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琦
摘 要:丹陽市新區(qū)實小強化以“光盤行動”為抓手的勤儉教育,該校二年級7班在傳承勤儉這一美德上做得尤為突出。班主任陳老師結(jié)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帶著學生用心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名言,領(lǐng)著學生走進食堂體驗吃飯,精品化的用餐管理讓人稱贊。
關(guān)鍵詞:用餐管理;教學做合一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6-063-1
低年級的孩子從幼兒園的飯來伸手過渡到小學的分組自主用餐,有一個環(huán)境上的不適應和用餐習慣的改變,一系列的常規(guī)需要扎實訓練。我校二7班的班主任陳菊萍老師用她的細心、耐心和愛心在學生用餐管理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每天不變的傳奇:三清二凈一到位!“三清”即用餐時地面干凈無雜物;餐桌干凈無剩飯剩菜;學生餐具內(nèi)干凈無剩余?!岸o”指就餐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喧嘩;先吃完的學生能在原地安靜等候同伴?!耙坏轿弧敝笇W生用完餐后,餐具要歸放到位。尤其是二7班的小朋友每天都能做到生生“光盤”,這對于嬌生慣養(yǎng)的低年級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個“奇跡”。陳老師正是把學生吃飯這件小事當成一件大事來抓,把食堂變成課堂,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讓每個小朋友都真正的會吃飯、吃好飯,從而健康成長。
一、蹲下身子,捕捉現(xiàn)象
開學初陳老師蹲下身子,用心觀察學生在用餐方面的不足:1.不會正確使用餐具;2.沒有文明用餐的意識和習慣;3.吃飯不專心、挑食、拖沓。這些主要是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圍著轉(zhuǎn),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的雙手其實早在長輩為他們盛好每一次飯,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時候,就損失了一次次鍛煉的機會。有的孩子連如何抓握湯匙都不會,大多數(shù)學生吃飯的時候是在餐盤的飯堆里亂扒一氣,導致米粒菜葉撒得到處都是,還有的孩子這個不吃那個不碰,二十分鐘過去了一頓飯才吃了幾口。這些都是引起新生不能正常用餐的直接原因。通過學習陶行知,陳老師知道必須遵照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之“解放兒童的雙手”,來著重訓練學生用餐的技能和方法。
二、教學做合一,訓練技巧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教育必須是教學做合一的。為了扎實訓練,陳老師把學生們帶進食堂演練常規(guī),把食堂文化、用餐禮儀帶進教室廣而告之,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把用餐當成了每天的一堂課上得有趣有意義。
1.普及吃飯常識。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初,陳老師就利用晨會和班會和學生一起討論:人為什么要吃飯?飯菜有什么營養(yǎng)?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營養(yǎng)與健康的基本常識;并帶領(lǐng)學生提前到現(xiàn)場熟悉小學食堂環(huán)境,講解小組用餐的程序,使學生迅速消除陌生感,樹立獨立自主意識。
2.示范講解用餐方法。為了避免食堂用餐人多嘈雜的干擾,陳老師就在教室里準備了餐盤、湯勺等,首先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餐具、巧用調(diào)羹:先學會抓調(diào)羹——再學會正確地扒飯挖菜——邊吃邊用調(diào)羹把飯菜往中間括,這樣等飯菜吃完,飯盆的四周也就干干凈凈了。其次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進食:(1)一口飯,一口菜,嘴巴干了喝口湯。(2)不讓飯菜在嘴巴里長時間逗留。(3)專心吃飯,不東張西望。
3.制定小組合作公約。(1)合理分桌,一般將好動學生與文靜女生搭配坐,將挑食學生與用餐快的學生搭配坐,特殊學生臨近老師坐。(2)桌長負責餐前的準備工作和餐后的紀律監(jiān)督工作,包括分發(fā)湯匙、傳遞湯碗等。(3)組員相互幫忙傳遞餐具,遇到要添飯菜舉手示意。
三、過程巡查,貼心照顧
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持之以恒來支撐,陳老師在吃飯時總是端著碗站著吃,邊吃邊巡視,巡查每組哪些小朋友吃得最快?巡查哪些小組桌面和地面最干凈?巡查哪個小組紀律最好?然后回班當即進行反饋:當天吃的蔬菜都有哪些營養(yǎng)?公布就餐時桌長和老師的巡查情況,評比出用餐冠軍小組和用餐明星,并給予貼星和家長群中的通報表揚。
除此之外,陳老師還把班里幾個吃得特別慢的小朋友刻意安排坐在最邊上,請打飯的師傅適當照顧,少打一些,但不能讓他們自己知道,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吃完,增強信心,等他們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之后,再逐量增添。
四、誦讀童謠,鞏固常規(guī)
結(jié)合我校生活力的課題研究,低年級重在通過誦讀詩歌強化常規(guī),陳老師根據(jù)我校用餐實際情況,編制了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文明就餐童謠:
——就餐禮儀兒歌
小學生,有禮貌,就餐禮儀不可少;
就餐前,要洗手,細菌污漬全洗掉;
排隊走,不吵鬧,進入食堂勿奔跑。
上座位,不爭搶,端湯遞勺分工好;
吃飯時,輕輕挖,湯匙要向中間靠;
小嘴巴,湊上前,以防飯菜米粒掉;
一口飯,一口菜,細嚼慢咽消化好,
……
童謠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誦讀中營造了歡樂、積極的氛圍,由于在班級里反復傳頌廣而告之,就把文明就餐的習慣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里,自然而然地落實到了行動上。
每天中午11點后,伴隨著悅耳的下課鈴聲,二7班的學生們迅速收拾桌面、整理文具、檢查地面、擺好桌凳、帶好餐具,并能按照快、齊、靜的標準迅速到走廊,找到自己的站隊點排好隊伍,等到最后一名學生出來站好,僅僅需兩分鐘左右。在值周班長的帶領(lǐng)下,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喊著響亮的口號,精神抖擻從教室走到餐廳。拿餐具他們動作輕巧,就餐時他們安靜、專心,那認真吃飯的勁頭比上課的姿態(tài)還規(guī)范。這真是教育無大事,“處處留心皆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