添加比例≥10%[11]。馬亮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模板孔徑為2.0 mm、油脂添加比例為3%時,配方中添加16%的淀粉生產(chǎn)出來的魚飼料漂浮率能達到100%;而當模板孔徑為1.0 mm,油脂添加比例為3%時,配方中需要添加20%的淀粉才能使魚飼料完全漂浮[14]。
2.2淀粉對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裴之華等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中添加玉米淀粉能夠提高長吻鮠和異育銀鯽對飼料干物質(zhì)消化率、蛋白質(zhì)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其中15%和20%玉米淀粉組長吻鮠能量消化率分別較對照組提高19.86%(P< 0.05)和20.86%(P<0.05),而15%和20%玉米淀粉異育銀鯽蛋白質(zhì)消化率和干物質(zhì)消化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能量消化率略高于對照組(P> 0.05),這跟生長性能數(shù)據(jù)相吻合[13]??娏桫櫟确謩e在日糧中添加α-淀粉35%和50%,觀察其對異育銀鯽生長性能影響,結果表明,50%淀粉組異育銀鯽特定生長率、增重率和蛋白質(zhì)消化率分別較35%組降低13.79%(P<0.05)、18.40%(P<0.05)和16.75%(P<0.05),而餌料系數(shù)則略高于35%組(P> 0.05),結果表明,當日糧中添加過高的淀粉反而不利于魚的生長,這跟戈賢平等研究結果一致[14-15]。田麗霞等分別在日糧中添加相同水平的玉米淀粉、小麥淀粉和水稻淀粉,研究不同來源的淀粉對魚生長性能影響,結果表明,各組間草魚生長性能差異不顯著(P>0.05);小麥淀粉組草魚對干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糖的消化率均顯著高于水稻淀粉組(P<0.05),并且小麥淀粉組草魚肝胰臟脂肪含量和腸系膜脂肪含量分別較水稻淀粉組提高35.03% (P<0.05)和11.73%(P<0.05)[16]。楊偉研究不同直鏈和支鏈淀粉的比值對羅非魚生長性能影響,結果表明,羅非魚增重率、蛋白質(zhì)效率和特定生長率均隨直鏈和支鏈淀粉比值的增加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規(guī)律,其中以直鏈和支鏈淀粉比值為0.24組最高,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通過對消化酶活性的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直鏈和支鏈淀粉比值為0.24的羅非魚組胃蛋白質(zhì)酶、腸蛋白質(zhì)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顯著高于其他各試驗組(P<0.05)[17]。韓勃等報道,淡水黑鯛腸道淀粉酶活性隨日糧中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38%和42%淀粉組黑鯛淀粉酶活性顯著高于26%和30%淀粉組(P< 0.05)[18]。
2.3淀粉對魚類糖代謝的影響
張世亮報道,在日糧中分別添加玉米淀粉3.1%、8.7%、15.7、22.1%、29.0%和34.8%并配制成等氮等脂日糧,觀察其對黃顙魚糖代謝的影響,結果表明,黃顙魚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均隨玉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表現(xiàn)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規(guī)律,29.0%和34.8%玉米淀粉組黃顙魚的已糖激酶活性顯著高于3.1%、8.7% 和15.7%玉米淀粉組(P<0.05)[19]。周華研究報道,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α淀粉對鳡魚糖代謝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鳡魚血液中已糖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均隨α-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25%淀粉組鳡魚已糖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分別較對照組提高363.16%(P<0.05)、352.94%(P<0.05)和76.47%(P<0.05)[20]。林小植等報道,南方鯰血糖水平隨日糧中α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現(xiàn)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規(guī)律,研究表明,15% 和30%淀粉組鳡魚已糖激酶活性在食后24 h時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葡萄糖激酶活性隨日糧中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21]。戈賢平等研究表明,日糧中淀粉含量能顯著影響翹嘴紅鲌肝臟中葡萄糖激酶、已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P<0.05),而對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無顯著性影響(P> 0.05)[15]。
在魚飼料配方中添加適宜水平的淀粉不僅能夠增加魚飼料在水中的穩(wěn)定性,而且在提高魚對飼料蛋白質(zhì)利用效率、降低飼料蛋白質(zhì)被作為能源消耗方面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袁美蘭.淀粉結構和性質(zhì)的研究概況[J].畜牧與飼料科學, 2011, 32(1): 102-104.
[2]張平,印遇龍,李鐵軍,等.幾種常見飼料原料中總淀粉含量的測定[J].中國飼料, 2005(15): 28-29.
[3]葉元土,蔡春芳,張寶彤,等.魚類營養(yǎng)與飼料配制[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3.
[4]張凱,李新華,趙前程,等.不同品種玉米淀粉糊化特性比較[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5, 36(1): 107-109.
[5]秦中慶,王美芳,薛英杰,等.小麥淀粉品質(zhì)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 2001(11): 6-8.
[6]孫成斌.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差異[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00(2): 36-38.
[7]馬學坤,張璐,鄭石軒,等.水產(chǎn)飼料粘合劑的研究與應用[J].廣東飼料, 2008, 17(2): 30-33.
[8]劉勤生,劉麗娜,徐璐璐,等. 3種淀粉黏度特性的比較[J].農(nóng)業(yè)機械, 2011(8): 86-89.
[9]潘明.馬鈴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特性及其應用比較[J].中國馬鈴薯, 2001, 15(4): 222-226.
[10]蔣東連.不同品種小麥淀粉提取及糊化粘度性質(zhì)比較[J].糧食與油脂, 2009(1): 19-21.
[11]劉雄偉,付起鵬.水產(chǎn)膨化飼料沉浮性的控制[J].漁業(yè)現(xiàn)代化, 2007(2): 45-46.
[12]馬亮,范文海,劉雄偉.膨化型水產(chǎn)飼料加工熱點問題的探討[J].中國糧油學報, 2006, 21(3): 423-425.
[13]裴之華,解綬啟,雷武,等.長吻鮠和異育銀鯽對玉米淀粉利用差異的比較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 2005, 29(3): 239-246.
[14]繆凌鴻,劉波,戈賢平,等.高碳水化合物水平日糧對異育銀鯽生長、生理、免疫和肝臟超微結構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 2011, 35(2): 221-230.
[15]戈賢平,劉波,謝駿,等.飼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對翹嘴紅鲌生長及血液指標和糖代謝酶的影響[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7, 30(3): 88-93.
[16]田麗霞,劉永堅,馮健,等.不同種類淀粉對草魚生長、腸系膜脂肪沉積和魚體組成的影響[J].水產(chǎn)學報, 2002, 26(3): 247-251.
[17]楊偉.飼料中直鏈/支鏈淀粉比對羅非魚生長、飼料利用及腸道健康的影響[D].廈門:集美大學, 2012.
[18]韓勃,宋理平.飼料淀粉水平對淡水黑鯛生長和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10, 19(2): 207-213.
[19]張世亮.飼料中糖結構、糖水平及糖脂比對瓦氏黃顙魚幼魚生長及糖代謝的影響[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 2011.
[20]周華.飼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對鳡幼魚生長、體成分及糖代謝酶活性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21]林小植,羅毅平,謝小軍.飼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對南方鲇幼魚餐后糖酵解酶活性及血糖濃度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 2006, 30(3): 304-310.
養(yǎng)殖顧問
Starch and Application in Fish Production
FENG You1, XU Hejin1, LIU Ding1, CHEN Ziteng1,XU Jinfeng1, LI Xiangguang2, SHU Danping2,3, GUO Faxiang4
(1. Zhanjiang Dongteng Feed Co., Ltd., Zhanjiang 524072, Guangdong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3. Shenzhen Jinxinnong Feed Co., Ltd., Shenzhen 518106, Guangdong China; 4. Animal Hygienic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Heyuan, Heyuan 517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Starch is an important carbohydrate in fish feed. Fish have lower ability to use carbohychrates than terrestrial animals. This paper summarize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sh pro?duction.
Key words:starch; fish;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馮幼(1984-),男,廣東梅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動物營養(yǎng)研究。
收稿日期:2013-10-29
中圖分類號:S9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0084(2015)01-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