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熙
2012年捷藍航空機長在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突然情緒失控,以及2014年馬航MH370航班失聯(lián),都引發(fā)了人們對現(xiàn)役飛行員心理健康的擔憂。
人的因素作為保障航空安全和效率的關鍵,已經(jīng)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作為安全敏感崗位,飛行員的心理健康無疑是保證航空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有調查表明,飛行員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一般成人,但對公眾來說,飛行員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并非絕無僅有。追蹤事故數(shù)據(jù)的航班安全網(wǎng)絡統(tǒng)計,自1982年以來,發(fā)生了5起由航空公司飛行員蓄意導致的墜機事故,造成422人死亡。
對于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面臨著兩大挑戰(zhàn):第一,飛行員的心理健康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與航空公司管理、個人生活等外部因素密切相關。國際上不少航空公司僅在招聘飛行員時進行心理健康的甄別,一旦飛行員被錄用,航空公司就很少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這種一勞永逸式的做法并不可取,因為不排除原本心理健康的飛行員因為家庭糾紛、親人病故等,出現(xiàn)心理異常的苗頭。第二,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涉及隱私,并非所有的飛行員都會主動公開,更何況公開后還要面臨被停飛的風險。
考慮到心理健康對飛行安全意義重大,民航管理部門和航空公司在這個問題上“宜疏不宜堵”。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有直面疾病尤其是心理疾病的勇氣,民航管理部門應該采取措施促進飛行員公開個人心理健康狀況。例如,美國FAA2010年取消了一項長達70年的有關飛行員服用抗抑郁藥物的禁令;澳大利亞也規(guī)定,如果飛行員服用抗抑郁藥物并滿足特定標準,飛行員可以繼續(xù)飛行。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國家的民航部門扔會將這些飛行員停飛,直到他們的狀況好轉。
其次,航空公司應該在飛行員的年度體檢或大型體檢中加入心理健康測試。一般來說,航空公司會根據(jù)飛行員年齡不同每年或每半年進行一次常規(guī)體檢,但卻很少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這種普查能夠發(fā)現(xiàn)有心理異?!懊珙^”的個案,從而對他們進行訪談,并提早進行預防和干預。同時,心理健康普查對航空公司的管理、運行排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如果飛行員普遍疲勞程度很高,那么航空公司應該思考是不是排班有問題。
最后,航空公司要主動出擊,邀請心理學專家對飛行員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促進其對心理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正所謂“求醫(yī)不如求己”,隨著飛行員對心理健康了解的加深,自然能夠更早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理問題,更好地排解壓力、處理負面情緒,傳遞積極、陽光的正能量。大連航空就邀請民航醫(yī)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飛行員團體進行過心理健康的輔導,而且從參與者的反饋來看,效果不錯。但是,心理學工作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有長期穩(wěn)定地堅持下去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