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細賢 周嘉燕 張品湘
層級護理在產房中的應用效果
麥細賢 周嘉燕 張品湘
目的 分析層級護理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2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給予層級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病情管理能力、技術能力、溝通能力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房護理中融入層級護理模式能夠降低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提升總體的護理質量, 同時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值得推廣使用。
層級護理;產房護理;效果
在臨床科室中產科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科室, 同時風險也相對較高。在產房中突發(fā)事件相對較多, 特別是在夜晚, 夜班值班護理人員年資較低缺少一定的工作經驗會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1]。層級護理是指由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構成的護理小組, 在經過嚴格培訓后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2]。本次研究將分析層級護理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于本院的分娩產婦92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數字分組方式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6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9.3±3.5)歲, 包括17例經產婦、29例初產婦;觀察組產婦年齡24~36歲, 平均年齡(30.3±4.1)歲, 包括20例經產婦、26例初產婦。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模式, 包括常規(guī)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觀察組產婦采用層級護理, 護理內容如下。
1.2.1 在院內建立層級護理小組 層級護理的小組人員為全體護理人員等。根據護理人員的年資、操作經驗、學歷、職稱等分為三個層次, 即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專科護士。
1.2.2 負責工作 專科護士:責任護士由資歷較深同時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擔任。對產科中的產婦每天進行有創(chuàng)治療和處置。指導、協調和評價本組護理人員的義務和工作情況。為產科孕婦制定一套完善的健康教育計劃, 組織護理人員每天進行查房, 同時嚴格檢查醫(yī)囑、護囑的告知情況,保證層級管理護理的有效展開。高級責任護士:主管護士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對孕產婦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對孕婦的剖宮產指征以及分娩前的指征要有明確的掌握和了解, 同時還要指導助理護士的工作。協作產科醫(yī)生做好相關的工作, 完成對孕婦的入院指導、出院指導以及相關的護理。初級責任護士:由年資較低或剛上崗不久的護理人員擔任, 對孕產婦進行最基礎的護理工作, 為其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1.2.3 排班時間的制訂 實行APN排班制。A班時間為8:00~16:00、P班為16:00~0:00、N班為0:00~8:00。保證分層級護理的完整和延續(xù)。每個班次均全部根據相關的作息時間表抵達科室, 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交接上崗。P班和N班均有2名護理人員擔任;小組中的護理人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1.2.4 層級培訓 采用分組、分級的方式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 同時需要對不同的層級進行相關的核心技能培訓, 根據層級間護理人員的職責、崗位等方面設計培訓內容, 提升小組護理人員主動學習的能力, 進而提升主動為患者進行服務的意識, 達到提升整體護理質量的目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質量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質量評分采用《基礎護理終末質量指標》和《工作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定, 分數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x-±s)標準差表示, 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操作服務熱情主動度、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評分均有顯著提高, 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x-±s, 分)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產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3%(2/46),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9%(5/4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發(fā)癥類型包括難產、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
就目前而言我國醫(yī)院對護理強調人性化和精細化, 這就要求醫(yī)院的護理工作要越做越細, 提升整體的護理工作量,對相關的護理人員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的自身水平不同, 使得護理工作存在明顯差異, 從而使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難以發(fā)揮出高年資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3]。因此急需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
層級管理能夠使護理人員的職責得以明確, 充分做到各盡其責、各司其職, 根據制定好的工作護理程序有條不紊的進行護理工作[4]。有相關文獻曾報道指出[5], 采用護理層級管理模式能夠進一步彌補配備不合理、人力不足等問題,將這種層級護理模式融入到產房臨床護理中, 對推進醫(yī)護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此次研究中作者發(fā)現,在采用了分層級護理模式的觀察組護理人員的病情管理能力、技術能力、溝通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產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產房護理中融入層級護理模式能夠降低產婦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提升總體的護理質量, 同時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值得推廣使用。
[1] 歐少玲.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2):111-112.
[2] 林淑燕.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36):46-47.
[3] 李威, 彭粵銘, 曹靜.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yī)療前沿, 2013, 22(2):56-58.
[4] 胡惠榮.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5):83-84.
[5] 周萍萍, 周秀榮.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1, 32(12):2017-20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92
2015-04-14]
518106 深圳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