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桂
(廣西師范大學(xué) 美術(shù)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4)
用錐子畫沙面上,中間深兩邊逐漸變淺,其就會切面成一個V形,形成一個椎槽體,構(gòu)成一個三棱柱狀的三維立體空間。在毛筆書寫的過程中,主毫運動的軌跡留下的墨多,副毫運動的軌跡留下的墨相對少,由此出現(xiàn)的黑色深淺明暗變化營造出線條的立體感。包世臣《藝舟雙輯》云:“其墨皆由兩邊漸燥,至中一線細如絲發(fā),墨光晶瑩異常,紙背狀如針畫,自謂于書道頗盡其秘?!雹僬菚ň€條在二維平面呈現(xiàn)三維立體空間幻象的最直觀表述。
書法線條被譽為最高的抽象,因為其變化豐富,在二維的平面上可以表現(xiàn)出超乎二維的三維空間幻象,正是古人所言:“唯筆軟則奇怪生焉?!币驗槊P的特性,可以讓其運動所留下的軌跡變化萬千。描述線條的一系列形容詞:“厚重”、“氣厚”、“沉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等等,無不強調(diào)線條的質(zhì)感、立體感。在追求線質(zhì)的用筆中,錐畫沙卻成為人們最熟悉不過的詞匯。但歷代書家對錐畫沙成因的看法不盡相同,分類總結(jié)起來,大概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為鋒藏畫中,以褚遂良、顏真卿、黃庭堅、姜夔等為代表;第二類為中鋒之謂,以王澍等為代表;第三類為不輕不重,以周星蓮等為代表;第四類為肘下風(fēng)生,以豐坊為代表。對于營造線條立體感的用筆錐畫沙其依據(jù)又是什么呢?
褚遂良、顏真卿、姜夔、黃庭堅等人指出藏鋒用筆是錐畫沙之成因。唐褚遂良《論書》中提出:“用筆當(dāng)如印印泥,如錐畫沙,使其藏鋒,書乃沉著,當(dāng)其用鋒,常欲透過紙背?!雹陬佌媲洹妒鰪堥L史十二意筆法》:“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dāng)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③董內(nèi)直《書訣》:“如印印泥,如錐畫沙;自然而然,不見起止之跡?!雹芏谕豸酥稌摗分袆t有這樣一段論述:“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⑤這表明姜夔說的“無起止之跡”下正是藏鋒之意。劉小晴先生對此也作了注釋,“無起止之跡”:即斂鋒隱鍔,藏頭護尾。黃庭堅《書說》:“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畫中,意在筆前耳?!雹?/p>
沃興華先生對于藏鋒為什么能使筆如錐畫沙作出了解釋。首先,沃興華先生對藏頭護尾進行過解說:“藏鋒是將筆鋒裹束起來,將筆勢收斂起來,‘點畫起止不露鋒芒也’。裹束的方法有二,一是圓筆,……二是方筆⑦之后他又對其原因進行了闡釋:“側(cè)鋒、方筆和圓筆的入紙方向與點畫中段的運動方向不同,位置差別大致是側(cè)鋒近45°,方筆近90°,圓筆近180°。度數(shù)反映了不同起筆對勢能的裹束力量,側(cè)鋒最弱,方筆次之,圓筆最強?!雹嘤纱丝梢姡劁h時無論是方筆還是圓筆,其筆鋒對勢能裹束的力量比側(cè)鋒要大。藏鋒促成了筆如錐畫沙,從而使線條更加沉著。
王澍直言:“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世以此語舉似沉著非也,此正中鋒之謂,解者以此悟中鋒,思過半矣?!雹嶂赋鲋袖h用筆能得如錐畫沙之妙。對于中鋒、側(cè)鋒的作用,王世貞《藝苑后言》:“正以立骨,偏以取態(tài)?!弊诎兹A先生說:“衛(wèi)夫人說‘點如墜石’,即一個點要凝聚了過去的運動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藝術(shù)家內(nèi)心的表現(xiàn),但并非劍拔弩張,而是既有力,又秀氣。這就叫做‘骨’?!恰褪枪P墨落紙有力、突出,從內(nèi)部發(fā)揮一種力量,雖不講透視卻可以有立體感,對我們產(chǎn)生一種感動力量?!雹猱?dāng)代付貴才在其論文《論書法線 條的形質(zhì)美》中也有過類似的表述:“有了骨,線條才能具有三維的立體感。 ”“中鋒立骨”從而產(chǎn)生立體感。
一方面,對于筆毛,沃興華先生的觀點:“筆鋒受壓后打開,一進入行筆,就會偏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的一邊,筆肚接觸紙面,按得越重,筆肚接觸紙面越多,筆鋒的偏側(cè)越大,這樣,有很大部分作用力會因為筆鋒的偏側(cè)而轉(zhuǎn)移為與紙面平行的力量,使點畫不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边@其中的“筆鋒偏側(cè)”即與偏鋒、側(cè)鋒效果相應(yīng),當(dāng)筆鋒出現(xiàn)偏鋒、側(cè)鋒時,筆鋒上的力會有一部分分解到與紙面平行的力,從而不能達到包世臣《安吳論書》所說的“萬毫齊力”的效果。
另一方面,對于筆桿對筆毫的作用力,我們再作進一步分析。
首先有關(guān)中、側(cè)鋒時筆桿的狀態(tài),劉有定《論書》說:“……蓋用筆直下,則鋒常在畫中……欲側(cè)筆則微倒其鋒而書體自方矣。 ”趙宦光《寒山帚談》也有表述:“握管直,則求其鋒側(cè)不可得也;握管斜,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庇纱宋覀兛梢钥矗褐袖h行筆時,筆桿一般處在垂直的狀態(tài);而側(cè)鋒行筆時,筆桿一般處在傾斜的狀態(tài)。那么,如果是垂直方向同樣的力作用于筆桿,筆桿垂直時這力就可以直接作用于筆毫上,而筆桿傾側(cè)時,由于這作用力要抵消一部分來自于手扶正筆桿的力而不能全部作用于筆毫上。雖然筆桿對筆毫的力不能直接與筆毫對紙面的力對等,但筆桿對筆毫的力卻間接地影響著筆毫對紙面的力。如此看來,不管是從筆毫還是筆桿進行分析,要取得錐畫沙的效果,中鋒用筆都優(yōu)于側(cè)鋒用筆。
周星蓮《臨池管見》:“用筆之法,太輕則浮,太重則躓,恰到好處,直當(dāng)?shù)靡狻L迫嗣钐?,正在不輕不重之間,重規(guī)疊矩,而仍以風(fēng)神之筆出之,褚河南謂‘字里金生,行間玉潤’,又云‘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虞永興書如抽刀斷水,顏魯公古釵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筆鋒,熨貼不陂,故臻絕境。 ”用筆太輕了線條會浮于紙上,用筆太重了,筆鋒會僵臥,筆鋒不能立起,出現(xiàn)偏鋒。用筆如用刀,切菜用刀鋒,用筆用筆鋒,而影響它們的共性因素是壓力強度,簡稱壓強。物理學(xué)知識告訴我們:壓強=壓力/受力面積,壓力變大或者受力面積變小,壓力的強度都會變大。我們用刀鋒之所以能把菜切開,是因為用刀鋒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同樣,我們想要達到力透紙背的效果,就要設(shè)法增大筆鋒對紙張的壓力強度。要么把筆鋒聚攏,減小受力面積;要么將手上的力想辦法灌輸?shù)焦P鋒上面,增大其壓力。這正是周星蓮所說的不輕不重之理,太輕了壓力小,太重了受力面積大,都會減小壓強,難以取得錐畫沙效果。同樣,劉熙載《書概》中所言的:“凡書要筆筆提,筆筆按?!逼渲小肮P筆提”之理便在于減少受力面積,“筆筆按”之理在于增大其壓力。
豐坊《書訣》說:“點必隱鋒,波必三折,肘下風(fēng)生,起止無跡,則如錐畫沙,言勁利峻拔而不凝滯也?!逼渲小爸庀嘛L(fēng)生”突出了筆勢之迅疾,運筆之快捷。沃興華先生說:“速度與力量成正比,再軟的東西,在高速運動中,都會變得‘堅硬’起來。 ”而白砥先生將這種力稱為“速度力”:“速生力,這是力由內(nèi)向外運動而成的能量,我們或可稱為速度力?!币驗檫\筆時速度變化產(chǎn)生的動能可以轉(zhuǎn)化為筆的彈性勢能,彈性勢能增大,便相當(dāng)于增大了壓力。但并不是有速度就一定有能量的轉(zhuǎn)換,而是要先能掌控得了毛筆的彈性,才能完成動能到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白砥先生補充:“只有在高度熟練的情況下,速度便能成為有效力感的表現(xiàn)方法?!倍洳懂嫸U室隨筆》:“顏平原屋漏痕,折釵股,謂欲藏鋒。后人遂以墨豬當(dāng)之,皆成偃筆,癡人前不得說夢。欲知屋漏痕,折釵股,于圓熟求之,未可朝執(zhí)筆而暮合轍也?!逼洹澳i”則是出自傳為衛(wèi)鑠《筆陣圖》:“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虞世南《筆髓論》中說:“橫毫側(cè)管則純慢而肉多?!眲⑿∏缦壬忉尩溃骸叭舛鄤t肥鈍,皆由用鋒偏側(cè),運筆太慢,水墨太豐所致?!边@便對于“肘下風(fēng)生”這一成因作了很好的論證:第一,運筆不能太慢,第二,要“圓熟求之”。利用能量的轉(zhuǎn)換,將動能轉(zhuǎn)化為勢能,從而取得線條的質(zhì)感與立體感。
總之,用筆如錐畫沙,我們可以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思考。懂得如何把握好筆鋒自身裹束之力、“萬毫齊發(fā)”之力,壓力強度、速度力以至于“書乃沉著”。蔡琰《述父蔡邕筆法》:“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逼渲屑卜ú煌夂跏抢盟俣攘Γ瑵ū闶枪P鋒自身裹束之力、“萬毫齊發(fā)”之力,壓力強度等因素融合的表現(xiàn)。
注釋:
①潘運告.歷代書法論文選(下)[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7:225.
②④劉小晴.中國書學(xué)技法評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6:93,96.
③⑤⑥潘運告.歷代書法論文選(下)[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7:254,41,330.
⑦⑧沃興華.形勢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9.
⑨劉小晴.中國書學(xué)技法評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6:97.
⑩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5.
[1]潘運告.歷代書法論文選(下)[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7.
[2]劉小晴.中國書學(xué)技法評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6.
[3]沃興華.形勢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8.
[4]沃興華.書法技法新論[M].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9.8.
[5]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白砥.書法空間論[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5.
[7]付貴才.論書法線條的形質(zhì)美.黑河學(xué)院學(xué)報,2010.8,第1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