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俊
血清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在慢性乙型肝炎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探究
孫傳俊
目的 探討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進行血清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檢測的臨床價值和意義。方法 對103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組)進行治療, 同時在治療前采集患者以及同期體檢的45例健康人群(健康對照組)的血清樣品, 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樣品中GADA陽性率, 療程結(jié)束后按照治療效果將患者進行分組, 并檢測每組患者GADA陽性率, 觀察慢性乙肝和健康者的GADA陽性率差異以及GADA陽性率與慢性乙肝病情嚴重程度之間的關(guān)系。結(jié)果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慢性乙肝組血清GADA陽性率顯著升高(P<0.05), 治療效果好的患者血清GADA陽性率低于治療效果較差的患者(P<0.05)。結(jié)論 臨床上GADA的檢測結(jié)果可以作為慢性乙肝的臨床判斷指標之一, 同時也可作為預示患者病情程度的評價指標。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診斷價值
谷氨酸脫羧酶(GAD)是一類存在于人腦和胰島組織中的具有催化谷氨酸進行脫羧反應生成γ氨基丁酸并釋放二氧化碳的酶。GADA在人體胰島β細胞中表達, 是預示胰島細胞損傷的預測指標, 常作為臨床上診斷1型糖尿病和成人遲發(fā)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一項生理指標[1]。隨著對GADA研究的不斷深入, 發(fā)現(xiàn)GADA的表達與慢性肝病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2]。因此, 本研究采集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液樣本, 通過ELISA方法對樣本中GADA進行了檢測, 同時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中的GADA進行檢測, 旨在通過研究探討GADA在慢性乙肝患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和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103例研究對象均來源于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關(guān)于慢性乙肝診斷標準的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組), 其中男63例、女40例, 年齡22~64歲, 平均年齡(53.8±7.1)歲。所有患者均無肝病、肝炎以及HIV感染, 無糖尿病史, 在入組前6個月內(nèi)未使用任何細胞毒性藥物或者干擾素, 乙肝HBsAg、HBeAg或者HBV-DNA等指標持續(xù)陽性時間>3個月,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和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顯著高于正常水平。45例健康對照組來源于同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 其中男29例, 女16例,年齡21~65歲, 平均年齡(52.6±8.3)歲。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樣采集方法 患者入院后次日早晨靜息狀態(tài)下空腹采集靜脈血5 ml于EDTA抗凝管中, 30 min內(nèi)在4℃、3000 r/min條件下離心25 min, 取上層血清保存于-80℃超低溫冰箱中, 備用。
1.2.2 檢測方法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中GADA, GADA ELISA試劑盒由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為確保GADA陽性率的準確性, 同時準備質(zhì)控血清進行檢測。相關(guān)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并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所表示的A值來判斷是否為陽性。
1.3 療效判斷標準 103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療的療效評價標準按照梁江萍等[4]報道進行判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GADA檢測結(jié)果比較 治療前, 10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GADA陽性44例(42.72%), 健康對照組中GADA陽性1例(2.22%), 慢性乙肝組血清GADA陽性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03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GADA陽性16例(15.53%),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GADA檢測結(jié)果比較[n(%)]
2.2 不同慢性乙肝患者GADA檢測結(jié)果 經(jīng)過治療, 103例患者中顯效31例、有效59例、無效13例。血清GADA檢測結(jié)果顯示, 顯效組GADA陽性2例(6.45%), 有效組GADA陽性7例(11.86%), 無效組GADA陽性7例(53.85%)。三組血清GADA陽性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乙型肝炎病毒(HBV)侵入機體后主要寄生于肝細胞內(nèi),造成肝臟損害, 從而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以及肝纖維化等癥狀。研究顯示, 在所有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乙肝患者約占17.5%左右, HBV感染后首先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 從而產(chǎn)生ALT、AST等在內(nèi)的血清免疫學標志物, 臨床上通過檢測這些標志物的血清水平, 可以判斷和確診乙肝。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HBV侵入人體后, 參與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GAD會使胰島發(fā)生炎癥、組織壞死以及萎縮硬化等生理變化, 使胰島素分泌障礙導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發(fā)生;同時由于HBV與GAD二者的氨基酸序列極為相似, 產(chǎn)生的交叉免疫反應使機體免疫紊亂, 誘導GADA產(chǎn)生, GADA加劇胰島β細胞的損傷, 造成病理循環(huán)[5]。
在本研究中, 作者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GADA進行檢測, 結(jié)果顯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GADA陽性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 且隨著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 患者血清中GADA陽性率增加, 提示GADA檢測可以作為臨床上慢性乙肝確診的指標之一, 且可作為慢性乙肝嚴重程度的輔助參考指標。
[1] 于磊, 金國璽, 畢婭欣, 等.糖尿病自身抗體監(jiān)測在GADA陽性LADA診治中的意義.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1):33-35.
[2] 周莉, 王怡, 高敏, 等.血清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價值.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25(7):687-688.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3, 16(16):1-12.
[4] 梁江萍, 張祥明, 夏俊, 等.干擾素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觀察.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4):3498-3500.
[5] 殷杰, 馮灝, 彭程, 等.扶正化瘀膠囊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臨床觀察.中國臨床研究, 2011, 24(2): 113-11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18
2015-03-04]
453000 新鄉(xiāng)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