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詩風(fēng)盛,煮茶品茗的風(fēng)氣也盛,特別是中唐之后,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茶詩。本文以中唐時期的詠茶詩為立足點,從道家、佛禪和文士意趣三個方面分析其文化蘊涵。
關(guān)鍵詞:中唐;詠茶詩;文化蘊涵
作者簡介:盧坤(1991-),男,湖南岳陽人,湘潭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2013級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01
一
中唐詠茶詩中大多滲有道家思想,如絕塵脫俗,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羽化成仙的內(nèi)心向往等,表現(xiàn)出簡古淡泊,散逸悠然的雋永氣息。“茶能滌煩提神、醒腦益思而深得文人喜愛,文人士大夫面對名山大川、稀疏竹影、夜后明月、晨前朝霞盡興飲茶,將飲茶作為一種愉悅精神、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視為一種高雅的文化體驗過程。”[1]茶作為一種植物,集日月山川的精華,它生于塵世之外的深林幽谷中,貌清品潔,沖淡恬靜,稟賦清寧,正蘊涵道家“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的神韻。
白居易的詠茶詩多屬于清閑詩,存在尚實、淺近、務(wù)盡的特點,彌漫著一股淡泊安閑、修身養(yǎng)性的氣息,與道家主張“清”、“凈”的思想同歸。其詩曰:“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滿甌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盵2]寫暮春取渭水來煎新茶,持杯賞茶,閑適地品茶;“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盵3]寫山間取泉水煎茶品茶之事,環(huán)境清幽,遠離塵世,可見詩人內(nèi)心寧靜如止水;“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盵4]寫閑睡后池邊漫步,興之所至則備器煎茶,詩人的幽致令人如看流水青山,一派天然。這些詠茶詩都有意無意間表現(xiàn)出清凈、恬淡、無為、自然的氣氛,與道家所追求的真諦相謀和。
皎然的詩歌如《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曰:“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詩人飲酒多自欺”[5],又如《飲茶歌送鄭容》中曰:“丹丘羽人輕玉食,采茶飲之生羽翼”都體現(xiàn)了道家羽化登仙的思想。
中唐詠茶詩中道家思想的體現(xiàn)一方面與時代崇道風(fēng)氣息息相關(guān),另一方面也與詩人性情及境況有關(guān),總而言之,茶的清潔沖淡的植物特性剛剛符合道家淡泊無為的主張追求,因此,中唐詠茶詩中總直截明了或是若有若無地流露出道家的思想內(nèi)容。
二
“唐代佛教的興盛,孕育并形成了茶文化。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緊密結(jié)合,是唐代茶文化的重要特征?!盵6]溫和秀潤,平易近人,寧靜淡泊,雅俗共賞,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品茶猶如參禪。禪,便是回歸本真,還原一顆寧靜的心,而文人在品茶的意境中追求的是和、清、靜、寂的根本精神,它使人超脫于時空之外,看淡看透人生煩惱,不為名利所累,使心靈變得空靈無物,恬淡安靜。
茶最早在僧眾中間盛行,很多和尚就是茶僧。精于茶事、詠及茶事的多數(shù)唐詩與廟宇禪師有關(guān)。如皎然是一代名僧,喜歡結(jié)交文士茶人,有《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顧渚行寄裴方舟》、《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等,體裁多是古風(fēng)和樂府,勾畫出茶的功能,及采茶、制茶、煮茶、品茶的活動。詩的意境清寒幽寂,清空恬淡。很好地傳達出清心寡欲,超然世外的禪境。
又如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寫作者到蘭若寺與僧人茶會,共試新茶。茶是山寺后院所產(chǎn),僧人摘茶、炒茶、煎茶、飲茶。春茶抽出新茸,采來嫩茶炒得滿室飄著清苦的香氣,又用金沙泉水煎茶,入鼎后聆聽如驟雨、松風(fēng)般的水聲,注碗后觀賞如白云、流花般的茶沫,茶香悠揚解乏、清峭消煩。品觀茶葉新芽像沒舒展的拳頭,從采茶到煎茶只需一小會。茶似木蘭沾露、勝瑤草臨波,贊美了茶的色香和超凡品格。此茶最具“幽寂”靈味,只為“嘉客”而抽新,而茶的清泠味道,定要是眠云跂石的高人方足以體會。詩歌顯得出塵脫俗,詩人心態(tài)平和幽然,宛如世外人,看似不諳紅塵卻解人生況味。再如錢起的《與趙營茶宴》:“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凈興難盡,一數(shù)蟬聲片影斜?!盵7]飲茶人心境澄明,會心忘言,周圍只留得蟬唱的聲音與翠竹的光影,意境清幽,禪性昭然。
三
茶似茶非茶,在文人筆下是“仙山靈草”,不再是沒有情感的木本植物,而富有芳潔的人格魅力。中唐詠茶詩寫采茶、煎茶、品茶等一系列與茶有關(guān)的活動,都屬雅人雅事,流露出物(即“茶”)與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從中體現(xiàn)了詠茶詩人的高雅芳潔的文士意趣。
詩僧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云:“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盵8]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從唐代起,就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賦詩、插茱萸或相聚飲酒的風(fēng)俗。“茶圣”陸羽在吳興苕溪結(jié)廬隱居時,同僧人皎然結(jié)成朋友,情誼篤厚,生死不逾。皎然在重陽節(jié)同陸羽品茗、賞菊、賦詩,開創(chuàng)以茶代酒,移風(fēng)易俗之新風(fēng)。俗人飲酒,唯雅人知茶的妙處,此舉正體現(xiàn)了詩人的高雅之趣。
李嘉祐《題裴十六少卿東亭》曰:“平津舊東閣,深巷見南山。卷箔嵐煙潤,遮窗竹影閑。傾茶兼落帽,戀客不開關(guān)。斜照窺簾外,川禽時往還?!盵9]寫東閣亭中與良友喝茶,盡情盡興,一直到斜陽西下,禽鳥飛還,寫盡文人的儒雅茶風(fēng)。
中唐的詠茶詩大都融有和諧、寬容平和、中庸的儒家思想,這主要緣于茶品性溫和的稟賦與儒雅之風(fēng)的可溝通性。詩中所寫的寄茶、制茶、品茶、茶宴等茶事活動,無不洋溢著儒家風(fēng)雅。
四
本文以中唐詠茶詩為研究內(nèi)容,探析中唐詠茶詩中的文化蘊涵,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現(xiàn)狀以及文士意趣與審美走向。
注釋:
[1]姜含春.唐代“風(fēng)俗貴茶”之成因[J].安徽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1997,(4):15.
[2][3][4][5][7][8][9]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呂維新.唐代佛教和茶文化[J].茶葉機械雜志,1994,(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